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怎樣科學的保護寶寶不生病
年幼寶寶的得病率,跟父母息息相關,稱職的父母能幫孩子擋掉很多疾病,總是有家長問道:為什么寶寶得到很精心的護理,依然小病不斷?其實,掌握寶寶的生長規律,適當防范,可以有效減少寶寶患病率。
1.六個月后寶寶疾病高發期
一些聰明的媽媽每天都要記錄孩子的體溫,吃什么、吃了多少,出去玩的時間多長,甚至穿多少衣服。這樣,孩子一旦出現異常就很容易判斷。但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能吃能睡能長體重,就覺得沒事兒,很忽略這種平常的觀察記錄。
其實,孩子一些微小的變化,有時可能是疾病的信號,可以通過吃、喝、拉、撒、睡來觀察。比如觀察孩子的尿是黃色的、橘色的?拉的是稀便、粘液便?這些都很容易觀察到。但很多時候孩子大小便之后很快就沖掉了,家長可能也不注意。
還有睡眠,孩子是嗜睡、煩躁、夜驚,還是不睡?這些都提示我們孩子可能潛藏著各種各樣的疾病。很多時候孩子是跟老人或保姆睡,媽媽可能就注意不到,這是父母不稱職的表現。
一旦過了6個月,嬰兒體內的母體免疫球蛋白徹底耗盡,疾病的高發期從此開始。所以,對6個月之后的寶寶要比以往提高警惕。千萬不能大意。尤其到春季、冷熱交替的季節,都是感冒及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