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人們存在著一種舊觀念,認為孩子從出生后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是“沒有任何能力,什么都不會的”。現代科學的進步,特別是人腦與心理研究取得的大量的成果表明,人類生命的初期,就能對不同信息作出規則的反應。嬰兒不僅會適應環境的要求,而且會向外界環境提出自己的要求,在遇到環境中的問題時,主動探索環境,逐漸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嬰兒不是只能接受刺激的被動的“容器”,而是對環境的主動的“積極探索者”。
嬰兒在生命的頭一年里,身心發育成長是非常快的。他們的反應、感知覺、動作和情緒、情感等心理因素都飛快地發展。在情感方面已經明顯的表現出“情感共鳴”,嬰兒看到母親笑時也會以笑來回答,母親哭時也會隨之哭泣,當成人粗暴地限制他的行動或
玩具被人奪走后,都會引起他的憤怒情感。這些特點和表現,說明嬰兒已經具備了接受教育的生理和心理基礎。不僅如此,我們在觀察和對比嬰兒所處的不同環境和教育條件下的發展和發育,就會發現嬰兒的動作、語言、情感心
理發展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如一個用適合的系統體操多次鍛煉的嬰兒,在
抬頭、
翻身、坐、爬、
站立、走步方面與未經過鍛煉的嬰兒相比,發展速度平均相差兩個月,而各種動作和能力的發展必然促進心理的發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