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大考考倒乳企
一場乳業大考,讓眾多乳企倒在審查的門下。
5月2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對外發布消息,在《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的生產許可審查工作中,全國13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中,共有82家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和注銷的企業51家。將時間選擇“兒童節”之前兩天,似乎也預示著這個關系到下一代健康的產業,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變革。
2013年12月,食藥監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開始進行為期半年的審查工作。半年時間,乳企圍繞如何確保嬰幼兒口中的安全紛紛應考,結果卻不甚理想。
“從審查細則的風放出來,企業就在忙于升級和達標,但幾個小問題就能使之通不過審核。”一家申請延期的乳品企業市場部經理表示。其所在的企業,由于未通過審查,目前正處于設備升級階段,旗下28種乳品品種一律進行重新審查并檢測,先后耗資超過2500萬元,而因未過審查造成的損失則超過900萬元。
在乳企眼中,此次審查之難,管控之嚴,超過國內任何行業。其中不僅要求生產原料來自自建自控奶源、建立原料供應商審核制度;從原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確保所有環節可有效追溯,并建立產品召回制度;濕法工藝要達到生乳在擠奶后2小時內降溫至0℃~4℃等關鍵控制點技術要求。
“過去有錢就可以進入的市場,現在沒有決心和資本的企業,根本做不下來。”南陽一家乳業企業負責人劉先生表示。該企業并不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但其基粉的需求商此次同樣沒有考試過關。
根據各地食藥監局披露的信息,積極改造條件,準備重新申請成為半數未通過審查企業的選擇。而對于一些整改要求較多的企業,由于整改期和重審期時間較長,資金和市場面臨巨大壓力,因此選擇轉產或退出市場。劉先生告訴記者,乳粉企業生產環節極為緊密,停產進行整改,其需要的資金極為巨大。“這次的審查可以說也是一種淘汰,具備生產研發等產業鏈實力的乳企,才有可能通過審查或者重新爭取審查。”
奶粉渠道變革在即
不僅是國內近四成企業沒有通過考試,同時大量的進口嬰幼兒奶粉品牌也在整頓的大幕中被擋在了門外。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