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上午我們去逛逛超市,下午涼快一點去公園轉轉”
王女士聽到公婆兩人商量今天的活動,瞬間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在這大熱天,還要在地里頂著大太陽干農(nóng)活,為了兒子孫子奮斗。公婆和爸媽都是60多歲的人,公婆年輕時都是公職單位,王女士和老公結婚的時候,婆家也準備了車和房,老公工作能力強,養(yǎng)家綽綽有余,完全不需要公婆貼補。王女士自己在家?guī)Ш⒆樱艃扇擞袝r間就出去玩樂。反觀自己的父母,年輕時種地打工,好不容易給弟弟娶了媳婦,還欠了幾十萬的外債,現(xiàn)在60多歲還要早出晚歸干活掙錢還債。萬女士明白自己嫁給老公是高攀了,但每次想起公婆和父母生活的對比,還是很不平衡?
其實,我覺得王女士的心態(tài)很正常。也不是對公婆有什么意見,就是心疼自己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心酸。
晚年的生活質量是年輕時的選擇決定的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同樣是到了退休年齡的老人,有的老人手里有房子,有存款,每月還有高額的退休金。不僅可以幫襯子女,而且還能保證自己高質量的晚年生活,閑暇時間吃喝玩樂,兩口子一起出去旅游。而有些老人根本沒有退休一說,只能活到老干到老,只要活著就要掙錢,為自己儲備養(yǎng)老金。這不是社會造成的不公,這多半都是年輕時個人選擇造成的。
前半生好好奮斗,留下了家業(yè)和積蓄,或者年輕時努力,找一份有保證的工作,退休后有穩(wěn)定的退休金,不管哪一種都能讓晚年過得相對輕松一些。而之所以很多老人晚年過得還是很辛苦,多半是因為他們年輕時沒有做好規(guī)劃,沒有為養(yǎng)老做好準備,只能老了還要辛苦地賺養(yǎng)老錢。人生就是要么上一輩努力,要么下一輩努力,要么上半生努力,要么下半生努力,都是逃不掉的。
兒女不爭氣,父母更辛苦
縱觀那些晚年過得舒坦的老人,子女多半也爭氣,子女有能力,不拖累父母。大部分父母都能靠自己過得舒坦一些,更別說大部分有出息的兒女,都會盡全力改善父母的生活條件,讓父母有個高質量的晚年質量。而有些老人之所以辛苦,就是因為子女不爭氣,連自己的生活都顧不上,沒辦法老人只能繼續(xù)拖著年邁的身體給兒女補窟窿。
所以與其羨慕別的老人生活過得那么滋潤,不如自己好好努力,自己努力成功了,不僅孩子有一個好生活,父母也跟著享福。作為父母更要明白,兒女雖然不是自己后半輩子唯一的保障,但兒女教育的懂事,以后有出息,自己晚年大概率會過得很輕松。
【話題討論:你覺得你以后會是哪一種父母?】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