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張振洪
新生兒黃疸看似尋常小疾,無關痛癢。然而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若是患上病理性黃疸,就真的不能只當兒戲了。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呢?而一旦出現黃疸,到底該不該停止母乳喂養?
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可輕可重,關鍵看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若是生理性黃疸,則大可放心。
張主任介紹,小孩出現黃疸,父母莫要驚慌,以下四個方面可以幫助家長們鑒別黃疸的類型:
一、膽紅素濃度的高低。血清膽紅素濃度高于12.9mg/dl,即為病理性黃疸。
二、黃疸出現時間的早晚。通常新生兒出生24小時以內出現的黃疸,多數為病理性黃疸。
三、黃疸發展速度的快慢。血清膽紅素濃度每天上升超過5mg/dl,即為病理性黃疸。
四、黃疸持續時間的長短。一般生理性黃疸持續14天后就可自行消退,若持續時間超過2至4周,或退而復現,即為病理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可繼續母乳喂養
有些媽媽們認為新生兒黃疸是母乳喂養引起的,故孩子一旦出現黃疸癥狀,就馬上停止母乳喂養,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呢?
張主任表示,病理性黃疸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溶血性、感染性、阻塞性等。膽紅素主要是從腸道排泄的,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響新生兒對膽紅素的代謝,促使膽紅素腸肝循環的增加,從而導致高膽紅素血癥。
若要判斷新生兒是否為母乳性黃疸,首先要在排除掉其他因素之后,停止母乳喂養三天。若膽紅素濃度降下來,再繼續進行母乳喂養。此時膽紅素濃度又回升上去,便可確診為母乳性黃疸。
因此,確診是母乳性黃疸后,只要黃疸的程度不超過正常范圍,同時寶寶沒有不適表現,就可以不作處理,繼續母乳喂養即可。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