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小林的婆婆回老家走親戚,只剩小林自己在家看孩子,以前有婆婆在,也沒感覺孩子也多難帶,可婆婆一走,小林馬上陷入手忙腳亂的狀態,再加上寶寶現在已經會爬了,一不留神,小家伙就爬到床邊往下面瞅。不過還好玩了一會兒,小家伙終于睡覺了,小林想著終于解放了,可以樓下買點菜犒勞一下自己可憐的胃。 大約也就30多分鐘,小林打開房門,就聽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往屋里一看,寶寶身上纏著床單,躺在地上。一股血液沖向腦部,小林想著:完了,寶寶不會被摔成傻子了吧。送到醫院,醫生建議做CT檢查一下頭部,。晚上老公回家一聽,寶寶做CT了,就朝小林吼道“你干什么吃的,連個孩子都看不好,還去做CT,你不知道會致癌嘛,你是不是巴不得我們爺倆不好過?!毙×致牭竭@話,心里除了委屈,充滿了深深的自責,再加上網上的那些嚇人的言論,差點要崩潰掉。 那么孩子摔到頭部后,媽媽到底該怎么做呢?CT真的不能
熊寶媽看到了一個新聞,浙江紹興一個好奇心旺盛的3歲的寶寶,趁家長不注意時偷偷拔出了滴水觀音,見塊狀莖長得好玩,張口就咬,滴水觀音葉子上的汁有毒,這個孩子的嘴立馬全腫了。 家人發現后立即送往了醫院 救治后仍處于昏迷狀態 熊寶媽看到了這個新聞,特別的心痛 同樣作為媽媽,特別怕寶寶在家亂吃東西 熊寶媽總結了兒童吞入異物的幾大“殺手” 家長需特別要注意,讓寶寶遠離它們 ▼ 如何在家做好安全措施 預防寶寶誤食? 1把藥物放到寶寶翻不到的地方 ● 誤服藥物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亂放,很多家庭都自備小藥箱,熊寶媽的親身經歷,因為家里姥姥每天都要吃藥,把藥放到嘴里喝口水咽進去的動作,就被寶寶學會了,有一天,在姥姥吃藥的同時,寶寶也用同樣的方式,咽了兩個硬幣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都選擇養上一兩只小寵物,例如熱情活潑又忠厚老實的汪星人,高冷形象面人的喵星人等等。 然而,萌寵們很可愛,但它們有時也會漏出小爪牙,甚至給孩子們“來一下”…… 萬一孩子被寵物咬傷了,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怎么做呢? 被寵物咬傷要做以下幾件事! 如果是被貓、狗等抓傷咬傷的話,首先要做的就是處理傷口! 第一步:沖洗傷口 如果被狗咬出血了,要馬上用流動的水沖洗傷口,盡可能把病毒沖走,把血擠出去。最好用20%的肥皂水進行沖洗,連續沖上20~30分鐘。 被狗咬傷的傷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這就要求沖洗的時候盡可能把傷口擴大,并用力擠壓周圍軟組織,設法把沾在傷口上的狗的唾液和傷口上的血液沖洗干凈。 第二步:傷口消毒 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洗掉碘酒,如此
一口氣讀完那些被萌寵們暖化心的小故事,滿滿的幸福感簡直可以驅散霧霾。 但是,在和這些寵物相處的過程中,它們也會漏出小爪牙…… 寶寶被寵物咬傷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有生命危險,但它潛藏的殺傷力很大。 所以,當意外發生時,父母要按照以下步驟幫寶寶處理,把可能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 1 沖洗傷口 用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傷口5~10分鐘。 如果寶寶被狗咬傷,最好同時用20%的肥皂水沖洗傷口,或者直接用肥皂清洗傷口,并同時擠壓傷口,將污染的血液和毒素擠出。 不要不沖洗就直接包扎傷口,因為狂犬病毒很容易在無氧的狀況下繁殖。 2 止血 如果傷口出血了,用無菌紗布或干凈的手帕覆蓋在傷口上,用手壓住5~10分鐘,起到壓迫止血的作用。如果出血量多,要把傷口位置抬高,高于心臟。 3 去醫院 做完上述緊急處理
事件一:2015年,浙江5歲孩子不小心將食品干燥劑打開濺入眼睛里,導致雙眼眼球、眼瞼燒傷,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傷。 事件二:2014年,江西小男孩把一包干燥劑放到水里,打算用來吹泡泡,結果發生爆炸,導致臉部水腫蛻皮,醫生表示,孩子右眼被干燥劑灼傷,有失明的可能。 事件三:4歲的孩子吃完米餅后,把干燥劑拿在手中玩,不小心撕破紙帶,粉狀的干燥劑噴入她眼中,醫院雖然進行了眼部沖洗、眼角膜移植手術,但她的視力還是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前幾天家庭聚餐,親戚家有一個2歲多的男寶寶,大人聊天的時候沒人照看他,等我再回頭看他,發現他正從餅干桶中抽出干燥劑包,準備往嘴里塞!幸好我及時發現,從他的手里把干燥劑拿掉,孩子媽媽知道以后,真的嚇壞了!今天,我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關于食品干燥劑的事情。 案 例 分 析 生活中被干燥劑傷害的孩子不在少數,
孩子往往缺乏生活經驗和危險意識,辨別能力和預見性都比成年人差,對危險反應遲鈍,缺少避險逃生的知識和能力,這也是造成兒童意外傷害的重要原因。比如過馬路,成年人知道開過來的那輛車是否會撞到自己,是否應該快走幾步或停下來讓車先過,但是孩子做不到這一點,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過馬路是安全的,所以孩子被車撞到的概率就比成人高得多。 70%意外傷害發生在家里 幾年前,我曾經看過一個統計報告,說中國每年有240多萬14歲以下的小孩因為意外傷害死亡。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每年有幾十萬個家庭要忍受巨大的悲痛,可能幾代人都會陷入無盡的哀傷中! 在我的急救生涯中,我搶救過無數病情危急的患者,但最讓我痛心的,莫過于見到孩子遭受意外傷害,甚至死亡,例如兩三歲的孩子不小心被花生、瓜子、果凍等異物卡住而窒息;由于家長的疏忽大意,孩子被燙傷、燒傷,或從樓上摔下;放暑假出去
為了讓孩子少受傷害,我們今天來普及下關于頸椎和脊柱受傷的一些急救知識。 頸椎(脊柱)受傷的常見原因: 1、意外事故如車禍、高處跌落、摔倒、外力打擊(如上面視頻這種); 2、突然的體位變動:汽車上的急剎車導致瞬間的頭部前移,甚至有些孩子低頭看書時候聽到大人叫然后突然抬頭扭頭也可能造成頸椎脫位。 3、體育活動(體操、跳水等)。 頸椎(脊柱)受傷的表現: 1、輕度的損傷可能表現為局部疼痛,活動障礙,頸椎損傷的還會出現如頸肌痙攣,廣泛壓痛等嚴重的局部癥狀。 2、脊髓損傷癥狀, 如程度不同的癱瘓等。頸椎損傷嚴重或位置比較高的,會出現昏迷、休克、呼吸心跳停止。 頸椎(脊柱)受傷的急救原則: 1、原地急救,不移動,撥打120,等候急救人員到來。 什么情況下可以移動傷者?
被嚇到的奶奶并沒有馬上用涼水沖洗傷口和送孩子去醫院,而是馬上脫開孩子的衣褲,拿出牙膏和醬油往孩子身上涂搓,以為這樣能減輕孩子傷痛,不料孩子哭得更厲害,傷口起水泡伴隨紅腫脫皮,嚇得奶奶急忙求助鄰居,鄰居知道后第一時間拿出冰塊往傷口敷,并將孩子送往醫院。 醫生處理了傷口后,嚴肅批評了奶奶的行為。孩子燙傷后第一時間要用冷水緩緩沖洗或者冷敷,且不能用冰塊直接敷,要隔著布塊冷敷,以免凍傷局部部位水泡受到感染。什么牙膏、醬油這些來敷傷口,根本是瞎扯。這些東西不單止沒有緩解傷口的作用,且醬油這些本身不衛生,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其他一些不對癥的藥膏也會對傷口起到副作用,反而使創面更容易受到感染。用力涂抹更是加劇了傷口的疼痛和發炎。 聽到醫生的話后,媽媽在一旁和奶奶吵了起來,差點大打出手。經過勸解,奶奶也非常后悔,小剛由于傷口比較嚴重,需要留院觀察傷口
選自:《救護車到來前,你能做什么?》 2014年春節,有條消息在微博上被網友瘋轉:一個2歲半的小娃娃被親戚喂了一顆開心果,結果開心果就進入了氣管,孩子立馬呼吸不暢,臉憋得青紫,家里人嚇壞了,趕緊送醫院。盡管接受了氣管切開搶救,但孩子還是沒有被搶救過來。 很多人都斥責那個親戚說他手賤,但大家仔細想一想,在這之前,又有多少人知道不能亂給孩子喂東西吃呢?又有多少人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呢?如果那一大家子人里面,有一個人會海姆立克急救法,并能及時實施,或許開心果就不至于要了孩子的命。 抽樣調查顯示,意外傷害已占0?14歲兒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吸入異物又是造成兒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為0~4歲的孩子。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為什么孩子的氣管如此容易進異物?且一旦吸入異物,情況又如此兇險?原因在于喉嚨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咽喉
我們記憶中的紅藥水、紫藥水、碘酒,因為各種不同或相似的問題,已經逐漸離開我們的生活。 紅藥水又名汞溴紅,本身是一種汞的化合物,因此遭人恨,從常備藥物中拿掉是很早的事情了,現在幾乎很難遇到。紫藥水(甲紫)雖然相對安全一些,但容易造成皮膚染色,加速傷口結痂,反而容易化膿。碘酒(碘酊)本身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性,目前已經逐漸被碘伏所取代。紫藥水和碘酒根據現在的建議,都不能用于破損皮膚的傷口處理。 不管是紅藥水、紫藥水、碘酒,還是現在常用的碘伏,對于寶寶一般的擦傷、割傷等小外傷,其實都沒有什么意義,治療效果不好,反而刺激傷員,增加寶寶的疼痛不適,也容易導致留疤。 那怎么辦?放著不管自然結痂么?小傷口當然無所謂,大一點的如果用這么“天然”的處理方法,會延緩傷口恢復的過程并加重疤痕,家長還是應該進行處理。 怎么處理?其實并不難,記得三個東西:清水、
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皮下淤血、壓痛或有畸形,畸形處可觸到移位的骨折斷端,肩部下垂,上臂貼胸不敢活動,并用健手托扶患肘,以緩解疼痛。 兒童多是青枝骨折 兒童較為常見的情況是:青枝骨折?!扒嘀Α眱蓚€字是比喻——在植物的青嫩枝條中,常見到折而不斷的情況。 同樣的道理,在兒童的骨骼中由于含有較多有機物,外面包裹的骨外膜特別厚,因此具有很好的彈性和韌性,不容易折斷。 即使遭受暴力發生骨折時,就會出現與植物青枝一樣折而不斷的情況,骨科醫生把這種特殊的骨折稱之為青枝骨折。 這種情況的畸形多不明顯,且兒童常不能自訴疼痛部位,但寶寶的頭多向患側偏斜、頜部則轉向健側,這個特點就有助于臨床診斷。 兒童鎖骨骨折是否需要手術? 那么如此常見的骨折應該如何處理呢?恐怕很多家長第一時間都會帶孩子去成人
這么美味有營養的好東西,清蒸紅燒總相宜。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多吃點。 可是吃魚總會遇到一個煩惱——魚刺太多,吃了卡喉嚨可怎么辦? 處理魚刺,這些方法都是錯的!請輸入標題 之前有媒體做過一次調查:“當你卡魚刺時,你會怎樣處理?”結果有90%的受訪者,都選擇了扣喉、吞飯、喝醋等等土方法。甚至有些人各種土方法一起來。 你們是認真的嗎?! 扣喉、吞飯,可能會讓本來刺在淺表的魚刺,刺得更深,還可能把魚刺推向食道深處,難以取出。 而喝醋這個方法,聽上去好像挺有用??墒牵椎乃岫雀静荒苋芙怍~刺。即使能夠融化,也要有足夠的時間,讓醋發揮作用才行。而醋在喉嚨里停留的時間不長,卡魚刺了喝再多醋也沒有啊。 以上的老方法都不行,那么就用新方法——海姆立克搶救法? 慢著!海姆立克搶救法不是這樣用的! 海姆立
為人父母后,孩子也常會有流鼻血的情況,周圍的很多人也在沿用著父輩們的仰頭止血法。仰頭止血成為一個口口相傳的土方,在很多父母心中成為非常有效的止血方法,以至于很多小孩在流血后都會不由自主地仰頭。但其實這樣做是—不—對—滴!這樣做不但不利于止血,還容易導致危險情況的發生。 這是因為:孩子仰頭時,流出的血液很容易倒流向咽喉部,不但無法止血,還容易嗆入氣管和肺部,甚至堵住呼吸導致危險情況的發生。尤其是出血過多時,血液被吞入食道或腸胃,刺激胃粘膜產生不適感或嘔吐。 除了讓孩子仰頭止血外,家長常犯的錯誤還有這些: 錯誤1——塞紙巾或衛生紙。家長通常會將紙巾或衛生紙揉成紙團,塞進孩子鼻腔內(千萬不要)。紙巾或衛生紙不具備止血效果,還難免會帶有一些病菌,很容易使出血的鼻粘膜難以愈合而導致感染、糜爛,這樣做得不償失啊。 錯誤2
天災人禍,有時候意外來的就是這么猝不及防,但是如果能提前了解一些急救常識,我們就有可能在“白金”十分鐘內挽救生命,減少損失。 大量急救措施實踐證明:當傷病發生后,4分鐘內進行復蘇者,有一半能被救活;4~6分鐘開始進行復蘇者,僅10%可以救活;超過6分鐘者,存活率僅為4%;而10分鐘以上開始復蘇者,幾乎無存活可能。 所以說這“白金”10分鐘對生命起著決定性作用,為了寶寶和家人,媽媽們不妨學習一些家庭急救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救和救助能力,以備不時之需。 家庭藥箱必備 水性優碘藥水:用在傷口消毒。 生理鹽水:沖洗傷口用。 抗生素藥膏:具滅菌功效,但不適合用在較深的裂傷處。 繃帶、紗布:用來覆蓋、包扎傷口。 防水透氣貼膠:避免水碰到傷口。 棉花棒:沾
正確處理傷口 皮膚未破的情況 立即把寵物與寶寶分離開,先安撫受驚嚇的寶寶,并用大量清水沖洗被咬處,然后使用無刺激性或者刺激性較小的肥皂洗凈被咬處。這時一般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輕度咬破皮膚 首先,家長應在第一時間用濃肥皂水沖洗寶寶的傷口,并用酒精對傷口進行簡單的擦拭、消毒,擦拭過程中安撫寶寶停止哭鬧,讓寶寶安靜下來。由于動物的口腔有很多細菌,所以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治療,并請教醫生是否注射狂犬病和破傷風疫苗。 寶寶耳朵被咬 由于寶寶的身高有限,被寵物咬到耳朵機會也很大,這無疑增加了危險系數。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寶寶耳朵被咬,應盡快查看傷口周圍相連的血管以及寶寶臉部有無牽連受傷。此外,還應查看是否有寵物的唾液流進寶寶耳朵里,如果有,應盡快讓寶寶斜側身體,把寵物唾液控出。然后再前往醫院,并向醫生說明你所
他父母急瘋了根本不知道怎么辦,據說還抹了醬油、牙膏之類的……多年過去了,他身上還有很明顯的疤痕,花了很多錢試過很多方法都無濟于事(畢竟疤在下巴脖子處太明顯)。 直到現在,我在想,如果他父母在第一時間用最正確的方式處理燙傷,很可能就不會有現在這個惱人的一輩子都如影隨形的疤痕存在。希望所有做家長的,都學會各種意外急救常識,盡最大可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天氣漸冷,家里的熱源漸多,比如熱水、高壓鍋、電熨斗、電熱毯、暖手袋、暖氣片等,寶寶被燙傷的可能性也漸加大,在積極做防護措施的同時,我們也要心里有數,萬一寶寶燙到,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呢?! 根據燙傷程度,可分為三度: I度燙傷:皮膚發紅有刺痛感,無水泡。 II度燙傷:皮膚呈黯紅或鮮紅色,有水泡,疼痛感明顯。 III度燙傷:皮膚紅褐色,嚴重的是直接變成黑色,出現皮肉剝離、壞死。 I度是最輕的燙傷,也
寶寶拉傷或扭傷怎么辦 一旦孩子出現疼痛反應,應立即停止運動,可在痛點上敷冰塊或冷毛巾,并用彈力繃帶等對損傷處進行加壓包扎,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按摩及熱敷。冷敷處理24至48小時后,可應用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等治療。 寶寶燙傷、燒傷怎么辦 一旦孩子發生灼傷,盡快用自來水沖洗患處或者涼毛巾濕敷患處5-10分鐘來緩解疼痛和減少熱損傷。 TIPS: 1)流水沖洗盡量不要超過10分鐘以免軟化患處皮膚,但是可以涼毛巾濕敷較長時間直到疼痛緩解,但也盡量在30分鐘以內。 2)不要用冰敷,可能會加重皮膚損傷。 3) 盡快取下患處的首飾(戒指,手環等),以及患處穿的衣服等,因為患處有可能很快就會出現腫脹和皮膚破潰等。一旦腫脹或者破潰,在取下可能會更困難或者增加更多痛苦。 4)小的水泡不要去挑破或者
外傷后怎么辦? 小寶寶從爬到走,對所有事物都很感興趣,還不能很好掌握平衡就想奔跑了,有木有,這時的寶寶沒有危險意識,小磕小碰是難免的,在玩耍時摔傷、磕傷等情況時有發生,且常常是頭面部等關鍵部位受傷,發生外傷后,媽媽們常常是不知該如何處理什么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去醫院前應該做些什么? 兒科醫生在這里就和大家叨叨一下小兒外傷該怎么辦。 小寶寶由于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皮膚張力很高,在戶外時常常會因磕到臺階等硬物,造成皮膚裂傷,全層皮膚裂開,有的還可肌肉裂開,這種情況是需要縫合的。要就醫處理。 1 發生外傷怎么辦? 寶寶發生外傷家長一定不要慌,特別是看到寶寶一臉血的時候,可以先用毛巾、紙巾等壓迫傷口止血,檢查一下傷的部位,在就診時向醫生說明,可以爭取時間。 2 去醫院該掛什么科? 由于傷口常常是位于頭面部,其中額頭
隨著年齡的長大,逐漸知道從高處摔下來可能被摔死,就再也沒有爬過樹?,F在做了急救醫生,經常收治各種各種各樣的意外受傷的孩子,再回想到小時候上樹、翻墻的情景,心里難免一陣寒顫。 當醫生以來,接診過的那些孩子,有的從3樓摔下,也有從14樓摔下,也有在家中從床上和沙發上摔下的,經過搶救,絕大多數都保住了性命,但也有不少孩子留下了永久的后遺癥。 近兩月,在我所在的兒童重癥監護病房(PICU),就連續收住了幾位高空墜落的孩子,目前仍有2個孩子還在靠呼吸機維持著生命,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會怎樣。 現在的生活環境和我們小時候也很不一樣了 城市的發展 人們都住進了高高的大樓里 景觀更好 但伴隨的風險也更多了 我國多個研究調查結果顯示 近十年來意外傷害 是導致6歲以下兒童死亡
近日有一位上海的醫生在飛機上,遇到一癲癇發作抽搐口吐白沫患者,醫生使用牙簽刺激穴位,患者醒來,飛機乘客一片點贊。 各類新聞媒體蜂擁而上報道正能量,這位醫生一時間成為網紅。 事件視頻: 然而,此事也引起社交媒體空間一片爭論,質疑醫生的專業素養。 關于癲癇發作時的急救誤區,以往都是掐人中、往嘴里塞東西墊著以防舌咬傷、甚至有人被折騰到心臟驟停而進行心肺復蘇。 今日再增添神奇的牙簽。 世界范圍內的公開發表的相關指南文件,對于癲癇發作的現場急救,均強調不要做什么。 簡譯如下: 1、不要限制患者的活動(例如按壓或捆綁) 2、不要往嘴里放置任何物品。 3、除非置于危險環境,否則不要移動患者。 4、不要給予任何食物(包括藥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