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出生對家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在他們懵懵懂懂時,口的探索便成了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積木、彈珠、花生米等等這些新奇又有趣的小玩意而,要認識它們,怎么能不先放口中嘗一嘗呢? 然而,這些小玩意而卻有可能在瞬間危及他們的生命。此時,如果家長掌握基本的搶救方法,便有能力在緊急情況下救助寶寶,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一、寶寶為什么容易窒息? 1. 食物堵塞氣道 這是造成寶寶窒息最常見的原因。寶寶咀嚼、吞咽功能差,未完全咀嚼、吞咽的食物碎塊易誤吸入呼吸道,而造成氣道阻塞,引起窒息。特別是進食習慣不好,如吃東西嬉戲、哭鬧時進食、躺著進食等情況。 此外,喂奶不當也可造成寶寶窒息。比如有的媽媽喜歡躺在被窩里哺乳,讓寶寶含著奶頭睡覺,若疲勞的媽媽不小心睡著了,充盈的乳房有可能會堵住寶寶的口鼻,引起意外窒息。
在國家兒童醫(yī)學中心、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耳鼻喉科,有一個看著很不起眼的糖果罐,里面裝的竟都是從孩子食道和呼吸道取出的異物。玩具部件、別針、紐扣等各種各樣的小物件,千奇百怪!這些可都是卡喉致命的兇手。 01 孩子越小越要拿大物件 “孩子喜歡用嘴來感知世界,因此孩子誤吞什么都不足為奇。比較常見的是,孩子誤吞玩具上松動的小部件、或家長身上的紐扣等裝飾品。因為孩子兩腮的吮吸力非常巨大,往往一個不留神,就可能會把母親身上的飾物拽下來,嘬進氣管里。所以,不主張喂奶的年輕媽媽,穿戴各種丁零當啷的飾物。” 其實,除了小孩子,大一些的孩子也會因為異物卡喉,比如開心果、花生米等,孩子邊玩邊吃,甚至說話,很可能就一不小心吸入氣管,導致窒息;即便上了學的孩子,也有可能因為貪玩,把筆帽等小物件塞在嘴里玩而致誤吸卡喉,每年寒暑假這樣的事件頻繁發(fā)生,悲劇也并
嗆奶是一種嬰兒時期常會呈現(xiàn)的景象,許多菜鳥爸媽見寶寶嗆奶便會手足無措。嗆奶事可大可小,小可讓寶寶不舒服,大可要挾到寶寶的生命。所以各位菜鳥爸媽必定要對嬰兒嗆奶有個具體的了解。了解嬰兒為何會嗆奶,了解嬰兒嗆奶的防止,掌握嬰兒嗆奶的急救法。 怎么防止寶寶嗆奶 1、把握科學的喂奶時刻,比如說不要在寶寶大笑或許大哭的時分喂奶,也不要讓寶寶餓得真實不可的時分才喂奶,由于假如寶寶吃得太急或許不專注喝奶的話都格外簡單導致嗆奶的疑問的產(chǎn)生的。 2、操控喂奶的速度,假如是母乳喂養(yǎng)的話,平常最佳留意下乳汁的分泌量是不是會過多,假如過多的 話可用手指輕壓乳暈這么能夠怠慢奶水的流出速度。而假如是人工喂養(yǎng)的話,只需要不要使奶嘴過大就能夠了。 3、準確的抱姿,這兒提示一下千萬不要躺在床上給孩子喂奶,盡量讓寶寶斜躺在懷里上半身呈45度角,假如是人工喂
幾年前,我一個朋友的兒子猝死在家中,她問我:“如果我會做心肺復蘇,他是不是還能活著?”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一年前,我在美國,打開房東家的櫥柜門,就能看見一張心肺復蘇圖。 而在中國,大多數(shù)人缺乏最基本的急救知識。 生活在這個壓力倍增的社會,加上生活方式的改變,猝死的發(fā)生越來越多,如果每個人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急救知識,肯定能夠挽救許多本不應該逝去的生命。 于是我決定用最簡單的圖畫方式告訴我的女兒:如果有那么一天,該怎么辦? 需要提醒您的是: 以上圖是針對成人進行的心肺復蘇,兒童和嬰兒并不適用。 如果是嬰兒,兒
在國家兒童醫(yī)學中心、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耳鼻喉科,有一個看著很不起眼的糖果罐,里面裝的竟都是從孩子食道和呼吸道取出的異物。玩具部件、別針、紐扣等各種各樣的小物件,千奇百怪!這些可都是卡喉致命的兇手。 孩子越小越要拿大物件 “孩子喜歡用嘴來感知世界,因此孩子誤吞什么都不足為奇。比較常見的是,孩子誤吞玩具上松動的小部件、或家長身上的紐扣等裝飾品。因為孩子兩腮的吮吸力非常巨大,往往一個不留神,就可能會把母親身上的飾物拽下來,嘬進氣管里。所以,不主張喂奶的年輕媽媽,穿戴各種丁零當啷的飾物。”北京兒童醫(yī)院急診科張成曄大夫說。 其實,除了小孩子,大一些的孩子也會因為異物卡喉,比如開心果、花生米等,孩子邊玩邊吃,甚至說話,很可能就一不小心吸入氣管,導致窒息;即便上了學的孩子,也有可能因為貪玩,把筆帽等小物件塞在嘴里玩而致誤吸卡喉,每年寒暑假這樣的事件頻繁發(fā)生,悲劇
炎炎夏日,是兒童意外事故的高發(fā)期。溺水、中暑、燙傷...各種安全隱患無處不在,所以爸媽們一定要掌握常見傷害的急救方法,最大程度地減小傷害。 01高熱驚厥 孩子發(fā)生高熱驚厥后,爸媽們在家可以這樣處理: 讓孩子平躺,以免在抽搐的過程中被碰傷。 將孩子的頭側(cè)向一邊,這樣做利于孩子口中的嘔吐物及口水的流出,避免造成窒息、肺炎、支氣管異物等情況的出現(xiàn)。 父母不要強行掰開孩子緊閉的牙關(guān),不要嘗試放任何東西到孩子的嘴里,基本上孩子不會將自己的舌頭咬傷。 父母不要去掰孩子僵硬的四肢,以避免造成骨折或是外傷。 不建議去掐孩子的人中,因為父母無法準確地把握力度,會造成穴位的劃傷。
孩子突發(fā)小傷小痛總會讓父母措手不及,去醫(yī)院怕耽擱時間,于是很多家長就會病急亂投醫(yī),盲目采用民間的“急救土方法”,試圖治愈或減緩孩子的病情。 大樹老師提醒各位家長,以下這6種蒙騙了我們多年的急救土方,千萬別再用了。 ▲ 孩子不是你的實驗小白鼠 01 扭傷腳熱敷——越敷越腫 錯誤做法:當孩子的腳扭傷后,大多數(shù)家長會茫然,到底是選擇熱敷還是冷敷?如果采取熱敷,只會加重病情,加速血流失,腳踝變得更腫。 其實,我們只需要記住“熱脹冷縮”的物理原理:血遇熱而活,遇寒則凝。 正確做法:在孩子腳扭傷的24-48小時內(nèi)宜用冰袋或冰毛巾冷敷處理,消除周邊血腫,起到鎮(zhèn)靜止痛的作用。受傷48小時后使用熱敷,可加速消散淤血。 拿個小枕頭,把孩子的腳踮高一些,也可以抑制出血。并且,扭傷時或者調(diào)養(yǎng)過程中,
家里有孩子的家長都能體會,養(yǎng)大一個“熊孩子”簡直太不容易了!孩子天性對什么都好奇,又普遍好動愛玩,家長一不留神就可能出現(xiàn)各種糟心的意外:比如誤食東西、摔傷、燙傷、玩危險玩具……兒科專家介紹,兒童意外傷害已經(jīng)成為威脅兒童安全與健康的重要因素。當發(fā)生誤食、摔傷、燙傷等意外時,家長別慌,掌握一些基本急救技能,關(guān)鍵時刻保護孩子的健康。 誤吃食物 居家用品種類繁多,孩子往往會因為好奇、貪吃而誤食總是讓人防不勝防。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近日收到一位兩歲多的小妹妹瑪麗亞(化名),她獨自在家玩耍時口渴,就自己跑去拿水喝,發(fā)現(xiàn)飲水機旁放有一小杯“飲料”,于是拿起一飲而盡,結(jié)果暈倒在地……幸好媽媽及時發(fā)現(xiàn)妹妹喝下的是姐姐玩耍時倒進紙杯的洗衣液,就立馬撥打120,送入醫(yī)院急診科急救。所幸孩子食用的量不大,經(jīng)催吐、護胃、增加攝入液體等對癥治療后,妹妹兩天后痊愈出院。 當
您對8歲的小女孩是什么印象? 愛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小公主? 喜歡偷偷玩爸媽的手機? 總和弟弟爭搶玩具? 但這位8歲小姑娘的事跡肯定會顛覆你的想象! 據(jù)英國《每日郵報》6月4日報道,日前,家住英國赫爾市的年輕男子詹姆斯·墨菲不小心被一塊糖果卡住喉嚨,快要窒息時,她8歲的女兒冷靜且果斷地采取措施,及時挽救了她。 納尼?8歲小女孩能做出這么偉大的事情? 案例詳情 事發(fā)當天詹姆斯·墨菲在結(jié)束自行車訓練后,感到十分饑餓。當他氣喘吁吁地沖進家門后,抓了一把糖果就塞進嘴里,但立刻便后悔了。因為一顆糖果卡在了氣管里,讓他無法呼吸,他開始掙扎著咳嗽,并很快就感到窒息。這時,他的女兒跑過來,及時運用學校里學到的應急知識,果斷在他后背的兩塊肩胛骨之間
觸 電 發(fā)現(xiàn)孩子觸電,首先切斷電源,或用干燥木棍、竹竿或塑料物品將電源撥開,將接觸孩子的電線拉斷或移開。 觸電的孩子面色蒼白或青紫,意識喪失,要立即觸摸心臟、觀察呼吸動作,對呼吸、心跳停止者要馬上就地進行心肺復蘇,針刺人中、十宣、內(nèi)關(guān)、涌泉等穴位。 觸電后要觀察孩子有無因電擊傷跌倒后造成的顱腦、骨骼及內(nèi)臟損傷。 " 雷雨天不要在樹下躲雨,遠離高壓線,對室外斷的電線不要隨意拉扯、觸摸 " 等生活常識要及時教給孩子。 昆蟲飛進耳朵 昆蟲飛進入耳里,一般只向里爬,不會后退。可以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黑暗中用手電在外耳道口照射,讓它們自己爬出。 或者向耳朵內(nèi)滴入 75% 的酒精、白酒或乙醚使昆蟲麻醉,也可滴香油、石蠟油等,將昆蟲悶死后取出。 耳朵內(nèi)有異物 性狀不明的異物進入
網(wǎng)友@不服你咬我***留言:小時候吃東西撒胸前燙到了, 大姨給我抹的大醬......至今胸前還有疤~ Dr.G想說:你大姨忘了給你放一件更重要滴東西:大蔥~~~ 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長輩們長時間的呵護總會有走偏了的時候,孩子被燙傷時一家人火急火燎的就將什么醬油啊,料酒啊往傷口上倒,讓人哭笑不得。 其實,這是燙傷常識的缺失,那當孩子遇到燙傷時該怎么做? 兒童燙傷請牢記 “沖-脫-泡-蓋-送” 沖:小燙傷,立刻用流動自來水沖30分鐘左右(別怕浪費水啊,別直接上冰塊); 脫:如果燙傷部位有衣物,要在冷水中去除衣物,必要時剪開,別硬脫。(千萬別弄破水泡啊); 泡:用干凈的冷水繼續(xù)浸泡燙傷部位,10-30分鐘,可以緩解疼痛; 蓋:藥店賣的無菌紗布,覆蓋患處,保證燙傷部位清潔,少感
日常生活中,意外傷害很難避免,有時也難以預料,掌握一些急救常識是非常必要的。 1異物入眼 任何細小的物體或液體,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滌劑進入眼中,都會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損傷眼角膜。 【急救辦法】 首先是用力且頻繁地眨眼,用淚水將異物沖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將眼皮捏起,用清水沖洗眼睛。一定要將隱形眼鏡摘掉。 【絕對禁止】 不能揉眼睛,無論多么細小的異物都會劃傷眼角膜并導致感染。如果異物進入眼部較深的位置,那么務必立即就醫(yī)。 【亮警報】 倘若經(jīng)過自我處理后眼部仍舊不適,出現(xiàn)灼燒、水腫或是視力模糊的情況,需要借助專業(yè)儀器來治療。 2扭傷 當關(guān)節(jié)周圍的韌帶被拉伸得過于嚴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會發(fā)生扭傷,扭傷通常還伴隨著青紫與水腫。 【急救辦法】
寶寶燙傷、灼傷的地方不似割傷、劃傷那樣會流血,讓人觸目驚心,但是傷害可能更大,如果處理不當,特別容易留疤。當寶寶不幸被燙傷或者灼傷了,家長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靜,避免讓傷害擴大化。 燙傷、灼傷的處理方法 如果皮膚是紅色或者有水泡,說明傷的比較淺,可先處理再送醫(yī)院。 1、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傷處,或者把傷處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鐘,快速降溫。如果寶寶太小或者受傷面積大,則不宜浸泡太久。浸泡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意識不清或叫不醒,要馬上送醫(yī)。 2、將包裹傷處的衣物除去,最好用剪刀把衣物剪開再除去。如果衣服已經(jīng)跟皮膚粘連在一起了,不要強行扯開,去醫(yī)院讓醫(yī)生來處理。 3、如果需要送往醫(yī)院,則應該用干凈的布覆蓋傷口。 如果皮膚呈焦黑、瓷白或者炭黑色,質(zhì)地硬如皮革,說明灼傷很嚴重,要直接去醫(yī)院。
小兒尤其是 3 歲以下的兒童咀嚼功能發(fā)育還不完善,很難將食物嚼碎,加之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極易發(fā)生氣管異物。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這些卡在孩子氣管里的異物中,花生米高居首位,占 48.9%,排在第二的是瓜子,第三是豆類。 ?如果遇到寶寶被食物噎住時,一定要鎮(zhèn)靜,搶救的“黃金時間”是在 1-4 分鐘。如果超過 4 分鐘,還無法將堵塞物取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媽媽們千萬要記住,在寶寶吃東西時,永遠都要有大人在一旁看著,特別是在寶寶兩歲以前!一旦出現(xiàn)異物梗塞,一定要掌握急救方法。 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出現(xiàn)咳嗽,喘息,咯咯的呼吸聲等呼吸困難的現(xiàn)象,能發(fā)出哮聲或無法發(fā)出聲音,臉部,脖子,嘴唇,耳朵呈青紫或者哭不出聲音,媽媽們除了不要慌亂,這些急救處理方式一定要記牢: 1.馬上打急救電話叫救護車。
小兒驚厥是大腦神經(jīng)元暫時性功能紊亂的一種表現(xiàn),發(fā)作時孩子會失去知覺,全身抽動、兩眼上翻、牙關(guān)緊閉,甚至大小便失禁。驚厥以4歲以下兒童多見,可分為熱驚厥和無熱驚厥兩類,以高熱驚厥較多見。 孩子出現(xiàn)高熱驚厥時,家長須將患兒立即平放在床上,移開枕頭、解開衣服及包被散熱,并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止驚厥。家長可用拇指尖緊壓患兒的“人中穴”(鼻唇溝中上1/3處)及“合谷穴”(手背部的虎口處)。 2、要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注意將兒頭部頸部后仰并偏向一側(cè),以免口中的嘔吐物如食物和糖果堵塞咽喉,如有則應及時從口中取出,防止吸入氣管,引起窒息。驚厥發(fā)作時不要喂藥,以免吸入氣管。 3、防止發(fā)生意外事件。對已長牙的患兒要防止驚厥時咬傷舌部,家長可用干凈的手巾或者醫(yī)用紗布裹住筷子或者牙刷把,放在孩子的上下牙齒之間,但在牙關(guān)緊閉的時候不可強行塞入,
嬰幼兒燒燙傷類型、原因 嬰幼兒燒燙傷與成人一樣,分為熱液燙傷、接觸性燙傷、火焰燒傷、化學灼傷、電擊灼傷及熱輻射等六大類型,其中,又以熱液燙傷最常見。日前一名媽媽帶6個月大的女兒到鼎泰豐用餐,喝雞湯時不慎打翻,以致女嬰臉部、胸部、左手臂等全身18%二度燙傷,就是熱液燙傷最明顯的例子。另外,媽咪幫嬰兒接的洗澡水過熱、幼兒拉扯桌巾使熱水瓶翻倒、熱油潑濺也都是熱液燙傷常見的案例。 接觸性燙傷則好發(fā)于可以自主活動的幼童,可能發(fā)生的原因譬如上下機車遭排氣管燙傷、碰觸熱電鍋鍋蓋、不慎觸碰電熨斗、摸鐵板燒爐面等。而幼童好奇玩火、玩炮竹或拜拜燒金紙、烤肉炭火都可能造成火焰燒傷意外。廚房、家庭清潔用品若擺放位置不當、易于小孩拿取,化學灼傷的風險相對高。有些好奇心旺盛的幼童喜歡拿鐵絲戳插座或啃咬電線,會導致電擊灼傷。而許多媽咪冬天會用電烤箱、電暖爐、烤燈為寶寶取暖,如果太過靠近或時
養(yǎng)育孩子,容不得一絲粗心大意。 尤其是在孩子還小,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處于好奇階段,喜歡用自己的嘴巴去探索世界時,你的一個粗心,就可能是孩子終身的災難。 有醫(yī)院消化科整理了一下從孩子的消化系統(tǒng)中取出的部分異物,包括有:塑料棒、圖釘、戒指、縫衣針、紐扣、發(fā)卡、釘子、石頭、回形針、玩具零件、指甲鉗、磁鐵……只有你想象不到的!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因為消化道異物住院的,最常發(fā)生在2~3歲的孩子身上,而消化系統(tǒng)異物的最常見的是硬幣、鑰匙、發(fā)卡、飾品、玩具零件、棒棒糖棍子等,另外還有相對危險的指甲鉗、鐵釘,極其危險的有電池、多個磁鐵以及尖銳物品。 你家也有 孩子吞了它很危險 也許,大家覺得孩子吞異物只是小概率事件,不需要太擔心,但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故時常發(fā)生: ◆ 一位非常漂亮可愛的兩歲英國小女孩Kac
為了不遇到危險,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讓孩子待在家里會比較好。但誰知,家里會遇到的危險也并不少。爸爸媽媽掌握家庭急救知識太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 之前,我們詳細介紹過孩子噎食窒息該怎么處理。今天再向大家介紹一些另外的家庭急救小知識。 淺 擦 傷 淺擦傷處理,首先大人要保持鎮(zhèn)靜,否則小寶寶會哭鬧的更厲害。先用肥皂水進行清洗,再在傷口上進行消毒,消毒水比較講究,淺擦傷最好不要含有酒精,推薦碘伏、聚維酮碘。 不建議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是因為過于刺激,非常痛。 最后可以選擇創(chuàng)可貼或紗布包扎,但其實淺擦傷更適合暴露處理,有助愈合。 燒 燙 傷 受傷部位只是發(fā)紅不用擔心,如果起水泡則需要馬上送去醫(yī)院處理。 流 鼻 血 遇到孩子流鼻血的情況時不必慌張,大多數(shù)流鼻血都不會有很大的問
寶寶1歲3個月,男孩,早上發(fā)現(xiàn)流鼻血了,不多,掛在鼻子下面,擦掉沒有再流。今天玩、吃飯、睡覺一切正常。請問要不要緊,是熱的還是干的? 天干物燥,孩子容易出現(xiàn)流鼻血的情況。 如果孩子一直身體健康,偶爾出點鼻血,家長不用害怕。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孩子止住,別把鼻血咽下或者誤吸到肺里就行了。 因為吞咽鼻血可能會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誤吸到肺里甚至有導致窒息的風險。所以一定要注意止血方法。 孩子流鼻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鼻中隔前下方的黎氏區(qū)(Little's area)血管出血,所以,給孩子捏住這個地方就可以止血了。 具體方法如下圖所示: 讓孩子坐穩(wěn)或者站立,頭向前傾,家長幫孩子捏住鼻翼,持續(xù)5-10分鐘。 不要每隔1、2分鐘就把手放開,看看是否止血了,一會
昨天,一段寶寶游泳溺水的監(jiān)控錄像,讓丁媽揪心得很,一整晚都沒睡好覺。 在這段視頻里面,一位寶寶在嬰兒游泳館里面溺水,腦袋朝下,足足在水里掙扎了 1 分多鐘才被人發(fā)現(xiàn)。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丁媽最怕聽到孩子出事的新聞。 雖然有后續(xù)報道說,寶寶已經(jīng)脫離了危險,但只要寶爸寶媽少犯些錯、多多留心,這個寶寶完全可以不受這個罪。 今天,丁媽請來了急診科醫(yī)生,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個事件中爸媽都犯了哪些錯,寶寶溺水應該怎么辦。 錯誤一:讓嬰兒游泳 不少爸媽輕信嬰兒游泳館的宣傳,嬰兒游泳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模擬「羊水環(huán)境」,有助于「激發(fā)潛能」。 實際上,太小的孩子根本無法掌握游泳這個技能,而安全也是個大問題。 從這個視頻里就能看出,只要家長和工作人員稍不注意,嬰幼兒溺水會在瞬間發(fā)生。 更重要的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