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沒有寶寶的家庭,可能體會不那么深。一罐小小的奶粉,真是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哪怕是只有0.01不合格的可能性,當落在一個家庭身上,都會帶來100%的危害。
近日,監管部門提出“奶粉參照藥品標準管理”,這會對對嬰幼兒乳粉企業原料監管,奶粉生產,流通銷售產生哪些影響?進口奶粉受寵,國產奶粉不受待見的情況,會有所改觀嗎?中國之聲獨家策劃——奶粉之困再突圍,今天關注《奶企冷暖》。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劉美菊介紹,奶源可控是目前國家對于眾多奶企提出的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劉美菊:嬰幼兒乳粉的奶源來源,一個是自建牧場,規?;哪翀觯粋€是合作社,一個是進口原料,可以說我們現在嬰幼兒配方粉的來源是沒有一滴散奶,我們的質量是可以保障的。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國一些大型奶制品企業和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已經開始大力建設自建自控奶源,蒙牛集團助理總裁王艷松介紹,集約化的管理可以彌補我國乳制品行業前端原奶生產存在的短板。
王艷松:通過集約化生產可以加強前端的控制,我們現在就是93%是小區加牧場。另外7%來源于奶站,都是統一擠奶。三聚氰胺這種事件在規范化的企業不會再發生。
同時,全面和系統的自檢也是國家要求企業保障原奶安全的重要一環。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在檢驗中,我們在原奶輔料材料的檢驗達到了117項目,在國外企業,有的檢驗項目可能一個月、半年才檢驗一次,但是對于中國乳制品企業來說,我們是每一罐(原奶)進到我們廠里,都是批批檢驗。
嬰幼兒配方奶粉來源“沒有一滴散奶”,再加上117項原奶輔料檢驗,原奶質量看上去是“達到了高門檻”那么,在生產環節上,又有怎樣的保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