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5歲生日時,邀請了她的小伙伴們來家慶祝,看著頭戴壽星帽的女兒,雙手合十許愿時,她的好朋友還故意“偷聽”,真是太可愛了。
文文爸看著女兒羨慕的說道:“現在的小朋友好幸福,我長這么大,都沒有像這樣過一次生日。”
“是啊,小時候父母總說小孩子家家的過什么生日,不過生日,還不是一樣長大了”文文媽迎合著說道。
這時,一旁的文文奶奶嘀咕道:“過啥生日,給人家生日都過錯了......”婆婆一直主張給孩子過陰歷生日,說陽歷生日不準確,我們是中國人,過生日就應該按照中國的傳統來過。
文文爸認為現在人都習慣用陽歷,女兒身份證上也上的陽歷,因此,過陽歷生日更好。
到底該給孩子過陰歷生日還是陽歷生日,文文爸一家人爭論不休。隨后,文文爸將自己的困惑發到了網上,試圖求助網友。
帖子一發,立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一部分網友認為:無所謂,過陰歷生或陽歷生都可以,只要孩子開心,家人開心就好;
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陰歷生日每年都可能不同,而陽歷生日就是那一天,所以還是過“陽歷生日好”。觀察身邊人,一般農村人都習慣過陰歷生日,而城市人習慣過陽歷。
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還是過陰歷生日好,畢竟是中國人自己的歷法,也是最準的。
孩子過生日,到底選“陽歷”還是“陰歷”呢?
老一輩認為:過陰歷生日更準確
陰歷生日,是以月亮的圓缺為準的,是中國特有的歷法,對于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過生日都還是過的陰歷生日,尤其是老一輩,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在其腦海根深蒂固,無論是過生日,還是平常的日歷,都習慣熟記陰歷。
在婆婆看來,給孩子過陰歷生日,一方面是為了遵循傳統,讓孩子記住自己的陰歷生日,同時培養孩子的民俗意識;另一方面,是認為過陰歷生日更“準確”,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甚至還搬出了“八字算命”,讓文文爸無言以對。
其實,對于比較重視傳統的家庭,建議還是給孩子過陰歷生日好,一方面可以增強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老人開心。
年輕人:陽歷生日固定,好記又方便
陽歷,是全世界通用的,沒有“閏月”的說話,記起來更方便、固定,現在很多孩子出生,醫院都習慣記錄陽歷。長大后,在上班、學校等地方,給人過生日,也基本上都是默認過陽歷。
文文爸身份證上就是陰歷生日,每次公司給過生日時,又是過的陽歷。當大家一起幫你慶祝催蠟燭時,心中總是嘀咕道:今天不是我生日啊!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很多追求新事物、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就愿意給孩子過陽歷生日,與身份證生日一樣,好記又方便,不用去專門查詢陰歷對應的是哪天。
值得注意的是:給孩子過陰歷生日要注意“虛歲”,某些地方習慣使用“虛歲”。老家一同學的女兒,明明跟文文是同歲,但他們過的是陰歷生日,使用的是虛歲。明明是5歲的小朋友,逢人便說自己6歲了......
對于習慣使用虛歲的父母,在帶孩子看病拿藥時,注意別說虛歲,以免醫生開錯藥量;開錯藥量對于小孩子來說,是很危險的。
文文爸家:給孩子一年過兩次生日
為了照顧老一輩的想法,最終文文爸與文文奶奶各讓一步,讓文文每年過兩個生日,陽歷生日時由爸爸媽媽簡單為她慶祝;陰歷生日時由爺爺奶奶負責為她慶祝。這樣一樣,每年過兩個生日的文文,開心的不得了。
看著開心的女兒,我問道:“你為什么喜歡過生日呢?”女兒想了想,認真的說道:“因為可以吃蛋糕、可以吹蠟燭、可以唱生日歌......”其實每年生日都是這些流程,但女兒總是樂此不疲,很是開心。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提問:為什么小孩子都喜歡過生日?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相比過生日本身,孩子更喜歡過生日時的“儀式感”。比如吹蠟燭、許愿、切蛋糕......
美國哈佛大學專家,針對孩子的“儀式感”,曾邀請了一群小朋友吃小羅卜,并將這群小朋友分為兩組,一組小朋友在吃小羅卜前,被要求遵循一定的規則:先敲擊桌子兩次,然后打開小羅卜的包裝,隨后再敲擊桌子兩下,最后深呼吸,開始吃小羅卜。
而另一組的小朋友,沒有任何規則限制,自己想怎么吃小羅卜都行。
實驗結果發現:第一組小朋友吃小羅卜越來越多,并沉浸在既定的規則中。
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若能通過“過生日”,給孩子留下一個美好且獨一無二的童年經歷,長大后回憶起來,嘴角定會不自覺地上揚。
怎樣給孩子過生日,會讓她印象更深刻呢?
一般而言,孩子到了4歲以后,就知道“過生日”是怎么回事了。在這之前,他們對生日并非完全懂得。因此,當孩子4歲以后,父母就可以陪孩子過生日了。
在給孩子籌備生日時,大人別一手操辦,盡量讓孩子參與進來,做生日派對的“小主人”。比如讓孩子自己邀請好友,構思或制作派對上要喝的飲料、玩的游戲等。同時要告訴孩子,在生日派對上要照顧到每一個來的客人,讓客人吃得盡興、玩得開心。
這樣讓孩子自己參與生日,不僅會讓孩子印象深刻,還會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因此,不要糾結給孩子過“陰歷生”還是“陽歷生”,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創造一段難忘的“童年記憶”。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