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嘗試過給家里開一場家庭音樂會嗎?或者在這么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庭音樂會中,孩子將會不知不覺的融入到音樂當中,翩翩起舞。這樣不僅開發了寶寶的藝術才能,還有助于你們的親子關系哦!
試想一下,當你和你的寶寶一起隨著曼妙的樂曲輕輕搖擺時,你們兩人該是多么的快樂。或者,當你給他唱著一首輕快的搖籃曲時,對你和寶寶來說,又會是多么溫馨而寧靜的場面。
雖然說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但是家長與寶寶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畢竟是不一樣的,那么,怎樣將音樂的快樂感染寶寶,讓寶寶能夠和爸媽一起“感同身受”一起享受這個美好的音樂時光呢?
1、用孩子懂的方式傳遞音樂
寶寶還小的時候,媽媽可以哼著歌或者放著輕柔的音樂,幫寶寶做個輕撫按摩;在寶寶晚上睡覺時,媽媽也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媽媽輕聲吟唱安眠曲,讓寶寶很快能夠安穩甜甜地入睡。
寶寶再大一點的時候,媽媽可以帶領寶寶跟著節奏拍手、踏腳或敲奏小樂器,感應音樂的拍子;或者拿著紗巾,舞出旋律的高低,甚至親子間的傳球,都可在感應樂曲中,傳遞出音樂的美好。
當孩子更大的時候,還可以全家相約一個家庭音樂會時間,每晚一起輪流點播、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在美妙音樂的包圍中,孩子看看書、堆積木,媽媽織毛衣,爸爸看報紙,雖然大家不是在做同一件事,但是音樂鏈接了你我他。
2、在生活中上演“音樂劇”
家長和孩子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空余時間來和孩子一起“玩音樂”,時刻用音樂的快樂感染孩子。比如,在洗澡的時候,媽媽可以邊唱范曉萱的洗澡歌邊配合洗澡的動作,讓孩子快樂其中。
一些家長表示,寶寶2歲多的時候,他們開始主動要求自己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學著吃飯。但是寶寶自己吃飯一般很慢,爸媽早就把飯吃好了他還在只是吃到一半,家長最好不要提出喂他吃。
那么怎么讓他吃快一點呢?小編建議,家長可以嘗試一下協商“飯后音樂會”。爸媽吃完飯就分別表演一首歌曲,然后鼓勵寶寶在爸媽都唱完歌以后接著唱,這樣就可以讓寶寶的吃飯速度加快一點哦!
另外,如果一家人一起做家務,或者一起郊游,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小小音樂劇呢!家長可以盡量選著寶寶耳熟能詳的歌曲,這樣寶寶也就能夠參與其中,像個小粉絲一樣跟著一起唱,這樣無論是做家務還是到郊外踏青,親子時光會變得更溫馨愉悅哦!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