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rèn)為孩子三歲時候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長大后的性格,那么這樣的說法到底是有沒有依據(jù)的呢?其實是有的,一個人三歲時的表現(xiàn)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yīng)他未來的表現(xiàn)。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還什么都不懂,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其實對于三歲之前的事情孩子們是不記得的。但是他所經(jīng)歷的事情是會對他的性格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說三歲之前是孩子性格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刻,到六歲的時候,孩子的性格就基本定型了。
三歲定一生,三歲時這些事決定了孩子未來,可許多家長都沒重視!
1、給孩子充足的愛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的生活的全部就是身邊的家人。所以他的安全感也來自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如果他們能夠從家人身上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對于他們的性格發(fā)展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反之,如果家人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guān)愛呢?
那么這樣的小孩可能會缺乏安全感,長大后會養(yǎng)成自卑,膽小的性格,這樣的性格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所以不管家長們平時有多么忙,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來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和愛,這樣才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開朗的性格。
有些孩子在從小就有父母的陪伴,父母對于他們也非常有愛心,這樣的孩子就算長大成人了,也會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如果一個女孩子來自家庭的安全感很充足,在擇偶的時候就不至于太容易被對方感動,這樣一來,她的未來也會更加幸福。
但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對于家庭的安全感不是很足,就會在社會上通過別人來獲得安全感。這樣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在擇偶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被對方打動了,也比較容易被騙,有些時候可能對方只是隨便做了一件小事,她就會被感動而以身相許。
2、糾正孩子的壞毛病
永遠(yuǎn)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就不糾正他們的缺點,覺得這只是一件小事情。因為一切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情組成的,好事是這樣,壞事也是如此。不要因為孩子的毛病還小而不糾正,這些毛并不會隨著時間而改正,只會越來越根深蒂固。
在孩子三歲以前,就是這些小小的壞毛病養(yǎng)成的時候,他們開始自己獨立做一些事情,也慢慢有了自我思考的意識。所以要及時糾正他們的缺點,告訴他們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才是有助于孩子成長的事情,才對他們性格的養(yǎng)成有幫助。
3、不要溺愛孩子
現(xiàn)在這個社會大家對于孩子都看的很重,一方面原因是因為家里的孩子越來越少了。不像從前,一對夫妻會生好幾個孩子,那么對于沒一個孩子就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照料。現(xiàn)在一對夫妻基本上都是生一到兩個孩子。
所以有時候一個孩子就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六個人的照顧,甚至條件好的家庭還會請保姆,育兒嫂等等。這樣的孩子出生之后,全家人都圍著他轉(zhuǎn),全家人的優(yōu)先考慮都是孩子,就難免會溺愛孩子了。
如果什么時候都慣著孩子,什么事情都依著孩子,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可能小一點的時候還好,他們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對于外界的事情也比較陌生。但是如果孩子兩歲之后還是如此,如此溺愛孩子的話,就不太好了。
這樣一來,小孩子也會把自己看的很重,認(rèn)為自己是這個家的中心。甚至慢慢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只考慮自己。溺愛孩子會養(yǎng)成孩子自私,不講理的性格,不僅如此,這樣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會很強(qiáng)。
總結(jié):
每一個孩子都是每一個家庭的寶貝,家長們把他們當(dāng)作家庭的中心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凡事我們都講究一個度,對孩子也是如此。不關(guān)心孩子,或者在他們做錯事情的時候大聲批評,這樣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
但是也不能太愛孩子以至于溺愛孩子,這樣對他們的性格養(yǎng)成也是沒有幫助的。這個度就需要家長們好好把握了,爺爺奶奶隔代親的時候也需要父母去控制這個度。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