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意識這個概念,很多大人都不見得確實了解,
對孩子來說是不是更生疏了?
這么小的孩子,就需要培養“物權”概念嗎?
培養“物權”概念對孩子的成長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有沒有意義,還是讓我們一起先來了解看看。
“是我的東西就是不讓你送給別人”
有一天,媽媽想收拾一些菲菲實在穿不了的衣服和菲菲已經不愛玩的
玩具送給菲菲的小表妹,可菲菲一看到媽媽往包里裝這些東西,就上來拼命搶奪,還大聲哭著說:“你干嘛把我的東西送給別人,就是不讓你送給別人!”
媽媽講了半天道理也不管用,媽媽特別不明白,衣服肯定是穿不下了,留著一點用都沒有,而有的玩具菲菲更是半年多都沒碰一下了。菲菲平時也不小氣呀,這到底是怎么了?
理解她,幫助她:菲菲這種行為在許多3歲左右孩子身上都發生過,甚至有的孩子寧可發脾氣把玩具摔壞也不肯給別人玩。菲菲媽不要感到太生氣,因為,這期間的孩子正處于自我中心反抗期,這期間一個特別明顯的標志就是把所有屬于自己的物品都貼上一個無形的“物權”標簽,也就是她心中真心實意地認為:這些東西既然是我穿過用過和玩過的,既然是父母或別人送給我的,我就有所有權和支配權,我扔掉也不給別人,這是我的自由。
“物權”概念是孩子與重要他人分離,自己要長大獨立成人的開始,對物品的所有權和分配權屬于孩子自己,如何處置這些東西是孩子的權利,如果父母強行處理屬于孩子的東西就會降低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產生反抗行為和不安全感,甚至長大會十分易怒或自卑,不利于今后與他人安全相處。
當然,這時“物權”概念具有獨占排他性,孩子也顯得非常“不近人情”,但這只是“物權”概念發展中的不靈活表現,經過爸爸媽媽的耐心引導,通過與小伙伴朝夕相處共同游戲中培養的情感,漸漸的,孩子會走出自我中心的不利因素,同時還保留了因擁有“物權”而獲得的自尊和安全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