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新規所展示的41家企業名單倏然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之前沒有一絲預兆。
4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首批通過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品境外生產企業名單,共計41家。
5月1日的公告中稱:注冊審核工作還在進展中,符合注冊要求的企業將陸續增補進名單中,并在質檢總局網站公布。自即日起,非經注冊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乳品不得進口。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接觸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內奶粉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白熱化,國內品牌知名度高的優勢奶企將成為捍衛中國乳業市場的中堅。
國內奶企集體承壓
“洋奶粉新規提高了進口奶粉的門檻,對行業梳理的結果是雜牌軍出局,一些假洋鬼子或是小品牌將在此過程中被剔除,國內市場將進一步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這將騰出一定的市場份額。”乳業專家宋亮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據悉,此次進口奶粉被重新定義,只有夠得上“國外奶源、國外企業、國外生產、國外貼中文標簽”標準的奶粉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進口奶粉。
但是宋亮同時認為,“要看到未來國內奶粉市場競爭的慘烈性,畢竟首批41家正規軍企業的品牌知名度高,實力強,這勢必將對國內奶粉企業造成很大的壓力。”
普天盛道咨詢董事長雷永軍向本報記者直言,“此輪整改使那些不合格的企業退出市場,但也可能使個別假洋鬼子企業披上合法的外衣,陸續拿到入場券的企業對國內奶粉市場會形成新一輪的競爭。”
宋亮分析,此次41家洋奶粉入華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有其他國家的奶粉企業陸續獲得入場券進入國內市場。這輪整頓使國內代工的品牌可能消失,但是由于影響力很小,所以對乳業的整個格局影響不大,中型的海外代工品牌都會通過。
事實上,國內奶粉企業不僅面臨著與洋品牌之間的競爭,在國內,還要經受奶粉企業兼并重組等風暴。
據悉,2013年10月公布的工信部奶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的整合重點是提高行業門檻,引導企業打造產業鏈和自建奶源基地。2013年12月2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臺《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新細則大幅提高了乳粉企業的準入門檻。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