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物卡喉是常見的小兒意外事故之一,主要發生原因是小兒吃糖果不慎,或者在玩耍時吞入小的物品。發生這種情況是十分危險的,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將危及孩子的生命。 急救專家介紹: 異物卡住喉部的自救互救共有三種方法: 1、頭低位,一手握拳拇指頂在上腹部劍突位,即肚臍的上方,另一手掌握住拳,向后、向上猛烈擠壓,動作要快,然后放松,可快速擠壓3次到5次。也可借助椅背、桌邊擠壓上腹部,然后放松。 2、救人者站在患兒背后,雙臂圍繞其腰部,用一手拳拇指頂在上腹部劍突位,另一手用掌按住拳頭,用力迅速擠壓,重復上述動作。 3、可以采取頭低足高的體位,用手掌適當用力在患兒后背雙肩胛骨內拍擊。 急救專家建議: 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吃花生米、果凍、糖等小零食,如果孩子實在要吃,吃的時候注意不要發生打鬧、哭笑等情況。另外,在給孩子玩玩具時,先注意玩具上有
寶寶活潑好動,在游戲玩耍時,很容易發生意外情況,導致骨折。據統計,兒童骨折約占骨科病人的1/3。所以,家長應了解骨折的相關知識,并學會正確的處理方法。 如何判斷寶寶骨折了 *.寶寶身體局部有疼痛和壓痛感,活動后疼痛有所加重。 *.局部有腫脹,淤斑。 *.受傷部位出現部分或全部的功能喪失。 *.嚴重時肢體可出現畸形,如短縮、扭曲、旋轉等。 *.反常活動,即不該活動的地方產生活動。 *.移動受傷部位可聽到骨斷端有摩擦的聲音。 寶寶骨折后,家長當時該如何處理 *.撥打120急救電話,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送寶寶去醫院處理,在等待急救人員趕來的時候,密切觀察寶寶是否因疼痛、出血過多而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甚至昏迷等休克的癥狀,這時候家長應把寶寶的頭置于低位,并注意肢體的保
兒童時期藥物中毒較常見,其發生率僅次于家庭意外傷害,通常多見于2至4歲的幼兒,以男孩多見。因為此年齡段的小孩對外界充滿好奇心,又缺乏必要的判斷力,如果藥物或毒物保管不嚴,就會造成小兒誤服而致中毒。 同時,由于小兒患病機會遠遠超過成人,用藥的機會也超過成人,而他們的機體的介毒功能遠不如成人健全,對藥物的耐受力也遠不及成人,尤其是嬰幼兒,因而用藥更易發生毒副作用。藥物中毒多見于鎮定安眠藥、止痛藥、鎮咳藥、抗生素、皮膚外用藥、胃腸道用藥等。 大多數情況下,診斷可依據毒物接觸史及用藥史,一般其特征性的中毒表現與成人類似。有時如中毒史不明確,患兒又不能準確敘述,或者診治時已昏迷不醒,則臨床診斷較困難。甚至有些藥物中毒的癥狀和體征與常見的內科疾病相似,而易發生誤診或漏診。例如一個成人注射鏈霉素等藥物發生毒副作用,可能先出現耳鳴、眩暈等癥狀
眼睛受鈍挫傷后,應根據損傷部位和病情作不同處理: 1、眼臉挫傷對視力無影響時,如果是紅腫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塊冷敷,讓其周圍血管收縮,1—2口后可改為熱敷,以促進紅腫吸收;同時可口服——些抗生素藥物,促進炎癥消退。 2、結膜挫傷時,如果只是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同時局部點滴抗生素眼藥水;如損傷較重影響視力,應到醫院作結膜粘膜移植修補術,以防險球粘連。 3、角膜上皮擦傷時,應局部涂油膏將患眼遮蓋,一般24小時即可愈合;角膜水腫者可用50%葡萄糖高滲液滴眼。 4、虹膜睫狀體挫傷可以分為幾種情況,瞳孔散大、變形時,可帶黑色眼鏡避光;前房出血者,雙眼應遮蓋,半臥位休息,應去醫院治療;如果出現復視,應立即去醫院診治;局部使用抗生素及降眼壓藥物,以防止繼發性青光眼的發生。 5、眼眶挫傷、晶狀體損傷、視網膜及脈絡膜挫傷以及視神經挫傷時,應立
近年來,兒童運動、游戲內容向多樣化、刺激性發展,兒童特別在學齡時期,劇烈的運動或玩耍,常易發生碰撞、跌倒,容易造成牙齒外傷。那么兒童一旦出現牙齒外傷該如何正確處理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哈醫大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劉英群教授。 離體牙置于舌下保存 19日,一名兒童不慎跌倒,導致上前牙脫出。一小時后,他的媽媽將牙從泥土拾起,用紙包好后,領他到哈醫大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就診。看到干燥且嚴重污染的離體牙,醫生惋惜地對家長說:“由于保存方法不對,這顆牙進行再植手術后的成功率將大大降低。” 據劉英群教授介紹,如果掉落的牙齒污染較重,可用蘸有生理鹽水的紗布輕輕擦拭,但不可刮到牙根面。患牙不可干燥,拭凈的牙齒應立即置于生理鹽水中,也可就近浸泡在牛奶中或置于舌下。如果患者是兒童
誤飲、誤食 多數寶寶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周圍的世界,特別是用嘴巴去“嘗試”各種東西,大人一個不注意,誤食藥物與有害物品的意外就會發生,廚房、浴室里的各式清潔用品或是制作某些食物用的物品,如堿粽水,都該避免讓寶寶接觸到。 處理 ★一旦發現寶寶有誤飲、誤食的情況,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確認寶寶剛剛吃了什么,量是多少,觀察寶寶的呼吸、脈搏及臉色的狀態,是否有嘔吐、頭暈的現象。 ★不要馬上催吐,應先判斷寶寶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時候吃的,然后帶上能找到裝了寶寶誤食物的容器就醫。 ★當寶寶的身體接觸到化學用品后,馬上用清水沖洗15分鐘左右。 ★不要讓寶寶再吃任何東西,包括水與牛奶,舉例來說,若喝下鹽酸,喝水稀釋會使寶寶嘔吐,也可能會嗆到。 預防 ●可吃的食物與藥物要分開擺放,且藥物應放在高處,讓寶寶無法碰觸。若
小兒活潑好動,但卻年少無知,家長在照料上偶然疏忽,他們便可能會惹出天大的麻煩,意外經常是在一瞬間發生,使家長驚慌不已,不知該做什么。 燙傷是小兒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當你的寶貝不慎被燙傷時,先不要慌亂,一定要保持鎮定,居家進行緊急救護,以使燙傷造成的損害最小。 居家緊急處理對策 1.立即輕輕地脫去被熱水浸透的衣服,或是用剪刀剪開覆蓋在燙傷處的衣服、鞋襪等。 2.如果衣物和皮膚粘在一起時,先將未粘著的衣物剪去。粘著的部位去醫院進行處理,不可用力拉或脫,以免加重局部的創傷面積。 3.如果是手足部位的燙傷,立即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并浸泡在冷開水或干凈涼水中30分鐘,減輕水腫和疼痛;如果是臉或額部等不能用涼水沖洗的部位,可以用幾條毛巾輪流進行濕敷。 4.沖洗之后在傷面上涂抹燙傷膏,一般不需要包扎,千萬不可隨便涂
可愛的小寶寶,總是喜歡用嘴巴來探索世界。一切新鮮好玩的東西,他們還無法從概念上進行判斷,便一股腦塞進嘴巴,先從味覺上來認識吧! 可是,這可急壞了父母們!寶寶和體發育不完善,一旦誤食,比起成人更容易受傷,且癥狀更為嚴重。不過,愈是緊要時刻,愈不可慌張。沉著鎮靜地采取有效措施,才是幫寶寶度過危關、健康成長的不二法門。 誤食藥物 誤服藥物是最為常見的狀況。寶寶在好奇地探索世界到處爬的時候,常將藥片當作糖果而吃下;有時甚至撿了沾滿滅鼠藥或滅蚊蠅藥的食物而誤食。當父母一旦發現寶寶表現有些異常,如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或極度興奮等,便應該立即檢查成人藥箱是否被動過,以確認寶寶誤食了哪種藥物;如果剛好撞見寶寶正好奇地把藥物往嘴里塞,應立即阻止,然后及時地對癥應付。 首先,搞清寶寶誤服了什么藥,服了多長時間,服了多大的劑量。這對于自己的緊
兒童意外事故頻頻發生,專家指出,每到寒暑假都是兒童事故高發期,主要與小孩子無人看管有關。而在接診的過程中,醫生們還發現,鮮有家長在入院前對孩子做過正確的急救處理,有的甚至因為處理不當使得受傷的孩子病情加劇。 故事一 騎單車摔倒頭撞鋼筋 暑假漫漫,不少好動的小朋友都會學著騎單車,因此釀發的事故也不少。 剛學會騎車的小孩上路,最容易遇上車禍。有的小孩學騎單車,不料翻倒掉下路邊的水溝,摔得滿身是傷。曾經還有小孩翻倒后撞到地上突出的鋼筋,導致頭部受傷不治身亡。此外,還有的幾個小孩在內街的路邊玩耍,互相推來拉去,不料突然駛來一輛汽車,司機來不及煞車,孩子來不及躲避,最終引發車禍。 這樣的事情幾乎年年發生,但出事前父母都沒有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比如小孩不可獨自學騎單車,剛學騎車不可上馬路等。出事的孩子多來自打工家
氣管異物是指物體誤入氣道,從而引起呼吸困難、窒息、昏迷等癥狀。氣管異物由于發病驟然,病變迅速,危險性大,是導致兒童意外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 那么,為什么兒童容易出現氣管異物的狀況呢?人的咽喉是一個通道,有兩個功能:一是進食,二是通氣。氣管和食道一前一后,從咽喉部開始分開,咽東西時,喉頭上有個軟骨將喉門閉上,食物進不了氣管。喉門打開后,喘氣、發聲都靠它。小兒的喉部反射功能還不夠健全。當其將一些小食物或玩具含在嘴里時,一不小心或是突然受驚,就有可能將含在口中的花生米、硬糖塊、紐扣等小東西嗆入喉部而誤入氣管。如果吸入的異物稍大點,就可能堵塞氣管,發生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學會嬰幼兒氣管異物的現場急救十分必要。&nbs
嬰幼兒是指年齡為0—3歲,無自主或完全無自主行為能力的群體。這一群體對意外危險認識及預防能力不足,燒傷的發生率較高。近幾年來嬰幼兒燒傷病例逐年增加。 分析其原因大致如下: 1.洗澡時熱水燙傷:這種現象多見于嬰兒。嬰兒皮膚嬌嫩,易被熱水燙傷。而年輕的父母缺乏護理小兒的經驗,往往導致意外的發生。所以提醒各位護理嬰兒的人員,洗澡的水溫切不可過高,一般控制在37-37.5℃。 2.意外接觸熱源被燒傷:這種現象多見于正在學步和能自己行走的幼兒,此類小兒活動范圍及接觸的事物增多,但是識別危險的能力不足,往往由于家長的疏忽而導致燒傷。所以家長一方面要對這類小兒照顧周詳;另一方面一定要將高溫危險物品放置在安全地方以防意外發生。 3.小兒相互嬉戲時意外燒傷:此類現象多見于年齡偏大的小兒,例如鞭炮、煙花炸
毒蛇咬傷 被毒蛇咬傷后一般在局部留有牙痕、疼痛和腫脹,還可見出血及淋巴結腫大,其全身性癥狀因蛇毒性質而不同。急救原則是及早防止毒素擴散和吸收,盡可能地減少局部損害。蛇毒在3-5分鐘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綁扎傷肢,在咬傷肢體近側約5-10厘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扎,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擠壓傷口周圍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潰者忌吸〕,將毒液排出體外。 2、沖洗傷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0.1%高錳酸鉀或凈水反復沖洗傷口。 3、局部降溫,先將傷肢浸于4-7攝氏度的冷水中3-4小時,然后改用冰袋,可減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4、排毒,咬傷在24小
當你的寶寶因發熱突然出現抽風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不要大聲呼喊或用力搖晃、拍打孩子,應采取以下的方法: 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孩子頭向后仰、四肢挺直、發硬時,千萬不要用力彎曲孩子四肢。應把孩子平放在床上,頭歪向一側。因為抽風時經常發生嘔吐及口腔粘液分泌物增多,頭歪向一側就可避免將嘔吐物及分泌物吸到氣管里,引起呼吸不暢。同時要馬上將孩子的領口解開,免得頸部被勒太緊而影響呼吸道暢通。抽風時小兒牙關大多咬得很緊,有的父母想往口中塞入筷子去防止舌頭咬傷,但往往因牙關緊閉而放不進筷子,這時強行往口中放入筷子會造成局部損傷,對孩子不利。 按壓人中穴及合谷穴人中穴在口唇和鼻子之間的上1/3處,可用食指向內、向下按壓;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并攏時的最高隆起處,用拇指稍用力按揉即可。 物理降溫可以用毛巾浸泡涼水,輕輕擰至不滴
萬一發生斷肢時該怎么處理?斷肢保存得法,可以提高再植的成功率。 此外,最重要的還是搶救傷者性命,切勿為了保存斷肢而浪費時間。 在意外事件中,手、腳或手指、腳趾斷掉,有時可用外科手術重新植回。 可是,最重要的是搶救傷者性命;切勿為了保存斷肢而浪費時間。 切勿試圖自行接駁斷肢,例如用膠布把斷肢接上原位。這樣不但使傷者痛楚,而且損壞肌肉組織,使日后的再植手術更困難。 急救方法 讓傷者躺下,用一塊紗布或清潔布塊(如翻出干凈手帕的內面),放在斷肢傷口上,再用繃帶固定位置。如果找不到繃帶,也可以用圍巾包扎。 用繃帶把斷臂掛在胸前,固定位置。若是一條腿斷了,則與另一條腿包扎在一起。 安慰傷者,叫他不要動,然后打電話召救護車。 料理好傷者后,可以試試找回斷肢。用清潔的布塊(如手帕或枕套)包好,放入塑料袋內。 讓斷肢保持低溫。如
跌倒等意外一般多發生在膝和肘的部位,用藍藥水、紅藥水來消毒傷口,是否正確?扭傷腳踝、手腕等部位時,可用姜和酒去推擦嗎?燙傷時,可否用牙膏、凡士林或肥皂來涂抹,減輕傷痛? 誤區一、跌傷了趕快拿藍藥水、紅藥水、雙氧水、碘酒來治療傷口消毒?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跌倒弄傷了,趕快拿藍藥水、紅藥水、雙氧水、碘酒來治療傷口和消毒,這是正確的做法嗎? 跌倒等意外一般多發生在膝和肘的部位,過去一般人對傷口的處理方法是用藍藥水、紅藥水、雙氧水或碘酒來消毒,現代科學發現,這些藥水有副作用,而且會引起疼痛和不雅的疤痕。現在處理創傷的原則是清洗傷口,或者是用消毒或干凈的敷料包扎,目的是止血與防止細菌感染。 小兒跌傷時,大人們習慣性用嘴向小孩的傷口吹氣,然后安慰他說“給你吹一吹,就不痛了”,結果將他們口中的細菌吹送到小孩的傷口上,結果更易受到感染,這種做法,
休克是由許多不同的因素引起的嚴重綜合癥。它可以發生在中樞神經創傷引起的功能紊亂之后,也可發生在大量流血、嚴重創傷、外科大手術、失水、燒傷、嚴重感染、過敏性反應以及某些藥物的毒性作用之后。 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它們的癥狀基本上是相同的,癥狀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器官和組織缺血。病兒臉色蒼白、四肢發冷、全身無力、口渴、出冷汗、呼吸急促而淺、小便減少、有時嘔吐、精神不振、體溫降低、血壓下降,如果未及時搶救,病兒就逐漸進入意識不清的狀態而死亡。 小兒休克怎樣急救? 讓患兒平臥,解開衣服、領扣、褲腰帶。患兒周圍空氣要保持流通,環境安靜。臉色蒼白者,臥時應把頭放低,保暖,服一些溫糖開水或鹽水。可針刺或用手指甲壓嘴唇正中穴(人中穴)使之蘇醒,必須刻不容緩地將患兒送到醫院急救。
什么是掉下巴?是指下頜關節脫位,以耳前關節區疼痛,不適,下頜不能正常活動為特征。“掉下巴”后應及時復位,復位后限制下頜活動。復位前,術者應讓患者作好思想準備,精神不宜緊張,肌肉要放松,必要時,復位前可給鎮靜劑。兩拇指明確是雙側或是單側脫位,以便復位時協調用力。常用的手法復位有口內法、口外法、頜間復位法三種。 (一)口內法:患者端坐位(但頭部緊靠墻壁),下頜牙合面的位置應低于墳者兩臂下垂時肘關節水平。術者立于患者前方,兩拇指以紗布伸入口內,盡可能身后放在下頜磨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頜體部下緣。復位時拇指壓下頜骨向下,力量逐漸增大,其余手指將頦部緩慢上推,當髁狀突移到關節水平以下時,再輕輕向后推動,此時髁狀突即可滑入關節窩而得復位。有時在滑車回關節窩時能聽到清脆的彈響聲。在即將復位閉頜時
眼、耳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亦是最容易受外物侵入的兩大外觀,我們常常會因眼睛跑進砂子或耳朵浸水而感到不舒服,更遑論0~3歲的寶寶。 異物不小心進入眼睛看似一件小事情,但如沒有詳加治療可能會導致結膜炎甚至角膜炎,進而影響日后視力的發展。耳中有異物時,寶寶可能會因不舒服而猛摳耳朵,如果父母們沒有及時加以處理,時間一久耳朵將會產生紅腫、發臭的現象,聽力當然大受影響。 異物侵入眼睛處理5大步驟 1. 按住寶寶雙手 眼睛會因遭異物入侵而產生不適感。多數的幼童難免會用手去揉眼睛,卻因此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當懷疑寶寶因眼睛有“臟東西”而去揉眼時,首先須將孩子的雙手按住,以制止他再去揉眼睛。 2. 準備開水、湯匙 迅速準備一碗干凈的開水(必須經過煮沸的冷水)或礦泉水,以湯匙盛水來沖洗眼睛。 3. 向受傷的
驚厥也叫驚風、抽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性病癥,特別是3歲以內的小兒更為常見。小兒驚厥的發病率是成人的10倍,尤以嬰幼兒多見。幼兒發生高熱驚厥家長該怎么辦呢? 首先,家長要保持鎮靜,迅速將小兒抱到床上,使之平臥,解開衣扣、衣領、褲帶,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如讓孩子躺在陰涼通風處,使體溫很快下降。 第二,用紗布或手帕裹在筷子或牙刷上,塞在小兒上下牙齒之間,以防止咬傷舌頭,保障呼吸暢通。 第三,解開小兒的領口,頭偏向一側,以免痰液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嘔吐物吸入肺內。及時清除患兒口腔內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堵塞氣管引起窒息。 第四,針刺穴位如人中、合谷,高熱時配以曲池穴很快奏效。 第五,由于高熱抽風容易反復發作,因此,有過高熱驚厥的孩子一旦發燒,應趕快吃些退熱藥和鎮靜藥。 第六,止抽后,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便明確診斷。
過年講究“年年有余”,因此節日宴請,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魚刺卡在咽喉部等意外也隨之增加,成為節日期間耳鼻咽喉科的常見急癥。 專家指出,若魚刺、雞骨等銳利異物卡在喉部或食管,喝醋、用菜團或飯團強行吞咽等土辦法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危險,可能導致異物更加深入。 正確的處理辦法是:在亮光處用湯匙柄壓住舌頭前半部向內觀察,若能發現異物,可用鑷子或筷子夾出。重復數次后若還不能奏效,應速去醫院通過喉鏡、纖維支氣管鏡或異物鉗取出。少數患者在異物取出后仍感刺痛不適,此時應告之醫生,再次仔細檢查是否還有其他異物存在,如果通過食道吞鋇等方法反復檢查,確未發現其他異物,可以服消炎、鎮靜藥保守觀察,一般不適感會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