對于孩子 “我是從哪兒來的?我是怎么進入媽媽肚子的?”這些有關生命起源的問題,父母們的答案之多,版本之雜,簡直出人意料。
對這些答案進行分類,總結出四大版本,并采訪了專家,對這些答案進行了點評。
回避版: 等你長大了我再告訴你 一個4歲男孩的媽媽說,他兒子不止一次地追問:“媽媽,我是怎么到你的肚子里的?”她覺得兒子的問題很不可思議,不明白這么丁點大的小孩為什么老問這樣的問題。
她認為最好的回答是:“等你長大了,娶媳婦了我再告訴你!”
回避這個問題可能會讓父母暫時擺脫了困境,但卻給孩子傳遞了一種父母不想跟他討論性問題的信息,從而給孩子一種錯誤的印象:性問題是不能問、不能說的,討論性問題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其實正是父母把一種羞恥感傳染給了孩子。于是,他們只好期待自己快快長大。等他們長大了,更不知道該從何處獲取性知識,因而,很容易采取消極的,甚至是極端的方式來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忽悠”版:你是從街上撿來的 很多媽媽為了防止孩子盤根問底,都喜歡用這種偷換概念的方法解釋孩子的疑問。與之雷同的說法還有:“是我把你從河邊抱回來的!”“你是別人送給我的!”
這是一種最糟糕的解釋。人為地割斷了母子間那種天然的生命紐帶。孩子容易產生被遺棄、不被珍視、父母不喜歡、不愛自己的感覺。孩子感受不到生命孕育過程的神奇與神圣,因此也很難意識到重視生命、關愛生命的重要。在學齡前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很樂意回答他們提出的有關出生和生育的問題,而不是不負責任地敷衍和回避。如果實在覺得一時間不知道怎樣回答,可以對孩子說:“這個問題,媽媽上網查一查資料好嗎?”這樣,不僅給孩子一種父母重視他的問題的感覺,也給了他一個嚴謹求證的榜樣。
詩意版:你是樹上結出的果實 這個答案很有詩意。一個網名叫yoyo的媽媽的建議也很有想象力。她說:“就說爸爸的電腦把連接線連到媽媽的電腦,輸入一些文件,媽媽接受文件并篩選文件,得到最優秀的文件把它保存在電腦里。或者是爸爸把餃子餡放到面皮上,媽媽把餃子皮包起來,然后放到媽媽肚子里的兒童宮殿里,等他長大。”而網名叫“豆豆”的媽媽其說法更浪漫:“寶貝,你是從一棵樹上長出來的。”
對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謊言。謊言很快會被孩子識破。因為孩子稍大一點時,他就會明白,大人是在欺騙他。最嚴重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