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在寶寶出生后總是樂此不疲地想要尋找一些孩子更聰明的特征表現。事實上,對于尚未具備表達能力的小寶寶而言,判斷孩子是否聰明,還真的有點難度。不過在孩子處于嬰幼兒階段時,如果家長們可以發現孩子更聰明的信號,并且給予他們恰當干預的話,那么相信小家伙的智力水平一定能夠上一個臺階。
李玫瑾教授認為,聰明的孩子有“手相”,家長也能輕松分辨
李玫瑾教授是很多家長網友心目中的網紅育兒專家,她所提出的一些育兒理念十分受到家長們的追捧。而李玫瑾教授對于兒童心理方面的研究也十分令人敬佩,在她的講座中,她常常會根據一些兒童常見行為來進行心理誘因的分析,這也就使得家長們更加能夠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在李教授的講座中提到,想要知道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家長們應該看看孩子的“手相”。當然,這里所說的“手相”并不是封建迷信,李教授認為寶寶的手指是否靈活,意味著她們的大腦是否發育得更加完善,手指靈活的寶寶會更聰明一些。
事實上,在嬰幼兒時期,很多家長會忽略對于孩子手部動作的觀察,雖然說孩子較早的就具備了抓握能力,但是家長們卻更容易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的大運動發展上。不過正如李教授所言,雖然說手部動作容易被忽略,但是這確實孩子是否聰明的特征表現。孩子將來的成就如何?答案其實就藏在孩子的雙手之上。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雙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腦,孩子最早期的智慧便體現在手部動作上。由此可見,多鍛煉寶寶手部動作,這對于他們的智力水平提升更有好處。
為什么說孩子的智慧蘊藏在雙手之中呢?手部動作發展和大腦發育密不可分
孩子的手部有著非常復雜的神經網絡,它們和大腦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如果孩子的手部動作更加靈活,那么它們所接收到的環境刺激就會更加復雜,那么通過神經網絡向大腦傳遞的信號,就會更加多元,而這也就刺激了大腦中神經元網絡的建立,使得孩子變得更聰明。
如果孩子的手指更靈活,那么在需要得到大腦配合的過程中,大腦也得到了相應的靈活度鍛煉。顯然,在早期的智力開發中,如果大腦的靈活度可以得到適當地鍛煉的話,那么這對于孩子的大腦發育而言會很有好處,這自然也就實現了智力提升。
手指更靈活使得孩子身上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能夠得到適當的滿足,這也使得他們對于周邊的世界充滿了興趣。顯然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孩子對于周圍的環境刺激會有更強的接受力。而這顯然對于孩子的大腦發育會有促進作用,相對而言,手指更靈活的孩子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模仿能力會更強。
靈活的手指讓大腦變得更聰明,那么家長們如何給予孩子恰當地干預引導呢?
家長們可以結合孩子所處的不同月齡段來進行相應的手指靈活度鍛煉。比如說孩子喜歡抓拿東西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為其準備一些適合抓握的玩具,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手部力量,為之后的手部精細動作做好準備。
家長們也可以和寶寶進行一些互動游戲,事實上,孩子在游戲中所獲得的成長進步是最為明顯的。能夠激勵孩子動手的游戲,會使得孩子們對于手部動作的實現更有學習的熱情。比如說拼圖貼畫類的游戲很容易得到孩子們的青睞。在游戲的過程中,家長們也不要為孩子設定過多的框架,要求孩子做得十分完美,在輕松的狀態下,孩子才更能夠保持興趣。
在孩子處于嬰幼兒階段時,家長們也不要對孩子過分的限制,一個相對輕松的成長環境會使得孩子有更多動手的空間。家長們可以鍛煉讓孩子自己吃飯,這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手指的靈活性有所增強。當孩子喜歡拿著筆涂涂畫畫的時候,家長們也不要嫌棄他們會弄臟墻壁,鼓勵孩子多動手才是幫助他們變得更聰明的好方法。
在嬰幼兒階段,家長們除了要關注孩子身上的大運動發展以外,手部動作的靈活性也應該是家長們關注的重點。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這會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