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誘,讓寶寶不再說謊
幼兒時期的寶寶說謊,是無意識的,父母只要加以引導便可,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3歲以上的寶寶,隨著判斷能力的發展,理性思維逐漸增強,陳述客觀事實的能力在增強,這時候的寶寶有了的趨利避害的意識,出現有意識說謊。當父母的先不要發作,馬上批評、責怪寶寶,極力糾正什么,要冷靜接下來調查清楚,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寶寶是否真的說謊,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在說謊,說謊的目的是什么,弄清楚這些問題后再來著手對寶寶進行教育。
東東和媽媽從幼兒園回家,媽媽忙著做飯,東東一個人擺弄自己的玩具。吃飯的時候爸爸也趕了回來。飯桌上,東東媽媽發現東東一直用手捂著昨天才買的小汽車模型,媽媽勸他放下飯后再玩,他怎么也不肯。過一會東東無意間把小汽車放下,東東媽媽發現原來汽車的輪子都被他卸下來了,后備箱也被他撬得亂七八糟。媽媽隨口說了一句:“東東,看看你的小汽車,又受傷了。”爸爸說:“這么貴的東西,你怎么不愛惜它呢?”東東忽然指著爸爸,大聲說:“不是我弄壞的,是你弄壞的!”
東東爸爸很委屈:“我才回來,動都沒動你的玩具,你撒謊!”東東很頑固地說:“我沒說謊,你才撒謊!就是你!就是你弄壞的,你給我再買個新的賠!”爸爸的眉毛擰成一團,眼睛也瞪圓了。媽媽放下了筷子,看著餐桌上這對硝煙彌漫的父子倆。
做個誠實的寶寶
媽媽給爸爸使了個眼色,示意他控制情緒不要發怒。然后她摸著東東的頭,和顏悅色地說:“東東啊,你很喜歡你的小汽車對吧?你也不想小汽車壞掉對吧?”東東點點頭;媽媽說:“輪子卸下來還可以安上去,后備箱可能也可以再復原的。你只是不喜歡媽媽批評你是嗎?” 東東又點點頭;媽媽說:“不管是誰把小汽車弄受傷了媽媽都不批評,但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是誰弄壞的?” 東東很快指了爸爸一下,但目光有點躲閃。媽媽說:“故事中皮諾喬沒有說真話后,鼻子長得好長啊!你看著我的眼睛,媽媽再問你,是爸爸破壞你的小汽車了嗎?”東東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搖搖頭,“媽媽,是東東不小心弄壞的,你幫我修好小汽車吧。”。
媽媽趁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