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向比較溫和的兒子總是鬧別扭,每逢我想讓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要么直接說“不”,要么就是磨磨蹭蹭,半天沒反應(yīng)。
比如,出門之前我給他拿了衣服讓他換,說一遍沒動靜,再說一遍還是沒動靜。
我忍不住發(fā)了幾次脾氣,剛開始見效,后來不僅不見效,兒子反而越來越不配合,越來越磨蹭。
前幾天,兒子得了中耳炎,沒法去上學(xué),我們家的生活開始雞飛狗跳起來。各種忙亂接踵而來,讓人應(yīng)接不暇。
偶然的一次,給兒子耳朵滴了藥之后,突然想到,最近一個月兒子總是生病,我對他的要求也比平時嚴(yán)格了許多。
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吃零食,喝水一次不能喝多但是又不能不喝,要吃藥,要注意保暖……
以前我對兒子的生活細(xì)節(jié)不做什么要求,他也比較自在。
連續(xù)一個月生病讓我焦慮起來,對他的要求也就多了許多,而且一看到他沒有做到,我就開始著急,開始催促他。
我發(fā)現(xiàn),正是我的種種要求和催促,讓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行動起來。
找到原因之后,我反思了自己和他交往的方式。
出門的時候,把衣服拿給兒子,我不再站在旁邊盯著監(jiān)督,不斷催促,而是獨自去準(zhǔn)備自己出門的東西。
這一次,我發(fā)現(xiàn),等我這邊忙完了,兒子已經(jīng)穿好衣服一臉平靜地在等我了。
我突然明白:原來,耐心等待,才是最好的督促。
專門研究拖延癥的簡·博克和萊諾拉·袁說:
“拖延常常是一個人的獨立宣言,一個人試圖通過拖延來告訴人們,我是一個擁有自主權(quán)的人,我根據(jù)自己的選擇來行動。”
是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想擁有對自己的掌控權(quán)。
如果一個孩子不斷地收到大人的要求,他就會感到他沒有一個獨立的自我,就會用拖延磨蹭來反抗。
家長往往按照自己一個成年人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孩子,總是想讓孩子把每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
面對這樣的高要求和高壓力,孩子害怕做不好,也會出現(xiàn)拖延墨跡、能不做就不做的情況。
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不拖延不墨跡呢?
首先,孩子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做主。
孩子有了對自己的掌控感,就會積極主動的做事情了。
現(xiàn)在我們出門的時候,都是兒子自己去衣柜里選衣服穿上(只要是適合當(dāng)季的衣服,不是夏天穿羽絨服冬天穿短袖就可以了,對搭配就不做太多要求啦),選好他想帶的玩具,背起小書包等著我了。
其次,我們對孩子做的事情多做鼓勵,建立孩子對自己做事情的信心。
有的時候,用驚喜的語氣說一句:“呀,你自己把書包整理好啦!“這就足夠了。
最后,當(dāng)孩子事情沒做好的時候,我們父母要控制情緒,不要嚴(yán)厲批評孩子。
當(dāng)孩子內(nèi)心篤定,知道這件事情無論做的好還是不好,都不會帶來責(zé)罰,就會勇于行動,不會用拖延墨跡來反抗了。
有一次,兒子從衣柜找衣服的時候,不小心把他的衣服全都弄到地上了。
他知道我不會批評他,所以淡定的拿著他選好的衣服去穿了,一點也不影響他后來自己穿衣服出門。
吃飯穿衣看起來是日常小事,但如果我們能在吃飯穿衣這些事情上,讓孩子建立對自己的信心,做事積極主動,那么,將來無論是做作業(yè)還是完成工作,我們也就不用再擔(dān)心孩子拖延磨蹭了。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