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這一代人,一直以來,都被大眾“不看好”。相比于之前的70、80后,90后的這一代,就是被寵著長大的一代,還有的會評價其為垮掉的一代。而對于之后的00、10年代而言,這一代似乎也沒有后來者成熟。
而到了如今,90后也陸續奔三了,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很多也結婚成家。那這時候,大眾就會發出質疑聲,“90后的心智,能夠教育好孩子嗎”;“90后的爸爸媽媽,帶娃堪憂”之類的。但實際上,眾多的90后帶娃能手也向大眾證明了,他們是不凡的,帶娃有一套。
90后育兒觀有多“野”?孩子打滾喝奶茶“看戲”,放學還得會買菜
小楊是一個標準的90后寶媽,年紀不大,但帶孩子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方式。從生孩子之后,寶寶就一直是她自己在帶的,所以,對寶寶的了解程度,已經遠遠勝過了解自己了。
之前就有一次,小楊帶著兒子去商場里面的兒童樂園游玩,當時只有兩歲半的兒子玩了一會兒之后,就跟媽媽說自己渴了,想要吃冰淇淋。但小楊就不讓孩子吃,年紀小,腸胃怎么受得了這么涼的食物呢。于是,孩子就開始使招了。他立馬躺倒在地,不停地蹬著腿,又哭又鬧。
然而,小楊見了孩子這副模樣,絲毫不慌張,而是掏出手機為自己點了一份奶茶,就一邊坐著喝奶茶,一邊看著兒子撒潑打滾。寶寶表演久了,自己也累了,見媽媽一點兒都不安慰自己,滿足自己的要求,默默從地上爬了起來,結束了鬧騰。
雖然說,90后的兒時是被爸媽當成寶帶大的,但他們長大了之后,帶自己的孩子,可不會將孩子當成寶來帶的。而這,其實也是在鍛煉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就像是一些90后的爸爸媽媽,現在已經是在讓只有幾歲的孩子幫自己買菜、做家務了。
就像是這一幕,10后的孩子放學回家,背著書包,手里還要提著大袋小袋的食材??刹皇欠艑W后坐等爸爸媽媽來接的“小公主”、“小王子”了。而實際上,這種現象還挺普遍的,很多90后的爸爸媽媽也深有同感,有的說自家的孩子干起家務活來比自己還順手,拖地一級棒;有的稱自家的孩子才上小學,就能夠自己做飯,跑腿買東西。
的確很神奇,被父母寵著長大的90后一代,生了孩子之后,也要孩子寵著自己老去。而這其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懂事、有擔當,非常不錯。那么,我們就想知道,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
90后的年輕人,為什么能夠帶出如此優質的孩子,他們的育兒觀,有哪些優勢?
1、尊重孩子
孩子如果做錯事情,缺乏擔當,我們通常都會從他的家長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年紀小,不懂事”。我們也以為,這話是對的,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但實際上,正是這些家長一直把孩子當成是“孩子”,才導致了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反正自己還是孩子,不用成長也可以。
而在90后父母的心目中,他們并不會覺得,孩子年紀小,就應該順從他們,即使孩子只有兩三歲,犯錯了依舊得不到父母的寵溺。而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不把他們當孩子,也就是另一種的尊重。
我們當孩子是與我們一樣,能夠用言語溝通的人,所以,我們也能夠去尊重孩子的想法。
2、主動“示弱”
10后的孩子,為什么能夠自己上街買菜,而且在家做家務也非常順手,這其中也可以理解為是父母的“偷懶”。父母不做了,孩子不得不去做。這里,我們也很容易能夠聯想到,另一種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得來的就是什么都不會干的孩子。
所以,父母適度“示弱”,把自己當孩子,把孩子當大人,讓他們有機會去鍛煉,自然越學越順手。
3、教育觀念趨向“佛系”
90后的這一代年輕人,其實也是經歷過社會的各種事情的,所以,社會經驗是有的,而他們自己從小也是各種任性、各種“野”,他們明白孩子的撒潑打滾代表著什么。明白了真相,也就更加看淡了現實的狀況。畢竟現在孩子的鬧騰,都是當年自己玩剩下的。
總結
教育孩子,其實每一代人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教育方式。90后的這一代,雖然一直以來都背負著不太美好的名聲,但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生活與育兒的態度、做法。而且,現實中的很多例子也在告訴著我們,90后的爸爸媽媽,真的了不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