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往往缺乏生活經驗和危險意識,辨別能力和預見性都比成年人差,對危險反應遲鈍,缺少避險逃生的知識和能力,這也是造成兒童意外傷害的重要原因。比如過馬路,成年人知道開過來的那輛車是否會撞到自己,是否應該快走幾步或停下來讓車先過,但是孩子做不到這一點,他們不知道什么時候過馬路是安全的,所以孩子被車撞到的概率就比成人高得多。
70%意外傷害發生在家里
幾年前,我曾經看過一個統計報告,說中國每年有240多萬14歲以下的小孩因為意外傷害死亡。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每年有幾十萬個家庭要忍受巨大的悲痛,可能幾代人都會陷入無盡的哀傷中!
在我的急救生涯中,我搶救過無數病情危急的患者,但最讓我痛心的,莫過于見到孩子遭受意外傷害,甚至死亡,例如兩三歲的孩子不小心被花生、瓜子、果凍等異物卡住而窒息;由于家長的疏忽大意,孩子被燙傷、燒傷,或從樓上摔下;放暑假出去玩耍,孩子落水、溺水??這些意外傷害,都有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悲劇。
有關數據顯示,兒童的意外傷害70%發生在家里。異物窒息、燙傷、溺水等是導致孩子受傷致死的重要原因。
兒童發生意外傷害的2個原因
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為何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威脅孩子安全的因素卻越來越多?作為監護人,家長對孩子的保護力為何如此薄弱?我認為:
一方面是很多家長缺乏監護意識。
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大部分又是獨生子女,即使做了父母,可能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加上又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照顧孩子更是毫無經驗;而如果由家里的老人來帶孩子,雖然他們的經驗稍微豐富一些,但因為其護理觀念老舊,加上反應過慢,也可能無意中讓孩子受到一些傷害。
更主要的是另一方面,面對意外,很多家長不會急救
或僅憑經驗、感覺對孩子施救,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甚至會加重孩子的傷害,后悔已經晚了。
記得有一次,一位媽媽剛剛給暖壺灌完開水,順手就把暖壺放在五斗櫥上了,心想五斗櫥這么高,孩子才剛滿1歲,絕對夠不著。沒想到剛剛離開幾步遠,就聽“嗵”的一聲,孩子立即哇哇大哭起來,怎么回事兒?孩子的媽媽跑過來一看,暖壺掉地上了,開水澆了孩子全身。暖壺擱那么高,怎么掉的?答案就是五斗櫥上面鋪的臺布。孩子一揪臺布,暖壺就從上面掉下來了。
不要小看臺布,我還碰到過有的孩子扯臺布把放在上面的刀子、剪子扯下來,結果把臉劃傷了,或是把腦袋扎了。問家長們的時候,他們都說萬萬沒想到。所以,我建議有孩子的家庭就別鋪臺布了,以防萬一。
避免意外應注意生活中的細節
避免家庭環境中的安全隱患,除了不要用臺布,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
比如,給窗戶加裝護欄,有沒有必要?如果家里有小孩,無論住在幾層,窗戶、陽臺等都應該安裝護欄,不只為了防盜,更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從幾層甚至幾十層的高樓掉下去的事情,那真是兇多吉少。
另外,安裝防護欄不是簡簡單單安裝好就可以了,有很多細節上的講究。比如,護欄要么是封閉式的,要么高度不能低于1.1米,否則孩子很容易爬過去;護欄欄桿的間距不能大于11厘米,否則孩子很容易鉆過去;還有,護欄必須是縱向的,要是橫向的,不就等于給小孩安裝了一個梯子嗎?
對于專門的兒童活動場所,如幼兒園等,建議地面最好用木板,并鋪上地毯,所有家具都做成圓角。孩子摔在水泥地上肯定比摔在鋪有地毯的木板地上要嚴重;而圓角和尖角的家具,肯定是圓角對孩子來說更安全些。
這些常識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本保障,誰能說不重要?否則,孩子很容易處于危險當中,作為家長,應該格外警惕。
從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長就想著如何注重孩子營養、早期教育等問題,但比起這些來,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更應該放在第一位。
——END——
本文選自《救護車到來前,你能做什么?》,由出版方鳳凰聯動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出版方將保留追責的權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