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中,幫助晚輩帶孩子,這本是爺爺奶奶的“任務(wù)”,不過,越來越多的姥姥姥爺們因為心疼女兒而主動承擔(dān)起幫忙帶孩子的責(zé)任。相對而言,寶媽們自然更希望是自己的父母幫帶孩子,畢竟這就不必為處理與公婆之間的關(guān)系而發(fā)愁了。不過雖然說,姥姥幫忙帶孩子有很多的好處,但是也有不少幫助女兒帶過孩子的姥姥坦言“最好還是別幫忙!”
老人離家?guī)团畠簬?,回家時卻弄得灰頭土臉的,老人直言:“再心疼也別幫忙帶外孫”
王大娘前不久去了城里幫女兒帶娃,雖然她并不適應(yīng)城市生活,但是因為心疼女兒,王大娘還是決定幫忙帶外孫。“雖然親家也能帶好孩子,但是兩代人同住總歸有些容易磕絆的地方,反正我自己的女兒我知道,娘倆沒有隔夜仇!”
有了親媽的幫忙,王大娘的女兒確實輕松不少。老人不僅負(fù)責(zé)了全家的一日三餐,而且在孩子外孫這事上也十分用心。王大娘的女兒時不時地感慨,“還得是自己的親媽來幫忙帶孩子最好!我這可太輕松了!”
不過,一段時間過去了,王大娘心里卻有些不是滋味。原來,因為有了老人幫忙,小兩口變得十分“懶惰”,平時不僅不主動帶孩子,連衣服、襪子都等著王大娘來洗。有一次,王大娘還聽到女婿和外人吹噓說,“我丈母娘住在我家里,我可是供她吃喝的,雖然需要她幫忙帶孩子,但是她一點都不虧!”顯然,王大娘的無私付出、任勞任怨,在女兒女婿眼里反倒成了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p>
而更加讓王大娘心里不好受的是,因為自己平時管教外孫有些嚴(yán)格,所以孩子反倒和不經(jīng)常來但是卻十分嬌慣自己的奶奶感情更好一些。王大娘覺得自己還不如一個保姆,每天辛辛苦苦地照顧晚輩,最后卻還不落好。
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后,孩子的奶奶“主動請纓”接送孫子,那么這時候的王大娘就顯得“沒有用處”了,于是雖然舍不得外孫,但是識相的王大娘最后還是灰頭土臉地回了老家。王大娘說,“當(dāng)老人的,再心疼女兒也別幫忙帶外孫,最后真是費力不討好!”
姥姥幫忙帶娃有哪些好處?年輕的父母可別拎不清
有老人幫忙帶娃,年輕的父母自然會更輕松一些,而如果老人肯幫忙帶外孫的話,那對于年輕的父母來說簡直是“天大的福分”。相較于請保姆,姥姥帶娃時不僅不會計較報酬,而且還會更加用心,甚至有的姥姥心疼晚輩還會主動貼補家用。
姥姥幫忙帶娃時,她們更能夠為寶媽著想,這對于整天忙碌的寶媽來說自然是最好的慰藉。同時,在教育上,姥姥為了方便女兒更好管教孩子,所以對外孫也會更嚴(yán)格一些,這也就避免了老人嬌慣孩子的帶娃誤區(qū)。
兩代人之間難免會有育兒理念的分歧,而姥姥幫忙帶娃時因為母女倆可以更好地溝通,這也使得育兒分歧能夠被更好地化解。所以,有姥姥帶娃的年輕家庭也會因此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吵,家庭氛圍更加和諧。
姥姥幫忙帶娃時,年輕的父母應(yīng)該做好哪些事?
有很多姥姥在住到女兒家時會覺得不自在,認(rèn)為自己很不“仗義”,所以她們難免有看女兒女婿臉色的時候。這時候年輕的父母應(yīng)該拎得清,讓老人有家的歸屬感,這樣才能夠讓老人更適應(yīng)在女兒家的新環(huán)境,才會讓老人心里更舒服些。
年輕的父母們也應(yīng)該更懂得感恩,對于老人的付出要給予認(rèn)可和尊重。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地承擔(dān)家務(wù),給予老人適當(dāng)?shù)牧慊ㄥX,這才能夠讓老人的辛苦沒有被辜負(fù)。心安理得地享受老人的照顧和幫忙,這顯然是自私的“白眼狼”行徑。
在有意見分歧時,年輕的父母們更加應(yīng)該掌握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在肯定老人的基礎(chǔ)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另外,這種意見分歧最好是由女兒在私下里向老人提出,這樣才不會讓老人覺得下不來臺。
老人愿意幫忙帶外孫,這就意味著他們要犧牲自己晚年的悠閑時光,承受更多的操勞辛苦,所以年輕的父母們應(yīng)該懷著感恩之心來看待老人的付出,不要讓自己的不懂事寒了老人的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