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6月3日中午12時許,一聲響亮的嬰兒聲在廣醫三院廣州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分娩室響起。這是疫情下一次特殊的“新生”,分娩的孕媽楊女士(化名)居住在廣州市疫情防控高風險地區——荔灣區中南街,因胎膜早破,楊女士緊急來到廣醫三院就醫,醫院快速啟動三級防護,為母嬰健康護航,目前母子平安。
孕媽在隔離區內半夜羊水破了
醫院啟動“三級防護”為寶寶接生
“老公,我好像羊水破了。”6月3日半夜12點,在家休息的楊女士突然感覺下腹一陣熱流涌出,隨后便開始出現下腹墜脹。已經孕37周的楊女士意識到,自己很可能“破水”了。
楊女士居住的小區位于荔灣區中南街,屬于廣州市疫情防控高風險地區。事關母嬰生命安全,得知楊女士的情況,120第一時間趕到,上門將楊女士送到廣醫三院廣州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
“產婦大概3日凌晨2點左右送來我們醫院。”廣醫三院分娩室副護長沈健介紹說,由于楊女士居住的小區為廣州市疫情防控高風險地區,醫院急診、分娩室第一時間啟動了“三級防護”,醫護人員穿上防護服、戴上一次性乳膠手套、鞋套等,并迅速給產婦完善核酸檢測等相關檢查,醫院還設置了單獨的隔離產房,讓楊女士能夠安心待產。
考慮到楊女士是孕37周胎膜早破,同時存在“漏斗骨盆”的異常情況,無法自然分娩。在仔細觀察母胎情況并征得本人及家屬同意后,廣醫三院廣州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團隊為楊女士實施了剖宮產。
“手術過程中我們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平常相比操作起來更加困難些,但一切順利。”參與手術的產房主管王曉怡醫生說。3日中午12時許,楊女士順利剖宮產下一名5.6斤的男孩。
產后獨自住院
護士像家人一樣“陪護”
順利分娩后,楊女士和寶寶情況穩定,分別轉入了產科和新生兒科的隔離病房觀察。因為當前疫情防控的要求,楊女士的家人無法進入病區,陪伴在楊女士左右。獨自住在隔離病房的楊女士,產后身體虛弱,想念家人、掛念寶寶的她心情也隨之低落。
產科護理團隊的姑娘們看到楊女士的情況,在護理上更加用心。產科一區護士長劉冰特意囑咐管床的護士,要給予楊女士更多的關心。“我們特別理解她的心情,生產完渴望家人的陪伴,所以我們基本每半個小時就會去隔離病房看看她,除了護理操作,我們會多和她聊聊天,寬慰她。”楊女士的管床護士明姑娘透露,在醫護團隊的精心照顧下,楊女士情緒穩定,身體也在逐步恢復中。
專家提醒:
疫情期間要避免人員聚集,一定要定時產檢
廣州突發的本土疫情讓不少市民的生活受到一些影響。對于孕產婦而言,分娩隨時都可能發生。
為了應對近期的特殊情況,廣州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迅速制定應對流程和指引,加強防控工作力度,設置專門流程接診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孕產婦,在流程指引下迅速進入二三級防護狀態。以“母嬰生命安全”為首要原則,保障每一個來院的危重孕產婦得到有效、快速救治。
為了減少人群聚集和接觸,產科開展線上問診服務,產科醫生入駐荔灣區“孕產婦線上答疑群”,在線回應孕產婦關心的急事難事,切實為群眾辦實事。產科所在的婦研所第二黨支部全體黨員帶頭取消休假,義無反顧投身防疫一線。
“黨員要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婦研所第二黨支部黨員帶頭取消休假的倡議書上,一個個黨員名字書寫著醫者的擔當與無畏。
“從去年疫情到現在,廣醫三院在孕產婦防疫上積累了豐富實戰經驗。當前,疫情防控是頭等大事,疫情下保障孕產婦生命安全,既是中心的責任,更是使命。”廣醫三院廣州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主任陳敦金提醒廣大孕產婦,疫情期間要避免人員聚集,減少出行,居家保持心情愉快,一定注意定時產檢,有任何意外情況發生第一時間就醫。
新快報記者 高鏞舒 通訊員 白恬
編輯:盧慧瑜
更多新聞 ↓↓
●記者歷時堅持六年、持續關注拍攝乞討家庭圓夢大學的報道;脫貧攻堅報道中,優秀記者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大規模報道;曾發起羊城新八景評選、為垃圾分類全球問計;率先辟出公益版,為尋親圓夢、幫助困境兒童一做就十余年……堅守在一線,永不止步。
●想獲得授權轉載,請與后臺小編聯系,留下希望獲得轉載授權的文章題目、轉載公眾號(包括ID)、聯系方式等信息。
xkb_86
報料電話:
020-87133901(工作時間)
發行熱線:
020-87133905
廣告熱線:
020-87508868
報料郵箱:
xkb315@126.com
商務合作QQ:
1315561244
刊登聲明:
020-87568381
看到這,有兩個問題想問:
1.點“ 在看”了嗎?
2.給小新加 星標了嗎?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