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溫度降低,每天早晨從被窩爬出來都需要梁靜茹的《勇氣》。 而每天晚上洗澡也不再像夏天那樣熱衷,需要給自己做一堆心理建設,不知道寶媽們是不是也這樣? 自己洗澡有時候都愛犯懶,再加上給寶寶洗澡,真不知道媽媽們是怎么度過個坎兒的! 不過話說回來,冬天給寶寶洗澡和夏季有哪些不同?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01寶寶洗澡頻率 1周歲以內小寶寶,每周洗澡3次,每次半小時就行,家長也可根據溫度、寶寶出汗程度調整頻率。 洗澡前家長用手腕內側的皮膚測試一下水溫,如果感到溫暖舒適,則證明水溫剛剛好,否則太涼或太燙都不行。 洗澡前室內溫度不要低于24℃,但也不要太高,以免引起寶寶不適。 把寶寶放在溫水里后,不斷的往寶寶露在水面的皮膚上潑溫水,可以幫助寶寶快速適應環境。 叨叨Tips:
你家寶寶是喝奶粉嗎?那么在喝奶粉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奶粉溶解的快一定好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事情! 奶粉不易溶解是怎么回事呢?現在社會上流行2種說法,一個是溶解度越快品質越好,一種說法是溶解太快是因為加了助溶劑。不少媽媽在幫寶寶沖調奶粉的時候,也習慣用“溶解的快不快”來衡量奶粉好不好,這樣的判斷對嗎? 奶粉溶解度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1、奶粉本身含有難溶或微溶于水的營養成份 嬰幼兒配方奶粉主要成分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都難溶或微溶于水,在奶粉完全溶解冷卻時,會有部分脂肪營養物質析出并附著在奶瓶壁上,這些沒關系,這是奶粉中的脂肪物質。 沖泡奶粉時,在奶瓶底部的不溶解的沉淀物是不溶解物質不是其他雜質,不會對寶寶產生任何健康與安全的危險因素。 奶粉難溶 2、奶粉中不含起到
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沒有哪一位家長會想要對自己的孩子下手的。但是過多的期望往往會讓家長們更加失望,也就導致了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一遇到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動怒,輕則教訓幾句,重則下手毫不留情。我的表哥就是這樣,自己的脾氣就比較暴躁,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經常看到他打大侄兒,雖然都不是很重,也應該給孩子留下了很大的心靈創傷。不是說孩子一點也打不得,只是要注意頻率和部位,孩子這3個地方家長最好不要碰,個個都是生命線。 1、后腦勺 頭腦對于孩子的重要性自是不必言說,但是有些父母就是會經常去觸碰這個禁區。尤其是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后腦勺離家長最近,也是最容易下手的一個地方,但是這個部位也是神經最多的地方,如果下手很重,會對孩子的神經造成損傷,完全起不到任何改進的效果,反而會雪上加霜。點擊懷孕后您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2、揪耳朵
記得璐璐剛生老大時,請教過媽媽我出生以后是怎么帶我的,媽媽說“小寶寶不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嘛”。開始的時候璐璐以為大寶也會這樣,可月子里的大寶卻沒有像我們預期的那樣,月子里常常一喂就是一個小時,停一個小時又要喂一個小時,寶寶好像都沒有多少睡覺的時間了。 寶寶的健康作息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呢?為什么美國的艾蓋瑞和貝南羅特醫學博士合著的《從零歲開始》建議喂養寶寶要按照“吃玩睡”的順序呢?今天璐璐就和您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什么是“吃玩睡”? 璐璐這里所說的吃,指的是喂寶寶母乳或配方奶;玩,指的是寶寶的清醒時間;睡,指的是寶寶的小睡時間。按照PDF喂養原則,從寶寶白天的第一次喂奶開始,到當天的最后一次喂奶結束,期間寶寶的作息都是“吃玩睡”的順序。等寶寶開始夜間睡眠,就沒有玩的時間了。 為什么要“吃玩睡”? 那么為什么要
寶寶睡著了要不要叫醒喝奶,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判斷寶寶是否需要喝奶,怎么叫醒寶寶如何避免弄哭他?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睡得好香,但是已經好幾個小時沒吃奶了,要不要叫醒呢? 要不要叫醒吃奶要根據情況判斷 如果寶寶睡覺時間太久,超過了喂奶的時間間隔,雖然不忍心,但媽媽還是要叫醒他吃奶,不然會影響寶寶的體重增長。 1 個月內的寶寶,需要頻繁喂奶。 母乳喂養的寶寶,每隔 2~3 小時喂一次,這樣一天才能吃夠 8~12 次奶; 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間隔時間相對稍長一些,每隔 3~4 小時喂一次。 如果寶寶睡了 4~5 個小時還沒醒來,就需要把他叫醒,千萬別等他餓得哭醒了才喂,這時候不僅難以安撫他,而且喝奶很急容易嗆住。 等寶寶再大些,喂奶的時間間隔延長,就不需要特意叫醒他了。
隨著寶寶慢慢成長,寶爸寶媽們就需要開始給寶寶喂輔食了。但是漸漸的,寶爸寶媽們發現,寶寶居然有些挑食。那么寶寶們挑食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周末和閨蜜一起吃飯,三句話不離孩子……她說她家大寶最近特別挑食,綠葉蔬菜不吃、菌類不吃、肉不吃,最愛吃土豆茄子胡蘿卜,每天都吃這幾樣,別的一口不動。 她嘆口氣說:養孩子真的好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和生活搏斗。 我……隱隱覺得她對生活的熱情在被一點點消磨,決定化身愛之神拯救一下她。 其實孩子偏食這事兒是可以改善的,沒有那么難操作。簡單總結一下就是,找準原因,多試幾次,保持耐心。 但在此之前,首先要了解的問題是,孩子到底是真偏食,還是大人自己想多了? 什么是偏食? 很多家長容易大驚小怪,孩子一不吃某樣食物,就覺得孩子偏食了
照顧寶寶的時候,很多寶爸寶媽會做各種清理。那么問題來了,寶寶耳朵里有耳屎需要清理嗎?帶著疑問呢,一起來看看吧。 有時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耳朵里面有耳屎(學名為耵聹)。 事實上,耵聹(也就是耳屎)一般會借助咀嚼和張口等動作,自行排出。 但如果耵聹凝結成團,阻塞外耳道,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請醫生處理,而不是擅自給寶寶“掏耳朵”。 可能也有家長覺得掏耳朵也沒什么,我們自己都這樣做過。 但我們應該了解,耳屎的存在,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保護。它能夠防止耳道表面保護層被破壞,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細菌進入耳道內部。 而且,家長應該也有這樣的經驗:越小的孩子,越無法做到一動不動地讓家長掏耳朵,加上平時我們使用的挖耳勺相對比較堅硬,孩子稍微動一下都有可能劃傷耳道,嚴重的很有可能會弄破鼓膜。 綜
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寶爸寶媽們總是會發現寶寶的一些異常舉動,比如撞頭,那么寶寶喜歡撞頭的原因及應對辦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提問:有沒有哪家的寶寶喜歡自己撞頭的?我寶寶14個月,最近總喜歡撞頭,有時候撞墻,有時候撞床圍欄,他不痛嗎?怎么會這樣呢?有沒有事啊?需要治療嗎? 解答:寶寶用頭撞墻壁或床圍欄,這種現象很常見。據統計,有20%的幼兒會出現撞頭現象,而且男寶寶的數量明顯多于女寶寶。 寶寶為什么會撞頭? 寶寶撞頭看上去很嚇人,但實際上,這往往是寶寶在自我安慰。聽起來難以置信,但確實很多處于學步年齡的寶寶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放松自己。這些寶寶可能在準備入睡、半夜醒來,甚至是已經睡著的時候,有節奏地撞頭。 這種有節奏的動作,被認為是寶寶在安撫自己。有時寶寶也會用這種方式來減輕自己的痛苦(比如出牙
寶寶發育過程中,開口說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那么問題來了,寶寶說話晚擔心語言發育障礙該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最為擔心,就是寶寶的身體發育、智力發育以及語言發育,這些都是真真實實的關系到孩子的現在和未來,所以家長如果看到這方有一點不太對,就會非常進展,甚至慌張。 前幾天后臺就有收到相關的咨詢,寶媽說:“我家兒子已經一歲多了,還是不會講話,你說我們家寶寶是不是有問題啊,別人家的寶寶都已經會說話了,好擔心啊” 其實這是正常現象,但是寶媽看到自家孩子跟其他孩子不一樣,就會覺得很緊張。 關于寶寶語言發育這方面,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這個一般的規律是什么? 通常來說,寶寶2-3個月的時候,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所有需求,然后能夠使用一些單音節,比如啊、哦等。 寶寶4-5個月的時候,寶寶就能夠
很多母乳喂養的寶寶都不習慣喝奶瓶,你知道一般寶寶抗拒奶瓶喂養的原因有哪些嗎?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幫助母乳寶寶接受奶瓶呢?一起來看看吧! 從母乳喂養到奶粉喂養,每一個媽媽都會用到奶瓶。但“母乳喂養寶寶,很難接受奶瓶”這個難題讓大多數媽媽措手不及。那么怎樣才能讓母乳轉奶粉的寶寶喜歡上奶瓶呢? 寶寶抗拒奶瓶喂養的原因 1、感到奶嘴和乳頭不一樣 長期母乳喂養的寶寶,非常依賴媽媽,也依戀喝習慣了媽媽的乳頭。但隨著月齡增加,神經系統的健全,寶寶會敏感地注意到媽媽的乳頭與奶嘴是不一樣的,所以習慣了母乳的寶寶就會拒絕奶瓶。 2、不喜歡配方奶粉的味道 母乳與配方奶粉的味道肯定是有所差異的,味覺比較敏感的母乳寶寶可能會不習慣這種改變,從而不愿意喝奶粉,自然就對奶瓶充滿了抵抗情緒,因此就出現了拒吃奶瓶的現象。 3、奶嘴吸孔大小
喂養寶寶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碰到許多問題,比如吐奶。那么問題來了,想要避免寶寶吐奶該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寶媽不知道怎么區分嬰兒溢奶和吐奶,事實上它們并不能混為一談。溢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吐奶則是消化道不通暢或者功能性障礙造成的。 我們先來看看嬰兒溢奶和吐奶時的表現。 1、溢奶的表現 喂奶后,有少許乳汁從寶寶嘴角流出,主要是喂奶過多、喂養姿勢不對,或者喂完奶后立刻更換體位造成的。寶寶沒有難受的表情。 2、吐奶的表現 寶寶吃奶后,奶水從嘴巴吐出,量較多,呈噴射狀,且時常會有奶塊或是酸臭味。吐奶通常都是由于病理原因引起的,一般寶寶會覺得很難受。 寶寶吐奶現象若只是偶爾發生,且生長發育正常,精神好,食欲佳,吐奶時沒有不舒服的表現,這種是生理性吐奶,和溢奶相同,媽媽們不必過于擔心,注
寶寶成長過程中,哭鬧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讓寶爸寶媽們苦惱的現象。那么下面就帶大家看看寶寶哭鬧的幾種情況。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新手爸媽,很多時候面對寶寶的哭鬧,總是不知所措。小寶寶只能是通過哭鬧來表達,但是往往由于新手爸媽沒有經驗,很難分清楚孩子哭鬧到底是什么原因,容易緊張的媽媽,甚至一聽到孩子哭就想把孩子抱起來哄一哄,或者就立馬給孩子吃奶,認為不管是真餓還是安慰,吃上就不哭了。 一哭就抱?寶寶哭鬧可能是因為這8種情況! 那么這樣的做法是否科學呢?有人說,小寶寶因為沒有安全感,抱起來抱一會就不會哭了,那么寶寶哭的時候,到底要不要抱起來抱一會呢? 其實,小寶寶不能用語言表達需求,主要是通過哭的情緒反應與大人進行交流,滿足個人的需求,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因此,也不能簡單地判斷哭鬧應該抱還是不應該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孩子吃飯是很多父母最頭疼的事情,畢竟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營養,如果孩子不能好好吃飯的話,哪里還會有營養呢?而現在很多孩子吃飯都存在問題,不是挑食就是厭食,或者是吃飯的時候不能老老實實坐在那里,這樣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會有不小的影響,所以關于孩子吃飯的問題,一定要多加注意。 孩子吃飯存在哪些問題? 01挑食 挑食這種情況比較常見,不要說孩子,甚至現在很多家長自己都有挑食的毛病,例如有些家長不喜歡吃魚,所以從小家里就沒有做過魚肉,這樣一來孩子自然也會感覺魚肉不好吃,所以不愿意吃。但要知道魚肉的營養很大,對孩子的健康也會有很大幫助。所以想要讓孩子不挑食,首先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同時去教育和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營養均衡。 02厭食 其實只要孩子的身體健康,一般不會出現厭食的問題,但現在不少孩子就是不愿意吃飯。至于原因,其實
寶寶出生以后,一些媽媽發現小寶寶不吃奶的時候好好的,一吃奶,就開始哭鬧。寶寶難受,媽媽跟著上火。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錯了呢?這很有可能是寶寶牛奶過敏了。 什么是牛奶過敏呢? 由于寶寶出生時間短,身體的免疫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對于牛奶中的蛋白產生抵抗,誤認為這是一種有害物質,會影響身體健康的,于是牛奶過敏就產生了。據統計有5%的寶寶會對牛奶過敏,寶寶3歲以后會慢慢變好。這種反應多發生在吃奶粉的寶寶,母乳寶寶發生概率極低。 牛奶過敏常見的3大明顯特征? 1、寶寶一吃奶,就會哭鬧,同時寶寶會惡心、嘔吐、腹瀉,嚴重的還會有尿血、吐血的情形。 2、寶寶平時就極易過敏,有過異位皮炎和蕁麻疹的過敏經歷。 3、寶寶有氣喘、過敏性鼻炎、中耳炎等疾病。 寶寶對牛奶過敏,媽媽應該怎么辦? 如果寶寶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在給孩子做飯上都是不辭勞苦,寶寶愛吃什么就做什么,什么有營養就做什么。但是有些食材我們在處理的一定要仔細,否則就會危及寶寶健康和生命。 最近遼寧就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一名6歲的小女孩在家吃了媽媽親手做的雞蛋面后,開始捂著自己的喉嚨,不停的咳嗽,甚至咳出血來。媽媽及時把寶寶送到醫院檢查,發現一片雞蛋皮卡在喉嚨里,差點劃破動脈。得虧送醫及時,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啊。 后來媽媽描述,醫生檢查的時候發現雞蛋皮是立著插在食道里,已經有明顯的劃痕,差一層食道黏膜就扎破動脈了。由于雞蛋皮插入較深,沒有辦法一次拔出來,只好把蛋皮夾碎,分4次取出。目前孩子已經脫離危險,恢復良好。 那么我們給孩子做飯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食物呢? 1、雞蛋 給孩子做飯的時候,打雞蛋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
馬上就要過年了,回家了各方親戚齊聚,看到可愛的小孩子時總會忍不住想抱抱。那么過年回家想要拒絕別人抱孩子該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 又到一年春節,這個時候往往是最熱鬧的時候,大家走親訪友回老家,再熱鬧不過,再開心不過,但是,這種時候偶爾也會有一些不太和諧的因素,比如:七大姑八大姨隨便什么人看見寶寶可愛都想抱一抱,本來親戚抱寶寶是因為喜歡,如果拒絕雙方都會尷尬。但有些親戚剛吸過煙,或者生病了沒好就要過來抱寶寶,實在讓人愿意不起來。 小編的寶寶還小時,回老家過年,就遇到過這種情況:老煙槍舅爺爺不僅要抱寶寶,甚至還想親親寶寶,現在想想那畫面還覺得有點受不了。 那怎樣才能不尷尬的不讓親戚抱孩子呢?來看看過來人的招數: 一、讓寶寶“背鍋” 樂樂媽:以寶寶為借口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當有不喜歡的人來抱寶寶時,寶媽可以說“寶寶最
在很多新手寶媽的眼睛里,紙尿褲和拉拉褲沒有什么區別,認為作用都是防止寶寶尿褲子、尿床,并不需要分的太清楚。但事實上,根據寶寶年齡、體重或者所處場景的不同,寶寶紙尿褲和拉拉褲是有區別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千萬別鬧出笑話來。 那么。寶寶紙尿褲和拉拉褲有什么區別呢?接下來小編為您一一分析: 01腰圍設計不同 寶寶紙尿褲和游泳褲外觀上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一個腰部沒有松緊,一個腰部有松緊,紙尿褲粘合處在小腹,而拉拉褲粘合處在大腿兩側。同時,拉拉褲已經預設好彈力腰圍,而紙尿褲需要使用的是魔術貼扣調節松緊,相對來說,沒有拉拉褲使用方便。 02體重設計不同 雖然紙尿褲和拉拉褲的使用型號都是根據寶寶的體重來選擇的。但紙尿褲和拉拉褲的型號有所差別,而且,紙尿褲一般不分男女款,拉拉褲則有男女款之分。拉拉褲主要分為L,XL以及XXL三個型號
很多寶寶都有牙齒問題,這對于家長們來說是非常擔心的,那么你知道如何護理寶寶的牙齒嗎?如何避免誤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寶寶的乳牙患齲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乳牙齲齒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兒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口整齊的牙齒是廣大家長關注的熱門育兒話題。需要提醒的是,現在孩子普遍吃東西偏軟偏精細,導致頜骨缺乏咀嚼刺激、發育不良,長牙的位置就不夠。因為人類是雜食動物,牙齒就是用來咀嚼的,光吃軟爛食物,牙齒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得不到應有的刺激和鍛煉,就會影響牙齒的生長;而且咀嚼可以刺激唾液、胃液正常分泌,沒有咀嚼,消化吸收功能也會減低。4歲后孩子的咀嚼能力已經接近成人,完全可以多啃啃蘋果、骨頭、堅果。 還有很多不良口腔習慣會導致牙齒錯頜畸形,比如咬手指、吐舌頭、啃筆桿、咬衣服等。張口呼吸的習慣則會導致口呼吸面容,患兒在自然狀態下上下
寶寶的飲食是需要非常注意的,那么你知道寶寶飲食有哪些雷區嗎?是不能涉及的,家長們需要特別注意! 快過年了,小原的老公這天邀請了幾個朋友一起在家里聚餐。席間,把酒言歡,好不熱鬧。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小原2歲多的寶寶看見他們在喝酒很開心的樣子,居然吵著也要嘗一嘗。 孩子爸爸當然知道不該給小寶寶喝酒,只是拗不過孩子的哭鬧,就想說要不用筷子沾一點點,滿足下小朋友的好奇心也就是了。 “不行,一點都不可以!”,小原說到,雖然她不是專業的醫務人員,但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她通過跟隨醫生學習科普育兒,已經對孩子的飲食禁忌了如指掌。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一些原則問題是不能妥協的。 當然為了避免影響到客人用餐,小原成功地用孩子最愛的捉迷藏游戲轉移了注意力。 小寶寶每一步的成長都不容易,各種辛苦,爸爸媽媽最是清楚了。 今天,我們
寶寶從出生那刻起,寶爸寶媽們就在關注著寶寶們的發育情況。那么問題來了,嬰兒發育遲緩的表現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嬰兒出生,除了基本的吮吸之外,很多本能的動作都是需要在以后不斷的發育中慢慢來完成的。因為妊娠固有的規律,嬰兒在母體內實際上是并沒有完全完成發育的,比如骨骼、神經組織,都處于一個不同于成年人的狀態,因此,很多成年人能完成的行為對于他們而言都很艱難,不過不用擔心,這會隨著他們的肌肉和神經的發育而逐漸做到。而這種發育,是有可以參考的時間的,所以如果超過這幾個參考時間,父母最好稍加注意,不要大意了。 1、三月左右就能吃手 可能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吃手是一件很不衛生的事,而且還想方設法的去阻止他們。但是實際上,剛出生的嬰兒就已經會吃手指了,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向這個陌生的領域邁開探索腳步的第一步。 人類的認知都是從吃手開始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