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是最佳睡眠環境 寶寶睡覺溫度多少合適?溫度過高,寶寶會煩躁不安;溫度過低,寶寶會被凍醒;空氣過于干燥,寶寶的鼻腔容易變干堵塞;空氣過于潮濕,寶寶也會感覺粘膩不適。而最有利于寶寶睡覺的房間溫度為20℃~25℃,濕度為60%~70%。 睡前如何給寶寶營造一種睡覺氛圍 寶寶睡覺溫度多少合適?除了寶寶睡覺溫度維持在20℃-25℃之外,還有哪些可以利于寶寶睡覺,燈光調暗,給寶寶一個要睡覺的信號。同時,媽媽在睡覺前應進行3~4種舒服且安靜的步驟,如:沐浴、按摩、睡前故事、換上睡衣、哼唱兒歌等,都有助于寶寶培養睡覺情緒,減少入睡所需的時間。 從小就要培養寶寶單獨睡眠的習慣 單獨睡眠有助寶寶從小培養獨立意識。在嬰兒時期,寶寶可睡在父母房間的小床上,最好不要與父母同床同睡,因為和父母同睡容易使父母
開始入睡:≤38℃左右 小孩睡覺溫度多少算正常?孩子白天的運動量大,產生很多熱量,機體無法把多余的熱量通過出汗散發到體外,于是熱量便在孩子體內積聚下來,孩子夜間體溫能夠達到38℃左右,入睡大概1-2小時的時候出汗,通常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后半夜:36.5℃-37.5℃ 小孩睡覺溫度多少算正常?當孩子進入后半夜深睡眠的時候,睡覺體溫就應該保持在人體正常的溫度范圍36.5℃-37.5℃,才是正常的,倘若孩子在后半夜進入深睡眠的時候依舊大量出汗,那么,可能就是某種疾病引起的。 怎么判斷寶寶睡眠是否正常 觀察寶寶睡眠時長,還要注意睡覺時呼吸是否平穩,體溫是否正常,面色是否紅潤,是否容易被驚醒等。 假如寶寶睡眠時易醒、總愛翻身、睡得不踏實,白天有不明原因的煩躁、食欲不佳,則可能睡眠不
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 寶寶多大捏脊?捏脊療法適于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不易提起,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即嬰兒必須在會翻身自行俯臥時才可以給予捏脊療法 寶寶捏脊的好處,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小兒捏脊療法主要是通過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總督一身陽氣,膀胱經為臟腑背俞穴所在,通過捏脊刺激督脈和膀胱經之氣,可達到調理臟腑、增強體質的目的。 該療法比較適合應用于小兒脾胃虛弱所引起的疳積、消化不良、厭食、慢性腹瀉、嘔吐、便秘,或者肺氣虛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緩解期等慢性疾病。 對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臟六腑功能更快地趨于完善,并可通過提升其臟腑功能和加強全身氣血運行間接達到增智的效果。此外,對于
早上起床后或晚上臨睡前療效最好 給寶寶捏脊什么時間好?捏脊最好在寶寶早上起床后或晚上臨睡前進行,療效較好,寶寶的配合度也較高。 捏脊前要先脫去寶寶的衣服,露出整個背部,讓寶寶保持平趴的姿勢,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以下時間段不適宜給寶寶捏脊 給寶寶捏脊什么時間好?不要在飯后一小時內捏脊,不要在小兒哭鬧或睡著時捏脊,因為飯后寶寶消化道還未徹底消化,寶寶哭鬧或睡著的時候,寶寶配合度低,也不適宜給寶寶捏脊; 注意,當小兒出現如感冒、急性腹瀉等急性疾病時,不適宜行捏脊療法,需驅逐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療法。 給寶寶捏脊時間不宜過長:以3~5分鐘為宜 給寶寶捏脊什么時間好?每次捏脊的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以免寶寶身體裸露時間過長,導致著涼感冒。捏脊時間過長的話療效也沒有那
睡前喝奶 寶寶睡前哭鬧怎么辦?媽媽可以給寶寶睡前可喝一次奶,但是也要注意晚餐也不宜太遲,一般在18點以前,20點以后不要給孩子吃難以消化的食物,睡前喝一杯奶有助睡眠 按摩,并輕拍寶寶 寶寶睡前哭鬧怎么辦?各種輕拍和按摩都能幫助使寶寶平靜下來,可嘗試讓寶寶垂直坐好靠著你的肩膀上,然后輕拍寶寶的背。但在寶寶四星期大之前不要按摩寶寶的肚子,也要避開脊骨。給寶寶按摩時避開脊骨和避免使用例如杏仁油,這類的堅果類油。給寶寶按摩的同時,多跟寶寶說說話,可以有效促進寶寶發育和促進親子關系哦。 音樂 寶寶睡前哭鬧怎么辦?有節奏的聲音或音樂能幫助安撫新生兒,甚至洗衣機或吸塵器的嗡嗡聲也能幫助平靜一些,聽音樂可以培養寶寶樂觀的性格。 運動 寶寶睡前哭鬧怎么辦?在手臂或搖籃里搖動寶寶
寶寶餓了 寶寶睡前哭鬧怎么回事?寶寶餓了,引起腸胃不舒服可能會引起寶寶哭鬧,玩了一天的寶寶到了晚上會感到疲憊覺得肚子餓,睡前就會哭鬧 護理;20-21點,睡前可喝一次奶,晚餐也不宜太遲,一般在18點以前,不要給孩子吃難以消化的食物; 寶寶要尿尿 寶寶睡前哭鬧怎么回事?有的寶寶,尤其是男寶寶,因憋了尿,膀胱飽滿的刺激使寶寶感到不適,于是寶寶就會表現為睡前哭鬧 護理:睡前不飲用太多的水 沒有按時安排寶寶入睡 寶寶睡前哭鬧怎么回事?媽媽沒有按時安排寶寶入睡,寶寶會感到困意,就會在睡前哭鬧。 睡前寶寶太興奮 寶寶睡前哭鬧怎么回事?寶寶睡前玩得太高興,雖然瞌睡了但是仍然平靜不下來 室內溫度不宜 寶寶睡前哭鬧怎
寶寶睡覺呼吸聲大與鼻炎有關 寶寶睡覺呼吸聲大是什么原因?寶寶睡覺呼吸聲大,很重,主要是因為寶寶鼻腔呼吸阻塞,妨礙正常的鼻呼吸,所以寶寶喜歡用口呼吸,所以寶寶睡覺呼吸聲就很大很重 護理: 使用海鹽水或生理鹽水每天清洗鼻腔1-2次,也是減輕鼻塞和減少過敏原及刺激物在鼻腔黏膜停留的有效方法。在鼻噴藥物之前先清洗鼻腔,可以讓鼻噴藥物效果更好。 大孩子如果能配合,可以使用洗鼻器等鼻腔灌洗的裝置,大量的生理鹽水清洗的效果更好。年幼的兒童或是不能配合的青少年可以使用鼻腔滴入生理鹽水或使用生理鹽水噴霧,再擤一擤,來使鼻子通暢 寶寶睡覺呼吸聲大與腺體肥大有關 寶寶睡覺呼吸聲大是什么原因?寶寶睡覺呼吸聲大,很重,很粗,常常會打鼾,在臨床上主要集中在7歲以前這個年齡段,這主要是因為呼吸道感染,導致腺樣體或扁桃體肥大,堵塞
寶寶睡覺呼吸不均勻是正常的,是一種快速眼動睡眠狀態 寶寶睡覺呼吸不均勻是什么原因?寶寶晚上睡覺,在寂靜的夜晚,媽媽總會發現寶寶睡覺會有時心跳加快,呼吸變得不均勻,這種現象,媽媽不要擔心,是正常的現象 這是因為我們人的睡眠狀態有兩種,有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兩種基本形態,兩種睡眠形態多次交替進行,使得我們的夜間睡眠像波浪一樣有起有伏。 而此時是屬于轉入快速眼動睡眠狀態,這時,可以看見人的眼球在閉著的眼皮底下快速轉動,心跳加快,呼吸變得不均勻,可能還會發出各種動靜:呻吟、哼哼、抽鼻子、嗚咽;對于非快速眼動睡眠則相反 寶寶的這種快速眼動睡眠狀態可以促進大腦發育 新生兒的快速眼動睡眠占整個睡眠時間的1/2,3歲時占1/3,成人則占1/4。意味著寶寶經常是一睡著就直接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成人則是先有一小時左右的非快
寶寶1歲1個月還沒長牙齒:無需擔心 寶寶1歲1個月還沒長牙齒怎么辦?第一方面主要是因為“遲萌”,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需擔心,因為寶寶長牙齒本是個人差異,有早有晚,小孩子出乳牙一般是在6個月到2歲之間,13個月沒有出牙的情況尚屬正常。 也可以檢查寶寶有沒有牙胚 寶寶牙齒還沒長,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做一個檢查,以明確牙床內有無牙胚,如果有牙胚,遲早會出牙,如果沒有牙胚,就要考慮無牙畸形的問題了。這就是一種先天性缺牙病,目前還沒有醫療技術能治療,只有等孩子長大之后做一些人工的修復。 寶寶乳牙萌出的時間和順序 中切牙(正門牙):下頜6個月;上頜7個半月。 側切牙(側門牙):下頜7個月;上頜9個月。 犬牙(犬齒):下頜16個月;上頜18個月。 第一乳磨牙(臼齒):下頜12個月
1歲1個月寶寶長幾顆(乳)牙:4~6顆 1歲1個月寶寶長幾顆牙齒,一般長四顆到六顆牙齒,孩子牙齒的萌出個體差異很大,有的早些,有的晚些,但就某個孩子而言,都是正常的。 寶寶什么時候開始長(乳)牙 1歲1個月寶寶長幾顆牙齒,正常的寶寶平均六個月大開始長牙,以每個月增加一顆的速度,大約一歲大(十二個月)有六顆牙。在兩歲半左右二十顆乳牙會都長全。 有的則延遲至10~12月,這都屬于正常范疇。小兒十個月后仍未萌出乳牙,家長也不必過分緊張,只要孩子身體情況好,沒有其他毛病,遲至一周歲時出第一顆乳牙也是沒有關系的。 乳牙萌出的時間和順序 中切牙(正門牙):下頜6個月;上頜7個半月。 側切牙(側門牙):下頜7個月;上頜9個月。 犬牙(犬齒):下頜16個月;上頜18個月。
1歲1個月寶寶腳長多少厘米 1歲1個月寶寶腳長參考標準為12-13cm之間,也是有個體差異的,一般是在13.5CM 1歲1個月寶寶腳長增長規律 1歲1個月寶寶腳長多少厘米?16-24個月,每4個月小腳丫長長0.5cm,3歲以后,小腳丫生長速度逐漸變慢。 1歲1個月寶寶需要穿鞋嗎,穿多大? 寶寶會走路前是不用穿鞋子,讓小腳丫盡情享受赤裸的樂趣。因為寶寶足弓比較平,通過不停的用足弓和腳腕,才能慢慢地鍛煉得把足弓拱起來。并且使腳腕更有力。 學會走路后,為了保護腳丫,要為挑選合適的鞋子,這個時候就要注意量下孩子腳長。比如,一周歲的寶寶的腳長為11cm/12cm,應該選購內長為12cm/12.5cm的鞋子,對應的中國碼為14碼/15碼。 并且,寶寶的鞋子上的裝飾不要太多,最好用粘扣鞋
1歲1個月寶寶睡眠時間:10—11個小時 1歲1個月寶寶睡眠時間,每晚保證10—11個小時,每天加睡兩次,每次1—2小時。 1歲1個月寶寶睡眠少正常嗎 1歲1個月寶寶睡眠時間,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能睡這么長時間,有的寶寶睡覺時間沒那么長,但是精神很好,家長就不用擔心他睡眠不足。 因為每個寶寶的睡眠時間有個體的差異,要是寶寶睡眠時間過少的要注意提供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幫助改善寶寶的睡眠情況。睡眠不好的寶寶也會使食欲下降。 1歲1個月寶寶睡眠突然減少,就需要多加注意 雖然1歲1個月寶寶睡眠時間少不用太過擔心,但是如果寶寶是突然睡眠減少,那家長最好要尋找一下寶寶睡眠減少的原因了。 通常來說,寶寶睡眠減少有以下原因: 1.大人改變了睡眠習慣,影響了寶寶的睡眠習慣。
寶寶1歲1個月還不會走路:不要太擔心 寶寶1歲1個月還不會走路怎么辦?大部分家長都期望自己孩子在將近1歲左右會走路。美國兒科協會指出,其實寶寶在9個月到18個月之間開始行走都是正常的,而且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早走路的孩子以后就一定聰明。 1歲前寶寶其實需要花精力發展好多技能,認知、精細、語言、交際、運動。有的寶寶會花興趣在語言,自然大運動就會慢一點,通常這種類型的寶寶我們叫“社交型寶寶”。 所以當寶寶過了1歲后還不走路,先可以想想寶寶是不是其他方面突然有個爆發期(比如語言)或者檢討一下自己平時是否提供寶寶鍛煉的機會。 寶寶一歲1個月怎么學走路 寶寶1歲1個月還不會走路怎么辦?寶寶1歲1個月,能獨自站穩并且可以彎腰撿拾東西,然后再站直,并且摔倒時可以爬起來,開始走路時,寶寶可能是用腳尖走路, 所以可以練習
寶寶1歲1個月生長發育指標 一歲一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男女寶寶是不同的,而且也分體格標準和發育標準。 一般1歲1個月的寶寶體格標準為男孩健康體重在8.3-12.7千克,女孩健康體重在7.6-11.9千克; 男孩身高大約在71.8-82.7厘米之間,女孩的身高大約在69.8-81.2厘米; 女孩的頭圍大約在45.82厘米,男孩的頭圍大約在47.11厘米。 另外,寶寶可能已經長到6-9顆乳牙了。 提示:一歲一個月的寶寶發育標準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有一定的范圍,而且男女寶寶的發育標準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所以,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家寶寶的情況,做相應的對比 寶寶1歲1個月的發育規律 通常1歲1個月的寶寶發育規律為,一周歲以后體重仍穩步增長,但增長速度減緩,一般一年增長2.5千克
受訪專家/陳崇學(北京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 常給寶貝掏耳朵,小心外耳道感染 生活中,很多人閑著沒事時就喜歡隨便拿支“耳勺”掏耳朵,覺得這樣很舒服。在發現小寶貝耳朵里有耳屎時,也會趕緊給寶貝掏耳朵。殊不知,寶貝的外耳道皮膚嬌嫩,皮下組織稀少,這樣做很容易讓寶貝的耳朵受傷。 少量的耳垢很正常,不但無害反而有益 耳垢也被稱為“耳屎”,別看它名字不好聽,卻十分重要 醫學上稱其為耵聹,是由外耳道中的耵聹腺分泌的一種物質。耳垢平時借助人的頭部活動、咀嚼食物、張口等動作多可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此外,外耳道內腺體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的揮發性,這種氣味小蟲不喜歡,也不適宜細菌生長,所以少量的耳垢不但不會影響聽力,而且還可黏附灰塵、小飛蟲等外來物質,對外耳道皮膚具有保護作用。
保護寶寶的自尊 媽媽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在外人面前指責自己寶寶尿床,這是不可取的,媽媽要有耐心的講解讓寶寶懂得尿床雖然不光彩,但寶寶不是故意的,和寶寶共同努力,幫助寶寶改掉這個壞習慣,不僅沒有傷害到寶寶的自尊,同時也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社交能力。 幫助寶寶訓練膀胱功能 膀胱訓練最好是在白天進行,包括憋尿訓練和中斷排尿訓練。可以讓寶寶多喝水,擴張膀胱容量,當寶寶告訴媽媽要尿尿時,告訴寶寶數到5的時候再尿尿,不僅鍛煉寶寶憋尿能力,也激發寶寶大腦對排尿反射的敏感度。 按時叫醒寶寶排尿 不少媽媽在寶寶睡著的時候不叫醒寶寶,直接給寶寶一個尿盆,寶寶大多是閉著眼睛排尿,這樣寶寶通常是在睡夢中排尿的,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讓寶寶睜開眼睛,徹底清醒后再排尿,以后能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感冒是損傷孩子聽力的一大原因 孩子感冒影響聽力嗎?感冒雖是小病,但發作起來也讓人難受不已,同時還會殃及耳朵,損害聽力。感冒是損傷孩子聽力的第一原因,這主要是感冒誘發中耳炎導致的。數據顯示,兒童中有70%的中耳炎都源自感冒,這是因為連接小兒鼻耳的耳管相對成人寬而短,這樣鼻子和喉嚨的炎癥就很容易侵入耳朵。此外,治療感冒時,一些耳毒性抗生素,如慶大霉素的使用不當,也會給耳朵帶來傷害。 孩子感冒一定要及時治療 寶寶一旦感冒一定要及時治療,如果鼻塞嚴重,睡覺時可將其頭部墊得高一些。比如一周歲以內的嬰兒,可以用比平時厚一點的枕頭將頭部墊高。還要讓孩子鼻腔盡可能保持清潔;多使用室內噴霧加濕器,以防空氣干燥而引起鼻腔干燥、發炎,最終殃及耳朵。 孩子感冒注意事項 感冒后應避免坐飛機,以免出現耳痛和暫時失聰的
水能促進寶寶新陳代謝,對寶寶生長發育和健康都十分重要,但是你真的給寶寶喝對水了么? 1.涼白開不能反復燒開。涼白開是寶寶最理想的飲品,煮沸過一次的水,最好不要反復燒開,否則水中的重金屬濃度增高,對大人身體都會造成傷害,更何況是小孩子。 2.小寶寶不適合長期飲用礦泉水。礦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寶寶腎臟系統發育尚不完全,不能很好的吸收或代謝出這些物質,加重腎臟負擔。 3.人工調配的飲料不能給小寶寶喝。眾所周知,人工調配的飲料在制作過程中,會添加香料、防腐劑等,刺激寶寶嬌弱的腸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痙攣。 4.飯前半小時不要給寶寶喂水。飯前喂水會稀釋寶寶的胃液,影響食物消化。 寶寶想要喝水信號 舔嘴唇。寶寶表現為不停的舔嘴唇,喂水后就停止這一動作,且精神愉悅。 排尿減少。
小孩聽力達到多少正常值:25~30DB 小孩聽力達到多少正常值?檢查小孩聽力在25~30DB,就是正常的聽到聲音的數據,但是,我們正常人說話大概在40~50分貝,所以即使有輕度聾(30到40分貝的聽力損失),小孩是可以聽到聲音的,只是聽不清和說話不清楚。不是專業人員的話,是感覺不出來的。 護理:家長可以多訓練寶寶的聽力,提高寶寶聽到各種聲音 小孩什么情況屬于聽力障礙,怎么治療 小孩聽力達到多少正常值?小孩聽力障礙按程度劃分,包括輕度聽力障礙,中度聾,極重聾。 輕度聽力障礙兒童約占六成,聽力損失在25~45分貝之間,也就是只能聽到25到45分貝的聲音,通常不需要戴助聽器,通過語言訓練,尤其是父母要多跟他們講話交流,就可以進行干預。 聽力損失在50~70分貝的屬于中度聾,約占20%,需要戴助聽器學說話。
要命,給寶寶這樣喂水等于在害他! 1,限制孩子喝水 不少家長擔心寶寶睡覺的時候出現尿床的現象,于是就減少寶寶喝水的次數。其實,家長這樣做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長期限制寶寶喝水,很難讓其養成好習慣。 2,強迫寶寶喝水 這個做法還是很普遍,家長總覺得寶寶上火的首要原因就是缺水,于是強迫寶寶喝水。可明明寶寶已經喝了足夠的奶水,一味的強迫只能激起寶寶的逆反心理,惹來無端的哭鬧。 3,用甜水引誘 白開水平淡無味,很多孩子都會“嫌棄”。為了讓寶寶愛上喝水,不少媽媽常會在白水中加點蜂蜜、葡萄糖等帶味道的調味品。長此以往,寶寶只會因更依賴甜水而拒絕白開水。 4,用果汁飲料代替白開水 雖然寶寶不愛喝開水,可是對飲料果汁無比的鐘愛,反正都是液體,不少家長便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想要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