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那么嬌小、可愛,從她一出生開始,我就在想:我應該怎樣保護她、照顧她呢?可能是我的職業習慣吧(我是護士),我格外注意她的衛生,并制定了嚴格的規矩:手要經常洗,不能到處亂摸,衣服臟了馬上換,專用餐具、定時消毒…… 寶寶長大了,蹣跚學步了,可讓我擔心的事也來了。寶寶在外面玩的時候,手到處亂摸,太臟了,怎么辦?于是我開始給寶寶經常洗手,到外面去我也總帶著濕紙巾,還不時提醒她:“有細菌,不能亂摸。”看到同齡的孩子,在沙土堆上摸爬滾打,滿身都是沙土,我故意說:“寶寶也去玩吧!”寶寶卻說:“臟!”我得意極了,夸獎她說:“寶寶真是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在我看來,寶寶好的習慣算是養成了:不亂摸東西,愛洗手、愛干凈,衣服常常是一塵不染。 可是,隨之而來的煩惱也出現了。在參加幼兒園親子班的繪畫活動時,老師讓小朋友們用小手蘸顏料印手印,寶寶卻死活不肯
一、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過分夸
兒童任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環境是導致兒童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長不加約束,放縱教育的結果。 一般說來,兒童由于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對許多事情缺乏認識和判斷能力,多少都有點任性。但是,孩子的任性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從心理上加以糾正。如有的家長說,“我們孩子有一次鬧脾氣,偏要我和丈夫都陪在他身邊,不讓我們離開一步。到做飯的時候,也不讓我們做飯,總之是不讓我們做任何事。直到他情緒好了,才允許我們干家務。”這個兒童就可以被認為有任性心理癥結。 &nbs
神經性尿頻 神經性尿頻好發于學齡前兒童,尤以4-5歲為多見,主要表現為每天排尿次數增加而無尿量增加,尿常規檢查正常,排尿次數可以從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時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時僅幾滴,睡眠后則無尿頻,常在上床睡覺前、吃飯時、上課時加重。 小兒神經性尿頻的病因 小兒大腦皮質發育尚未完善,對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較弱,而且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損,這是小兒易患本病的內在原因。受驚嚇、精神緊張易使神經功能失調而發生本病。常常由于家庭成員的死亡,變換環境(如新入托兒所、幼兒園、上學和住院等),突然離開父母,害怕打針和考試等所導致的急性緊張或焦慮所誘發。但尚應詢問有無增加液體的攝入量和應用利尿藥物,如咖啡因、茶堿類利尿劑等,因為攝入量增加和使用利尿劑也可
神經性厭食 神經性厭食是以厭食和體重減輕為主要特點的疾病。本病以女孩為多見,病前多有拘謹、保守、偏食、焦慮、強迫或癔病樣性格的特征。家長過分溺愛,養成孩子挑食、偏食的習慣。也可能與之有關。 神經性厭食的表現特點 1.體重至少比原來減少25%,比同年齡和身高的標準體重至少低15%。 2.以苗條為美,惟恐長胖,有意控制飲食,寧愿挨餓。 3.閉經至少三個月(女孩患者)。 4.心動過緩,消瘦,嘔吐,發作性食欲亢進等癥狀。 5.無其他軀體疾病及精神障礙。 6.發病年齡在10歲以上。 神經性厭食的治療 主要包
(1)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腦內神經遞質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從而使孩子動作過多。(2)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大約85%的患兒是由于額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包括:孕期疾病如高血壓、貧血、先兆流產等;分娩過程異常,如早產、鉗產、室息,顱內出血等;1-2歲,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及外傷。(3)遺傳因素 大約40%多動癥患兒的父母,其同胞或其他親屬在其童年也患此癥,遺傳因素與多動癥密切相關。(4)其它因素 家長教育方式失當;過多食用人工色素,防腐劑,保鮮劑等;環境污染導致的鉛、鋁及化工合物中毒等。
期盼巧克力: 我從不給女兒吃糖。但有一天鄰居給了我女兒一塊巧克力,她意外地發現巧克力是那么地好吃,于是天天鬧著要吃巧克力。我便承諾每到周末可以吃一塊巧克力。這樣,她特喜歡過周末,她多了一份期待和滿足。 圣誕節的期待: 圣誕節到來之際,我帶她看那些布置很考究的圣誕屋和圣誕樹,并告訴她圣誕節那天,圣誕爺爺要送每個乖孩子一件最喜歡的禮物。于是,她就開始天天問圣誕節到了嗎。圣誕節前夜,我告訴她“寶寶明天就是圣誕節了,記住明天一早醒來時,翻開枕頭底下就會看到圣誕爺爺給你的禮物”于是我乘她睡看時,悄悄地把一直巧克力放到她的枕頭底下。第二天早上我還沒醒,她 就激動地叫:“媽
如今,兒童性早熟已成了全社會所關注的問題。性早熟的兒童,進入青春期后身高將比同齡伙伴矮約10~15厘米。近年來兒童性早熟現象越來越普遍,年齡也越來越提前。導致兒童“性早熟”的緣由除了視聽產品中“兒童不宜”的情愛鏡頭,以及整個社會的“泛情愛化”資訊外,就是不當的喂養方式。父母在有意識地切斷視聽傳播途徑外,更要注意后者,讓寶寶遠離可導致“性早熟”的食品。 ?? 可入藥的大補類食品包括冬蟲夏草、人參、桂圓干、荔枝干、黃芪、沙參等。中醫指出,越是大補類的藥膳,越易改變孩子正常的內分泌環境,造成其身心發展不平衡。 ?? 禽肉,特別是禽頸,現今市場上出售的家禽,絕大部分是用拌有快速生長劑的飼料喂養的,禽肉中的“促熟劑”殘余主要集中在家禽頭頸部分的腺體中,因此,吃雞、鴨、鵝的頸部,就成為“促早熟”的高危行為。 ?? 反季節蔬菜和水果,冬季的
嬰兒沒有辦法知道別人愛他,除非以具體的方式對他表示這份愛,也就是抱抱他、搖他、撫愛他、對他說話并唱歌。 專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以鐵絲給幼猴做了一個媽媽模型,并且裝置上了奶瓶,幼猴們雖然得到了足夠的營養,但是這個猴媽媽從來不會撫愛它,實驗結果顯示,這些小猴子長大后都成為社會性十分不佳的大猴子:他們無法和同類異性配對,并且表現出十分詭異的態度。 在某些死寂無聊的環境中養育出來的孩子,或多或少在心理上都有些障礙。因此順其自然地抱抱孩子吧,輕輕搖他,唱歌給他聽,跟他戲耍,如果你想擁抱他,親他一千次都無妨,不會寵壞孩子的,因為這樣,才能讓他知道有人深愛著他。
敏感的孩子有很多優點,比如他們體貼人,富有同情心,乖巧可愛,但這樣的孩子,因為善于觀察,感受也比別人多,情感豐富,心理脆弱,就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家長們就得有加倍的耐心。 很早以前我就發現,桐這孩子心思細膩,會察言觀色,有時我們還沒有說話,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就明白你要干什么。這樣的孩子,往往自尊心特強,如果對他打罵,可能會讓他嚴重受挫,進而引起不良的心理反應。 上周日帶桐在金寶貝上音樂課,原本好好的,他突然哭了,抱出來哄一會兒再帶他進去,又好了。當時我非常生氣,心想這孩子咋這樣啊,別人都在好好上課,他為什么莫名地哭,搞得我這么難堪。 回家,過了一段時間,看他玩得比較高興的時候,我問他,上音樂課時為什么哭啊,桐說:“寶寶睡覺了,我不想睡覺,一下就哭了。”明白了,原來是那天中午為了讓他睡覺,外婆態度兇了一點,上課時,老
性病的傳播途徑有性接觸傳播、間接接觸傳播、血源傳播和母嬰傳播。 (1)性接觸傳播 性接觸傳播是性病的主要傳播方式。一個人可能通過與感染性病的人的性交行為而感染上性病。 (2)間接接觸傳播 有些性病可以通過間接接觸傳播,例如,沾染有淋病患者生殖器分泌物的洗澡毛巾、浴盆,未經過消毒,其他人使用就可受到傳染。 當健康人的皮膚有破損,接觸到性病病人病變處的糜爛和潰瘍面時,病原體就會直接從皮膚的破損處侵入引起感染。接觸性病病人的衣服、被褥及其他用具也有可能被感染。這是由于這些物品被含菌分泌物污染了。 女童患淋病大都是間接被傳染的,主要是通過與患有淋病的家人同床睡覺、共用浴盆、浴巾、帶菌手擦洗陰部等。 (3)母嬰傳播 在新生兒出生前、出生過程中和出生后的密切接觸中,有些性病可以從母親傳給胎兒或新生兒。如梅毒、淋病、
脆弱,是一觸即破的蛋殼心理的本質。而過分嬌縱、百般溺愛是導致這種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孩子的這種蛋殼心理,是他們人生旅途上的隱患,對其一生都有危害。請您給孩子一份理智的愛,讓蛋殼心理遠離孩子。 經常聽到一些孩子挨了批評,或是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有極端的舉動,甚至輕生。這讓筆者再次想到“蛋殼心理”給未成年人所帶來的危害。 蛋殼心理,也就是一觸即破的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質。現在大多數孩子只能聽贊美之詞,聽不得半點反對意見,對父母和老師的批評更是抱有逆反心理;很多孩子外表高傲,內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卻不能面對失敗……那么,孩子這種蛋殼心理是怎樣形成的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蛋殼心理的形成也不是一兩天的,它是多年的錯誤的教育所導致的。在中國, 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多年來都是一味地注重書本知識,忽略了孩子行為能力的培養和心理健康
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中,人們常常會見到這樣的孩子,注意力渙散、小動作頻繁、情緒不穩定、任性、學習成績不良,有的人認為這是表明孩子精力旺盛頑皮。 其實,這是一種病態表現,醫學家稱之為兒童多動癥。據統計,患兒童多動癥的學齡兒童比率為2%-10%,而且男孩明顯多于女孩。 那么,造成這種病癥的原因是什么呢?醫學家進行大量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 有的認為,多動癥的兒童是由于腦組織輕微器質性損害引起的,患兒腦部可能在母親受孕或出生時蚰以外傷。人們發現多動癥在難產兒、早產兒中發病率較高。前者可能是分娩時患兒腦部組織缺血缺氧及器械性損傷所致。后者則與孕期母體罹病、胎兒宮內營養不良有關。 還有的人認為,體內鉛過多或鐵缺乏是多動癥的病因,因為,低劑量的鉛會抑制腦中酶的活性,干擾神經遞質代謝,影響患兒的智力、記憶力、視覺以及運動功能,使患兒
一般來說,大人們總是喜歡“乖”的孩子,因為他們很少會給大人添麻煩。于是為了自己管教方便,能使孩子安靜聽話,家長們往往不惜采取嚇唬、欺騙甚至威脅、恐嚇的方法,但結果卻往往差強人意。因此如何跟寶寶講道理,則是年輕的爸爸媽媽不得不學的問題。 鏡頭回放:周末,凱凱媽媽帶著孩子在公園的空地上嬉戲。2歲的凱凱剛在方磚地上跑跳兩步,媽媽就高聲喊著:“凱凱,當心給壞人騙走!”過一會兒,凱凱又想從小凳子上往下跳,媽媽大叫道:“別跳,腳會斷的!”一來二去,凱凱乖乖地站在媽媽身邊,看著周圍“上竄下跳”的小伙伴眼里滿是羨慕。過了一會兒,小伙伴們拉著凱凱一起去坐電動小火車,凱凱一個勁地往后縮,嘴里不停地說著:“我不去,我不去,坐小火車會摔死的!”
好多媽媽都因為孩子的內向而特別的焦慮,苦惱,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去做。孩子性格太內向了怎么辦? 我經常聽到有寶媽說,我家孩子太內向了,真擔心他以后性格問題。 我覺得性格本來就沒有什么好壞的區分,不能說內向就一定不好,外向就一定好。 但是每當我這樣規勸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舉出一大堆的例子來告訴我,內向的孩子多數膽小自卑,見人不會說話,沒有禮貌等等。 而相對的外向的孩子,則更容易受到同齡人或長輩的歡迎。將來走上社會,內向的人往往會失去支援,而外向的人會獲得更多的資源。 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真不是! 內向型性格的孩子和外向性格的孩子,一般有什么樣的區別呢? 首先,內向型性格的孩子更喜歡安靜,而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則更喜歡運動。內向的孩子興趣愛好可能是畫畫讀書一類的,而外向的孩子可能更喜歡
冬天是兒童咳嗽的高發季節,很多小朋友一咳起來甚至整個冬天都反復發作。西安7歲的帥帥就是這樣,不過和其他小朋友都去呼吸科就診不一樣,帥帥最終是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心身科治好的病。 帥帥的肺炎持續了幾個月后,他的背都咳駝了,爸爸媽媽帶著他跑了很多大醫院,就是不見好。后來在一位醫生朋友的建議下來到了心身科。 經過觀察和幾項身體檢查,帥帥被判斷得的是心理疾病。因為帥帥從會說話就開始背唐詩,然后學鋼琴、吹薩克斯、學繪畫、學舞蹈、學英文…樣樣學得還不錯,總是受到周圍人的夸獎。 帥帥得肺炎后父母忙著帶他看病,他忽然發現可以不學習還有快樂,所以不想好,慢慢就形成了功能性的情緒障礙。 據專家介紹:4~10歲是兒童情緒障礙的高發年齡,現在兒童的心理疾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應引起家長注意。 兒童情緒障礙常常是混合性的,比如同時有抑郁、焦慮、恐懼等
家長:女兒小欣身穿婚紗與另一穿禮服的“新郎”步入結婚禮堂,幼兒園里搞這樣“過家家”的游戲對幼兒心理會產生不利影響嗎?專家:孩子玩‘新郎新娘’游戲,只不過是一種游戲,是一種模仿行為,成人不應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也沒有必要將孩子的這一類問題復雜化。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對于孩子來說,這些“性游戲”對他們并不會帶來什么身心方面的傷害,相反有利于日后性心理健康發展。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道,當寶寶2歲多的時候,父母便應向他們灌輸金錢觀念,并非指給予零用錢,因為他們還未知道怎樣運用,而且對金錢的觀念不太強。 體驗金錢功用 假如寶寶想要什么東西,便由父母付款,會令小孩誤以為唾手可得,如改為讓孩子付錢,有助教育他們一個概念:買東西要付款,借此體驗和明白金錢的功用,要是父母太遲才灌輸金錢概念,只怕下一代容易養成不懂珍惜金錢,而習慣伸手拿錢買東西的陋習。 孩子放長假,例如假期時,用錢的機會亦較多,家長可借此機會,為寶寶建立正確金錢觀和理財觀,避免他們胡亂花費金錢。 給零用錢2大原則 寶寶在幼兒階段初步建立金錢概念后,踏入小一的歲月,父母開始給予孩子日常的零用錢,此時,父母定要堅守和實踐以下兩大原則: 原則1因應需要給予金額 根據孩子實際消費需要而給予金額,例如小息時
讓孩子和父母共睡一床或共用一間臥室,是不容考慮的事,因為孩子的所見所聞比我們想像得要多。即使他們不能了解所發生的事,但是模糊的影像和聲音依然會留下幻影,引起莫名的憂慮和恐懼,重現在夢魘中,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孩子不聾不啞,甚至當他們在熟睡或者看似熟睡時亦非常靈敏。 我們的住宅從建筑學上說來,實在是“反性生活”的,很少有居室或公寓是隱秘性生活的安全處所。單薄的墻壁,嬰兒近在身旁,連合法做愛都要降低音量,大氣兒都不敢多出一口,這真是對文明的一大諷刺。 男孩一生中,總有一段時間(大約在三歲到五歲)期望母親全屬他一人所有,她是他第一個愛人,所以不能忍受別人“約會”她。女孩也是一樣,會公開宣布對父親的愛——這種愛的占有欲是非常強烈的,容不下任何情敵。我們必須注意的一點是:絕不可用語言或行為助長他們這份絕望的愛情,即使開玩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但是不應限制愿望或者情緒。 大多數的紀律問題包括兩個部分:憤怒的情緒和憤怒的行為。不同的部分應該不同地處理。情緒應該得到理解地處理,行為可能需要限制和糾正。有時,理解孩子的情緒可能就已經足夠解決問題了: 媽媽:你今天看上去很生氣。 羅南:我是很生氣! 媽媽:你心里感覺有點不舒服。 羅南:你說對了! 媽媽:你生某人的氣。 羅南:是的,我生你的氣。 媽媽:你為什么不告訴我呢? 羅南:你沒有帶我去參加小小聯盟比賽,但是你帶史蒂文去了。 媽媽:是這個讓你生氣啊,我打賭你一定在心里說:“她愛他超過愛我。” 羅南:是的。 媽媽:有時你真的那么想。 羅南:我確實會這么想。 媽媽:你要知道,親愛的,當你這么想的時候,應該過來告訴我。 有些時候,必須要有限制。當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