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奶量變少,會不會影響發育?是寶寶的健康出現警訊嗎?家長又該怎樣對癥下藥,增進寶寶食欲?讓我們一次告訴你!
要吃多少才足夠?
了解寶寶為什么食欲不佳之前,得先了解寶寶一天中的熱量需求量多大?吃多少才能滿足寶寶的成長發育所需?很多媽咪擔心寶寶喝的奶量不夠,希望醫生能告知哺喂的次數或喂哺時間的長短。事實上,只要寶寶餓了,媽咪就可以開始哺喂母乳,直到寶寶吃飽了,自然就會把頭轉過去,或松開嘴巴。而喝嬰兒配方奶的寶寶(四個月以內),奶量每天每公斤(寶寶的體重)約150ml,譬如4公斤的寶寶,一天總奶量約為150ml×4=600ml。一歲以后,母奶、配方奶以外的食物變成寶寶的主要食物,奶量減為早晚一杯或是一瓶就可以了。
有些媽咪會擔心如果寶寶有時吃得多,有時又吃得少,會不會影響寶寶成長的營養所需?其實六個月到周歲的寶寶,總奶量通常不會再大量增加,甚至會逐漸減少。家長應先看看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生長”指是的是體重、身長、頭圍,可參考寶寶的健保手冊中的生長百分位是否低于第三百分位或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發育”指的是寶寶到了該年齡的功能是否已經成熟,如四個月抬頭,五至六個月翻身,七個月會坐,八個月會爬等等。
另外,媽咪也可以借由寶寶吸吮時間長短、寶寶臉部表情、小便次數來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
出生1~3天:大便顏色呈墨綠色,粘稠,也就是胎便。
出生4~7天:大便轉變為奶便,顏色變淡,漸漸轉為黃褐色,尿量也變多。
出生1個月左右:寶寶吸吮的時間一次約20~30分鐘,寶寶臉上有滿足感;一天小便次數6次以上,喝母奶的寶寶大便通常3次以上。
出生1~2個月:寶寶喝奶的次數時間逐漸固定,并且寶寶腸胃發育比較成熟,喝母奶的寶寶大便次數減少。
什么是胎便?
新生嬰兒在出生后1~2天,會排出粘稠狀的黑便。胎便的成分主要含有大量的膽汁色素、胎毛、胎脂等。
喝母乳寶寶的排便
喂哺母乳的媽咪可能會發現“寶寶的便便怎么粘粘糊糊的?”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胰臟功能尚未成熟,對脂肪和淀粉的消化能力較差,胃腸蠕動較快,母乳的成份較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喝母乳的新生寶寶排便次數會比喝嬰兒奶粉的寶寶來得多。母乳寶寶大便通常呈現較稀的金黃色便,次數可達一天5、6次;等寶寶三、四周大后,大便次數開始減少,甚至好幾天才排一次便。
喝嬰兒配方奶粉寶寶的排便
喂食配方奶粉的寶寶,排便通常呈糊狀或條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