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斷奶后,要喝配方奶粉,這樣家里就會多出很多奶粉罐,怎么辦呢?堆在家里很占地方,賣廢品的話,一個奶粉罐才賣一毛錢。怎樣才能好好利用這些奶粉罐,媽媽們很煩惱。我們今天的“巧手媽媽”林曉就有辦法讓這一個個廢鐵罐兒化身成一件件嶄新的家居用品,下面我們就有請林曉巧媽施展她的魔法,讓鐵罐們物盡其用吧?
巧妙改造奶粉罐 七個奶罐做成小桌子
奶粉罐舊物改造:奶罐凳
今年30歲的林曉是個典型的80后,從小父母把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可以說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初為人母的她,也想動手為寶寶做點什么,因為林曉印象中穿著媽媽織的毛衣,自己覺得漂亮的像位公主,那種幸福感是任何事情都給予不了的。可是真正織起毛衣就發(fā)現(xiàn)沒那么簡單。況且孩提時代她就是一個動手能力比較差的人,壓根兒沒想過能與“巧手”這兩個字沾上邊。
但是當(dāng)上媽媽之后,再這么笨手笨腳可不行啊,為此林曉成了媽咪論壇里的潛水黨,就是想從有經(jīng)驗的媽媽那里取取經(jīng)。有一天,林曉看到論壇中有位媽媽轉(zhuǎn)載的一篇“舊物改造”的文章,圖文并茂地講述了奶粉罐改造成凳子的過程。一下激起了林曉的興趣,說干就干,奶粉罐、雙面膠、棉布……一切準(zhǔn)備就緒,剩下的就是依葫蘆畫瓢地動手了。第一個凳子根本不能稱之為凳子,第二個形狀尚可,但結(jié)實度不夠。經(jīng)過幾次熟練之后,林曉終于做出了讓自己媽媽稱道的“奶罐凳”,第一次讓她有了自己也能成為一位巧媽的感覺。
成品收獲稱贊 “奶罐凳”很漂亮
隨著實驗次數(shù)的增多,林曉擺弄奶粉罐的技術(shù)也越來越高,她把做出來的成品曬到論壇上,收獲了大家的稱贊。現(xiàn)在林曉越來越有“手巧”的成就感。
走進(jìn)林曉家,起初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奇特之處,仔細(xì)觀察才發(fā)現(xiàn),原來招待客人坐的凳子都是用奶罐做成的。也別怪記者眼拙,實在是這些“奶罐凳”太精致了,你瞧那一把凳子,凳子面上縫著一圈圈的荷葉邊,誰還能注意到它的前身是個奶粉罐兒。而且這些“奶粉凳”有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輕巧,輕巧到連寶寶也能搬得動。現(xiàn)在林曉的寶寶走哪都要拽著“奶罐凳”,它成了寶寶最親密的玩伴兒。
目前,除了用奶粉罐做凳子,林曉還可以用奶粉罐做成兒童桌。相比于做小凳子用3個奶罐,做兒童桌花費奶粉罐更多一些,一般需要7個。布料裁剪方面,也需要變一變,技術(shù)要求也更高,畢竟要復(fù)雜一些。林曉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幾天前做好的一張兒童桌,紅色餐布下的“奶罐桌”有模有樣,“我還準(zhǔn)備再加工加工,到宣武市場買幾張卡通畫貼在上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