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梅梅的孩子已經滿周歲了,梅梅非常的高興。畢竟看著自己的孩子逐漸長大,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不過,梅梅并沒有感覺,寶寶到了一周歲之后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梅梅和自己的朋友聊起了關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后,改變了她的想法。
很多家長可能都和梅梅一樣,對于周歲寶寶的養育方式變更的事情一無所知。而如果家長在寶寶周歲的時候,沒有進行相應的養育變更,那么寶寶將很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成長影響。
寶寶到了周歲時,家長在養育方面要注意什么?
照顧1-2歲孩子,家長要做好“2補”當寶寶帶了一周歲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在兩個方面讓寶寶“進補”,這兩個方面是什么呢?
√補充寶寶成長所需要的營養,保證健康發育
寶寶在年齡較小的時候,因為身體的發育很快,所以需要的營養量和種類都是很多的,但是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寶寶所需要的營養偏向是不同的。
在寶寶一周歲的時候,寶寶成長所需要的營養主要側重于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尤其是鈣、鐵、鋅、磷)以及維生素。
其中,蛋白質是寶寶身體成長的一種基礎,寶寶身體的所有組織的發育基本上都離不開蛋白質。
脂肪與碳水化合物,可能會被很多成年人認為是一種“不健康”的營養,但是對于寶寶的發育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以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營養補給問題。
至于礦物質和維生素,則和寶寶骨骼、牙齒、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多種組織器官發育與生理功能有關,所以,在寶寶一周歲之后,尤其需要注意這些營養物質的攝入。
√補充足夠的安全感,塑建寶寶的健康心理環境
一歲以內的寶寶,由于不具備獨立行動能力,經常會和家長待在一起,因此,能夠源源不斷地汲取安全感。
但是,在1歲后,寶寶逐漸擁有了獨立行動、獨自吃飯等技能,就會導致寶寶和家長之間的相處時間和頻率降低,寶寶的安全感獲取量就會減少,從而造成寶寶缺乏安全感。
因此,在寶寶周歲后,家長仍然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幫助寶寶塑建健康的心理環境。
寶寶到了一周歲之后,家長要做好“兩斷”,才能幫助寶寶更健康地成長。
●及時戒斷奶瓶的使用
奶瓶是寶寶的必需品,但是,當寶寶1周歲后,已經具備了基礎的行為能力,經過訓練就可以很好的使用水杯等器皿,這時候就需要及時的幫助寶寶戒斷奶瓶了。
★【小貼士】:長期使用奶瓶,可能會對寶寶的牙齒發育造成影響,比如容易引形成“齙牙”,對寶寶的顏值造成影響,也不利于寶寶的個人能力發展。
●逐漸戒斷喂食行為,讓寶寶養成自主飲食的習慣
周歲前的寶寶,自主進食的能力比較弱,經常都需要家長“代勞”喂食,周歲后,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已經逐漸改善,此時,家長應該訓練寶寶自主進食,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如果家長忽視了對孩子進行訓練,可能會讓寶寶對食物失去興趣,造成營養失衡,經常容易出現生病的現象,家長一定要重視。
▲有節制的使用調味料
對于1周歲以內的寶寶,通常是不建議在飲食中添加調味料的,一來是因為周歲內的寶寶不需要大量的鈉,二來是因為周歲內的寶寶味覺系統發育較差,調味料會影響寶寶的味覺發育等。
而寶寶1周歲之后,家長雖然可以在寶寶的飲食中適量添加調味料,但不可過量,否則容易增加孩子的腸胃負擔。
對于寶寶而言,原汁原味的食物就是最美味的,并且寶寶年齡小,從奶類和輔食中獲取的微量元素已經足夠了,過量只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
▲有節制的抱孩子
在寶寶不具備行動能力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家長抱著,但是,大部分寶寶過了周歲之后,都具備了走路能力,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減少抱孩子的時間,讓寶寶的身體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
▲有節制的添加衣物
在寶寶擁有了獨立行走能力之后,他們的活動量就會大量增加,也容易出汗,因此,在穿衣方面,家長也要注意。
不要太過主觀地為孩子添加衣物,而是要考慮到寶寶的活動量、活動環境等因素,為孩子選擇最合適的衣服。
結語:
照顧孩子看似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真正實行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對于新手爸媽來說,一定不能大意。
另外,家長平時可以多跟有經驗的寶媽學習,或者多瀏覽一些育兒相關的知識,補充自己的知識庫,這樣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也能更省心一些。
(本文圖片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