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進口乳品新規正式實施,本次施行的新規被稱為“史上最嚴”。據悉,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生產的乳品不得進口,其中就包括了市民最為關注的嬰幼兒配方奶粉。
而在4月30日,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家認監委)在官網公布了首批注冊廠商名單,有13個國家的41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商獲得了繼續向中國進口的資格。有業內人士透露,第二批注冊廠商名單也將于近日公布。
41家境外乳企獲資質
此次新規規定,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允許進口銷售。對華出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境外生產企業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注冊。國家認監委根據申請,對這些生產企業進行了從牧場到加工廠進行全過程實地檢查,包括奶牛健康狀況、飼料和用藥安全、擠奶過程的衛生控制、生乳儲存的溫度、時間控制以及生產加工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這也就意味著,今后凡是在中國境內銷售的進口嬰幼兒奶粉,必須依據上述規定到檢驗檢疫等部門進行注冊,被鑒定為合格的品牌,才可將其生產的奶粉出口到中國。
4月30日,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家認監委)在官網公布的首批境外奶粉生產商注冊認證名單共有41家,分別來自愛爾蘭、奧地利、澳大利亞、波蘭、丹麥、德國、法國、韓國、荷蘭、西班牙、新加坡、新西蘭、英國等13個國家,其中歐洲生產商最多,高達26家,其次是新西蘭,8家生產商上榜,日本和美國暫時缺席,兩國奶粉生產商均未出現在名單中。
乳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在歐盟國家的商店通常只能看到五六個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但中國市場的奶粉品牌約有四五百個。如此之多是因為不正規的海外貼牌代加工的假洋奶粉占有很大比重,這些貼牌代工的奶粉往往存在質量隱患。
市場份額引角逐
王丁棉表示,近年來由于三聚氰胺等危機,國產奶粉在消費者心中地位直線下降。不少媽媽們都有“崇洋”心理,這促使一些行業外的投機者進入“賺快錢、撈一把”,海外代加工的“假洋鬼子”層出不窮。
乳業專家宋亮指出,隨著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加強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規定的陸續實施,一批不合規的進口奶粉企業將被淘汰,這些空出來的市場份額將引發多方激烈角逐,也給正規品牌帶來新的機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