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聰回家和媽媽說,今天在學校遭遇了一場緊急事故,課間一個女生突然昏倒在走廊上,大家慌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不少人嚇哭了,后來老師趕來才將女生送到醫務室。聰聰媽一聽有點擔心,以后孩子在學校遇到類似緊急情況該教他們如何處理呢? 從小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在商場萬一走失怎么辦?遇到火災該怎么救助?在學校遇到緊急事故如何冷靜處理?除了告訴孩子必要的方法技巧,家長還要在家里通過做游戲的方式進行“模擬演練”,防患于未然。 1深呼吸,先冷靜 遇到緊急事故,先將腦中的“怎么辦”轉變為“冷靜下”,“深呼吸”+“數深呼吸的次數”+“冷靜的自我暗示”。 2跑到離你最近的老師身邊 就算不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師也沒關系,盡快跑到離你最近的老師身邊即可,然后把你想要報告的事說給老師聽。 3大聲說“不好了!”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 找到老師后,先
這是5月16日發生在山東煙臺一家兒童游泳館的事情。 一個兩三歲的女孩戴著游泳圈在兒童游泳館內游泳,旁邊無人看護。中途有一名穿淺藍色工作服的女子走過來,可惜那名女子只是低頭看手機,然后打開了一扇門出去了,并沒有過來看孩子。 孩子玩了一會水以后,突然身體前傾,失去平衡,頭朝下倒立溺水。根據監視錄像顯示,當時的時間是13時16分38秒。 接下來的時間,是令人窒息的時刻。 因為套著游泳圈,孩子無法自行翻身,只能頭朝下溺在水中,孩子露在水上的雙腳不斷地撲騰掙扎著。 痛心的是,泳池旁邊卻一直沒有工作人員出現。在視頻正對著的玻璃門另一側,可以清楚地看到那里坐著兩個人,可惜他們的方向是背對泳池的。 就這樣一分多鐘過去了,孩子掙扎的動作越來越小,直到最后,再也掙扎不動了。 足足72秒后,才有人發現孩子
最近,一段“幼兒游泳無人看護,溺水掙扎1分鐘”的視頻引起讓許多寶爸寶媽痛心不已! 01 22秒時,孩子因為身體前傾用力過猛,一頭扎進游泳池里無法翻身!長達72秒的時間里,溺水幼童拼命在泳池里掙扎,手腳隨著激烈水花不時探出水面。時間一秒一秒流逝,讓人揪心的是孩子的動作越來越小,好在最后關頭有人趕過來救起了奄奄一息的孩子! 驚魂72秒!視頻里讓人心驚肉跳,一個鮮活的小生命差點就消失在我們的眼前,無人看護的責任又應該讓誰去承擔。游泳館?家長? 身為父母,最怕看到的就是此類新聞。孩子在水中拼命掙扎的身影,奄奄一息的樣子,都讓寶爸寶媽們隔著屏幕也后怕不已。雖然視頻中的孩子已經脫離危害,但是“無人看護”、“獨自遇險”、“溺水”、“兒童游泳館”這些關鍵詞,始終會刺痛父母的心! 溺水險些要了孩子的命,溺水窒息會導致缺氧,缺氧時間越長,對肺、心臟、大腦
生活中,很少有家庭中預備了全套的急求設備,而即使有,也存在很多在意外發生時卻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情況。 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顯示,大多數家用急救箱并不包括處理兒童傷口的全部工具,而且大部分人在使用急救箱前根本不仔細閱讀說明書。 專家強調,當孩子意外受傷,應盡量縮短等待接受治療的時間,防止傷口的情況惡化。因此,了解如何迅速采取急救措施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家里應該準備哪些急救用品?如何正確使用?當手邊缺少必要的急救工具時,如何巧用日常生活用品處理孩子的傷口? 氣管嗆入異物 按照兒童誤吞異物進入的位置不同,一般分為三大類:氣管異物、食道異物和胃腸道異物。其中,氣管異物最危險。 氣管異物多發生在5歲以內兒童,尤其以剛學會走路到3歲之間的孩子多見,死亡率高。 寶寶喜歡將瓜子、花生米、果凍、紐扣、硬幣等
最近天氣炎熱,經常聽到寶媽說想帶寶寶去游泳或者玩水。但是一些寶媽可能還不太注意,“水”對寶寶很危險。以美國的數據來說,1-4歲孩子“意外傷害”死亡的原因中,“溺水”排列第一,占比29.9%!(排第二的“交通事故”致死占比24.8%)。美國溺水兒童占比這么高,可能和美國住宅往往自帶游泳池有關。但中國的情況也不能忽視,每年夏天總會聽到一些孩子溺水的悲劇。比如前不久網上就熱傳的一個視頻,小姑娘在游泳池溺水了,生死未卜;她的媽媽在旁邊急得痛苦得滿地打滾。。。 網上最喜歡熱傳的就是這些悲劇的視頻,以及一些“雞湯”性質的游泳安全文章。但這些有啥用呢?!最可氣的是,我們發現一些關于“溺水”急救的文章,特么還是錯誤的!人命關天的大事,也不認真負責。真的很讓人生氣。因此今天我們給寶媽分享一份最準確、權威的溺水急救指南。 1 |游泳安全 先說游泳安全。游泳存在很多的安
近日,家住廣州市荔灣區,一名叫瑪麗亞(化名)的外籍寶寶,竟然將一杯洗衣液一口干了!后果是當即暈倒。 當時,瑪麗亞的爸爸不在家,媽媽因為太累睡著了,她的姐姐正和小伙伴玩得不亦樂乎。覺得口渴的瑪麗亞發現飲水機旁有一小杯“飲料”,于是就端起來一飲而盡…… 所幸瑪麗亞的媽媽及時驚醒,發現了暈倒在地的瑪麗亞。當她發現瑪麗亞喝下的是姐姐玩耍時倒進紙杯的洗衣液時,立即撥打120,送進廣醫三院急診科急救。 還好,瑪麗亞誤服的洗衣液不多,經催吐、護胃、增加攝入液體等對癥治療后,她于兩天后痊愈出院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邱國瑩介紹,醫院每年都會收治很多例因為誤食而入院的“好奇寶寶”。 發現誤食立即送院,切忌盲目催吐 一旦發現寶寶誤食,并出現癥狀怎么辦? 第一件事當然最好是立即送醫院救治或撥
這段時間氣溫變化太大,而且天氣十分干燥,3歲的圓圓身體總是出毛病,這不又流鼻血了。媽媽看到圓圓不停的流鼻血,心疼的不得了。因為以前圓圓身體素質可是很不錯的,最近為何總是動不動就流鼻血,是不是患上什么疾病了呢?看到圓圓現在這個樣子,媽媽越想越擔心,甚至晚上連覺都睡不好。 觀點剖析: 風干物燥的天氣,再加上寶寶活潑好動的性格,很容易出現鼻子出血的癥狀。本來寶寶的小鼻子就十分嬌嫩,遇到外界的不利影響,往往就會出現出血的癥狀。這時候寶媽可能就會十分緊張,不知道到底該怎么辦。其實寶寶流鼻血一點都不可怕,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寶媽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基本的預防措施,并學會如何進行緊急處理。 寶寶愛鼻出血的原因: 1、外界不良的氣候 在每年的春夏之際,氣候變得十分干燥,一旦再遇到少雨水多風的天氣,寶寶的呼吸系統
父母離開2分鐘,女兒洗澡就溺水了。 4月18日,湖南省兒童醫院,泡澡時意外溺水的小若(化名)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3歲的小若在長60厘米,高大概40厘米的儲物箱洗澡,父母就離開2分鐘,沒想到意外發生了。 還好父母及時發現,送醫院搶救才挽回生命。患者送至醫院時,被診斷為溺水心肺復蘇術后綜合征、缺血缺氧性腦損傷、中樞性呼吸衰竭等癥狀,當時處于深度昏迷的狀態。其實掌握一些急救方式,并且保證家庭洗澡的方式和安全,能及時挽回生命! 溺水不一定是發生在河邊或者游泳池,其實家庭也有很多隱患。喜歡玩水也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很多家庭老人比較節約,會有蓄水的習慣,但這對于有小寶寶的家庭是十分危險的。家庭防止寶寶溺水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家庭防溺水 不蓄水:如不要在浴缸、洗臉盆或其他用開口的桶蓄水。 用完馬桶要蓋好。
下面的新聞讓人觸目驚心,對于噎著的孩子,媽媽是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啊! 新聞: 浙江慈溪,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早上吃饅頭被噎著,媽媽以為是太干了,就拼命給寶寶喂了水。 結果,孩子的小臉變得發青,送醫院沒救回來! 醫生了解情況后,告訴媽媽,悲劇的發生是因為她的處理方式不當…… 為什么是因為大人施救不當? 第一,當孩子面色發紫,黃金1-4分鐘內實施心臟按壓,孩子很有可能被救回來。 第二,孩子一旦被噎著,讓孩子喝水就是害他,因為很有可能水會搶進氣管。 第三,讓孩子吐出異物才是關鍵,記住,一定要吐出來! 一個3歲的小生命,人生還未開始就結束了,這件事故讓所有人痛心,也給大家敲響了警鐘。 對于噎著的孩子,關鍵時刻——用對方法救孩子很重要!下面小貝就教大家,如何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
日前浙江余杭一2歲男孩溺水,父親兩次要求放棄,醫生苦勸并說要報警之后,孩子才被送進ICU挽回一條命。 看到這個帖子,不少網友指責這個父親冷血無情,不配做一個父親。他為什么想把孩子帶回家,是真的要放棄嗎,他真的像網友認為的那樣“冷血”嗎? 父親稱,“醫生問我要不要轉到更好的醫院,我肯定不轉的,我想大醫院花錢更多..聽老鄉說ICU按小時收費,嚇壞了.. 覺得我又沒有錢何必在醫院呢,回來試試老家的苗藥治治。” 寶寶溺水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亡原因。又快到游泳玩水的季節了,家長們需注意,萬一寶寶溺水了,千鈞一發,第一時間如何急救請牢記。 急救步驟: 1. 馬上呼救,救出患兒:發現寶寶溺水后,我們需要第一時間托起落水寶寶背部或頭部,以最快的速度將其迅速脫離水面。 2. 通暢氣道:清
小寶寶剛學會走路,步履蹣跚,很容易跌倒;大點的孩子活潑好動,又跑又跳,危險之處在于眼睛可能會碰到桌椅的棱角、地面的石塊或手里拿著的玩具等,造成外傷…… 現在正值春暖花開,戶外活動頻繁,雖說孩子磕磕碰碰是常事,但如果碰到眼睛就不免讓父母擔心:這么嬌貴的地方該如何施救? 不同外傷急救也有區別 當孩子發生眼外傷時,父母往往驚慌失措,手忙腳亂,這非常不利于救治。對眼睛外傷的正確處理,關系到寶寶的視力是否受影響。初步急救要迅速準確,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傷害做不同的處理。以下4種是孩子常見的眼睛外傷的初步急救原則: / 01 / 化學制劑 對孩子會有多大影響? 洗滌劑、清潔劑種類繁多,無論哪一種,都含有不同程度堿性化學成分,如果不小心進入了孩子的眼睛,對結膜、角膜上皮有損害,會使結膜充血、
天氣好的時候,尤其是春季,不少媽媽都喜歡帶著寶寶去郊外或者公園玩。但是,這時候也是蜜蜂授粉的季節,頑皮的寶寶很可能會招惹到蜜蜂。寶寶被蜜蜂蜇傷后,通常會又疼又癢,嚴重的甚至會危險到生命。這時候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第1步:把刺弄出來。被蜜蜂蜇傷后,毒針會留在皮膚內,被蜇的部位會出現疼痛和搔癢,還會伴有紅、腫、熱等過敏刺激和局部炎癥反應,所以要設法拔除皮內的毒刺。用膠布貼在被扎的部位,然后用力撕掉,毒刺可能就會被粘出來。也可以考慮可用消毒過的針或鑷子挑出,注意不要擠壓,以免剩余的毒素進入體內。 第2步:清洗傷口。蜜蜂的毒液多為酸性,可以用3%氨水或5%~10%的碳酸氫鈉液(小蘇打)沖洗傷口。如果身邊暫時沒有藥物,也可以用肥皂水沖洗。如果是黃蜂蜇傷,可用醋酸或食醋洗敷。 第3步:冰敷止痛。用冰塊敷在蜇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如果疼痛劇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需要特別關注孩子的安全問題,有時候大人一不留神,可能孩子就會讓自己處于危險當中,這時,家長就需要掌握一些急救的知識,如果孩子遇到危險,也可以避免孩子受到更大的傷害。下面,家有好baby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下關于生活中孩子容易出現的幾個意外及相應的急救方法,一起來看吧! 1、燒燙傷: 當孩子遇到身體被燒傷或燙傷的時候,家長要迅速將孩子燒傷或者燙傷的部位放在冷水中,泡10分鐘,這樣做可以減輕孩子受傷部位的腫脹感。這樣做完后,再將孩子受傷部位的衣服剪下或是脫掉,如果孩子傷口和衣物粘在一起,這時家長最好不用動它,防止孩子傷口痛感加劇,要等醫生進行處理。 如果孩子受傷部位面積較大,這時要用干凈的保鮮膜把傷口蓋起來,如果沒有保鮮膜,也可以用沒有絨毛的布來代替,做完這些處理后,馬上送孩子去醫院。在醫生救治前,孩子心里是最恐懼的,此時家長盡量不要
3月21日中午12時許,上海長寧區天山第一小學四年級一學生在午餐時,從教室走到大廳飲水處,隨后昏倒。教師接學生報告后即到現場,因學生昏倒原因不明,撥打120急救電話,并通知家長。后經醫院搶救無效,于當日14時宣告死亡。醫院診斷:“來院死亡,窒息可能”。 據核查,當天學校的午餐中確實有一道菜是紅燒小魚丸,據現場目擊者反映,該女生在此過程中沒有打鬧、推搡、奔跑等情況。 我們為女孩的意外死亡感到痛心!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這樣噎住,從而導致氣道堵塞的事情也經常發生在我們周圍。那么在碰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個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 如果是3歲以下孩子 救護人應該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
苗苗一歲半時出現了一次燙傷意外,這一起意外帶給我們許多警惕和思考,也讓攜手走過這場意外的老公和我,堅信這是一份化妝的祝福。 事故源于一杯開水沏好的熱茶。老公愛喝茶,泡上一杯熱茶準備開車去海邊的路上喝。他把行裝拿上車時,隨手將茶杯放在了玄關的矮桌上。我在廚房忙碌時,聽到了苗苗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跑過去一看,茶杯打翻在地上,茶水從沒有擰緊的蓋子里汩汩地流出,苗苗的手燙紅了大片。我連忙抱起她奔向水管,打開涼水嘩嘩地沖洗燙傷的手,又拿出了許多冰塊放在水盆里,讓燙傷處完全浸沒在冰水里二十分鐘(我也怕太涼對沒有燙傷的地方不好。注意不能直接用冰塊敷在燙傷處)。急救處理后,感覺紅腫褪了不少,苗苗也停止哭泣,我們還是按計劃去了車程四十分鐘的海邊。到了海邊,玩了會兒沙子,卻赫然發現苗苗的手出現了水泡,而且水泡越來越大。 我們連忙趕到兒科急診,醫生說急救處理得當,
氣管異物是兒科比較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尤其是3歲以下的寶寶多見,如果不能及時正確處理,會危及寶寶的生命。今天,我來給大家科普下:氣管異物的正確急救方法。 如果有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的問題,請看異物卡喉的正確急救法~ 1、寶寶為何易發生氣管異物? 嬰幼兒氣管異物發生率較高,原因:一方面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動作已經比較靈活,對這個世界又充滿好奇,發現什么都想放到嘴里品嘗一下;另一方面,則與嬰幼兒的會厭軟骨功能還未發育成熟有關。 人的咽喉部位占據交通要道,氣道和食道均開口于此,吸入的氣體進入氣道,吃進的東西進入食道。既然氣體和食物都由此經過,那它們是怎么各自分流,分別進入氣道和食道的呢? 這就依靠一個特殊的分流裝置:會厭軟骨!它是一個舌形的蓋子,能活動。如果會厭軟骨向上,氣道的開口“喉腔”就會開放,氣體就能進入氣管;如果會
噼啪!寶寶摔倒了。這時候寶寶要么會哭鼻子求安慰,要么拍拍屁股站起來重新風一樣的男/女子。一般寶寶沒哭沒鬧的話,家長都不會太擔心,因為還能跑還能跳就代表沒事。 但其實,寶寶摔倒了沒哭未必沒事。 寶寶摔倒了應該怎么辦? 秘訣:黃金20秒。 就是觀察20秒左右,如果確認沒有問題再抱起。 首先檢查寶寶有沒有外傷,包括皮膚、四肢、骨骼、關節活動和頭顱。 如果: 皮膚擦傷,用干凈紗布覆蓋上,止血,保持傷口不要繼續污染然后藥物處理,嚴重情況得就醫; 關節或骨骼受傷,不建議自行處理,保持原來的姿勢去醫院就診。 如果沒有明顯傷口: 那觀察寶寶精神狀態與有無嘔吐。 這一步至關重要! 摔倒了會嘔吐,一般都是摔倒了頭,從而導致輕微腦震蕩或顱內出血,后果可大可
春季總會有一些寶寶無緣無故鼻出血,急診常常見到衣冠不整、驚慌失措的家長抱著滿身血跡的孩子沖進診室的情況,甚至高喊著“寶寶吐血啦,救命!”寶寶鼻出血,我們應該如何冷靜、從容應對呢? 切不可用錯誤方法止血! 大多數的寶寶鼻出血,多是因為自己摳破了鼻中隔前下方的粘膜,導致了出血。家長們在家里就可以給寶寶止血。但是有些家長,卻用了錯誤的方法,給寶寶帶來了傷害。 錯誤方法一:讓孩子仰起頭,控制鼻血下流 這樣做,會將鼻腔內的血倒流到胃里,會引發惡心、嘔吐。而引起嘔吐,鼻血又會從口腔里吐出來。這時,大人們會更加驚慌。很多時候,鼻腔里的血沒有流到胃里,而是嗆到氣管和肺部,可能會引起寶寶窒息,后果不堪設想。 錯誤方法二:將鼻出血一側的胳膊抬起來 這種民間流傳的“土方法”,根本不會減輕孩子的鼻流血癥
前天看到一篇新聞報道,既緊張,又欣慰。 這是解放日報13日的一篇報道,在上海飛往倫敦的航班上,一名2歲的寶寶突然高溫驚厥,抽搐不止。 當時飛機正飛在萬米高空上,沒有藥,沒有任何準備,孩子媽媽嚇得大叫起來。 同班的飛機上,恰巧有一名來自上海岳陽醫院肛腸科醫生李盈。聽見孩子的情況后,李醫生迅速趕過去查看孩子的情況。當時孩子的體溫高達40.4℃(耳溫的溫度,腋溫約39.9℃)。 李醫生趕快讓空姐拿來毛巾、冰袋等,馬上用清天河水的退燒手法給寶寶推拿,然后讓孩子媽媽幫孩子脫掉兩條褲子和襪子,幫助散熱,換上干凈的尿不濕。 10多分鐘后,孩子體溫迅速從40.4℃降到38.9℃(耳溫的溫度,腋溫約38.4℃),溫度降下來了,驚厥止住了。 因為飛機有10多小時的航程,又完全沒有藥,孩子身體的特點是起病急,發病快,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