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以內的寶寶需要體檢多少次? 一歲以內寶寶要進行7次體檢: 第1次體檢:出生后 第2次體檢:出生后第28天 第3次體檢:出生后第42天 第4次體檢:寶寶4個月時 第5次體檢:寶寶6個月時 第6次體檢:寶寶9個月時 第7次體檢:寶寶1周歲時 之后在1歲半、2歲、3歲各進行一次體檢。 這樣寶寶從出生到3歲一共體檢10次。 寶寶體檢需要注意什么? 體檢的前一天晚上,最好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換上干凈的衣服。體檢時最好穿寬松舒適的衣服,便于穿脫。 在寶寶體檢后,要把自己育兒過程中的疑問及時向醫生說明,有關寶寶的生長發育、智力行為、睡眠和飲食等方面的問題均可向醫生詢問,同時要認真記錄下醫生的指示,以免忘記。 將寶寶
確保寶寶保持合適體重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 那就是多鍛煉,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寶寶現在需要從飲食攝入的脂肪量少了,他所需總熱量中來自脂肪的熱量不應該超過35%。要是寶寶已經是個“小胖子”了或喝奶量大,低脂和脫脂奶是不錯的選擇。很多5歲孩子都覺得只吃一日三餐還不夠,如果你的寶寶也是這樣,你就要給他準備含糖少的健康零食,如新鮮水果、蔬菜、全麥餅干和酸奶等。 就餐時間應該是快樂、和睦的時光,所以,不要喋喋不休地讓孩子把碗里的飯吃干凈,或者非要讓他“嘗一口”他不喜歡吃的東西,才能離開飯桌。你既不要在寶寶不高興的時候用食物來安慰他,也不能用吃的來引誘他去做某件事情。 如果你擔心孩子的體重有問題,可以帶他去醫院看相關的門診,讓醫生看看寶寶的身高和體重的比例是否正常。你還可以和醫生談談孩子的飲食和日常活動情況,看看是否有哪些地方需
過度清潔 長期生活在“無菌“的環境中,接觸的微生物太少了,免疫力也會下降,一旦與外界“親密”接觸,就會生病。一項研究顯示,過度清潔,可能會增加孩子過敏幾率,如濕疹和哮喘。 醫生建議:病原體會讓人生病,但它同時也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力。孩子需要健康的生活環境,但并不是讓孩子生活在沒有細菌的真空環境當中。父母不必每天用消毒液來清理孩子活動的空間、清洗孩子的衣物,同時,應該適當讓孩子接觸自然環境,增強抵抗力。 濫用抗生素 因為想讓孩子的病快速好起來,而自己或敦促醫生使用或加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包括沒有使用足夠療程、選擇錯誤的抗生素種類等,這不僅會損害孩子肝、腎、胃腸道,還會嚴重影響治療的進程。 醫生建議:孩子生病后,不要擅自購買抗生素服用,如果孩子需要用藥治療,一定要帶他看過醫生后再根據建議選擇是否使用。如果醫生確認孩子是細菌感染,并給孩子開了抗生素
1.補脾經 脾經在拇指末節螺紋面。媽咪用拇指在寶貝拇指螺紋面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100~200次,用力要均勻。 脾經 2.摩腹 寶貝取仰臥位,媽咪用手掌對寶貝整個腹部作順時針方向撫摩2~3分鐘。 摩腹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蓋外側陷凹下3寸,脛骨旁開1寸。用拇指端按揉1分鐘。 足三里 4.拿脾俞 脾俞穴在背部第11胸椎旁開1.5寸處。媽咪用雙手大拇指與食指邊緣拿住寶貝兩脾俞穴,然后輕輕向上提起,連做5次。 5.拿胃俞 胃俞穴在背部第12胸椎旁開1.5寸處(在脾俞穴向下數一個胸椎)。媽咪用雙手拇指與食指邊緣拿住寶貝兩胃俞穴,然后輕輕往上提起,連做5次。 脾俞穴
免疫功能強固需要時間 人體的免疫系統擔負著保衛身體,免受細菌、病毒等傳染性病原侵害的重任。可是,這個系統的強固需要一個過程。 6個月以內的寶貝,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從媽咪那里獲得了天生的免疫力,給了身體強大的保護,所以不容易生病。 6個月~1歲半,寶貝天生的免疫力正逐漸耗盡。 1歲半~兩歲,寶貝又重新獲得了免疫力,但成長的速度并不太盡如人意。 到了3歲,寶貝所獲得的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力接近成人的2/3,這時的免疫功能基本健全。 8歲后,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 所以,6個月~3歲這個階段是寶貝免疫力提升的關鍵期。 此階段,要強化寶貝的免疫力。 8招提高寶貝的免疫力1.母乳喂養 媽咪要盡可能堅持母乳喂養直到2歲,這將對寶貝未來的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寶貝罹患腦膜炎、肺炎等疾病的概率比非母乳喂養的嬰兒低
工藝差異 因采用的毒株和培養工藝不一樣,所以會引起:產生抗體數量的多少,防疫時間的長短,副反應的大小等方面的差異。 價格差異 國產和進口疫苗價格相差很大。國產每支要打3針:醫學上把第一針和第二針疫苗稱為致敏接種,使接種者產生抗體,第三針稱加強免疫,使產生的抗體效價更高,預防效果更為持久)。 免疫年限差異 進口乙肝疫苗因為劑量較國產疫苗劑量大,其免疫應答率較國產疫苗高。且免疫期限為15年,而國產疫苗約為3-4年。 保護率差異 也有的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在保護率、安全性上有所差別,如進口的重組乙型肝炎疫苗和國產的在陽轉率上是不同的,即抗體產生的程度不同、維持的時間不同。 國產疫苗與進口疫苗在性能上不存在明顯差距。選擇國產疫苗還是進口疫苗取決于個人對疫苗性能與價格這兩個因素的重視程度。性能至上者,選擇進口疫
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時接種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腦疫苗、脊髓灰質疫苗、乙腦疫苗同時接種,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時使用。最近注射過多價免疫球蛋白的小兒,6周內不應該接種麻疹疫苗。 接種前保證體溫正常 接種前最好檢測下是否有發燒癥狀,對于檢測體溫高的嬰兒,建議積極治療,待體溫恢復正常水平后,再接種乙肝疫苗為宜,以免對感冒和疫苗接種效果不利;泗水縣中醫醫院內科孫慶才 告知是否是過敏體質 屬于過敏體質的嬰兒,尤其是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在接種前一定要說明過敏史,再根據具體情況判定是否接種乙肝疫苗; 患以下疾病不宜接種 伴有嚴重心臟病、急性傳染病、濕疹等疾病的嬰兒,建議不要接種乙肝疫苗。 免疫缺陷新生兒不宜接種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種。低體重、早產、剖腹產等非正常出
2015.6.24。小石頭打完麻疹疫苗,防疫站給下發了下月打“乙腦疫苗”的單子,還特別囑咐我說國家要求7、8、9月不能打減毒活疫苗也許你只能打自費的滅活疫苗或者推遲到10月打減活疫苗。當時因為小石頭剛打完針,有些哭鬧我也沒有仔細往心里去,心想著乙腦高發期不管什么疫苗接種總比不接種好。 眾所周知,“夏季來臨,蚊子開始猖狂了。蚊子會傳播乙型腦炎,后者有一定的死亡率,且存活者可能有后遺癥。接種乙腦疫苗,能非常有效地預防乙腦。”這是必須接種的,可防疫站說的話讓我到打疫苗的前一天還在糾結,減毒好還是滅活好?為啥高發期不讓打?真不讓打我是推遲還是自費?于是我開始了騷擾達人之路,石頭寶末安傾城rusa女神都被我騷擾了,還查閱搜索了“乙腦疫苗”。 得出結論:乙腦疫苗真的沒有必要滅活,自費,針劑還多 確定了減毒好了,我又開始各種腦補萬一不給打減毒怎么辦
1、半小時內原地觀察 疫苗被接種后的半小時,風險最高,而且寶寶一旦出現異常反應,能夠及時得到就醫。 2、觀察寶寶的情緒變化 一周內,寶寶如果有煩躁不安,無緣無故哭鬧的情況,父母應仔細留意,這也是寶寶的一種交流方式。 3、觀察寶寶的身體情況 接種疫苗后,家長要關注寶寶的身體狀況,如出現輕微的腹瀉、發熱等癥狀,無需緊張。如出現重癥,及時就醫。 4、觀察寶寶的飲食情況 寶寶有無厭食情況,也是家長應該注意的。一定要清淡飲食,多喂些水。 5、注意寶寶的傷口情況 三日內,寶寶接種疫苗的地方不要沾水,避免引起發炎。
1、按期進行預防接種 這是預防小兒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2、保證寶寶的營養 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鐵、維生素等都是寶寶健康發育的重要原料,尤其是蛋白質更是合成各種抗病物質的原料。原料不足,自身能產生的抗體就減少,這樣寶寶對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就差。 3、充足的睡眠 要保證寶寶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良好睡眠是增強寶寶體質的重要條件。 4、多鍛煉 對寶寶多進行體格鍛煉也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進行多種形式的全身運動。 5、多曬太陽和呼吸新鮮空氣 多到戶外活動,可預防寶寶缺鈣和感冒等疾病發生。 6、適量補充增強抵力的食物 如:新鮮蔬菜和水果、肉類、魚類、蛋類,牛奶、牛初乳等。
1、一定要帶打防疫針的本,可以就近的。有的外地需要有熟人跟著。 現在的針頭打不同的防疫針,針頭也不一樣。 2、孩子要在正常的身體條件下。比如感冒,輸液,都是不可以打的。 3、最好有家人的陪同,有時間的可以兩個人,孩子打針之前,如果不著急,可以到門外轉轉,減少孩子的恐懼心理。 4、最好不要給孩子吃東西,有的小寶寶吃東西,哭的著急了,可能會吐出來。 5、打針的過程中,要防治寶寶的手腳亂動。以免扎針來兩次。如果一次打兩針,要左右胳膊分開打,醫生會提醒的。 6、有的地方提供基本的測量身高,體重,有時候也會測下貧血什么的。 7、打針后,不要立刻離開,要等30分鐘,看有沒有不良反應。不要立刻洗澡,要3天后,洗澡針口容易感染。
1、入園體檢要帶的東西有很多,比如此卡,戶口本,預防接種本,入園通知書等等,這個不贅述了,大家按照通知都準備好就行。 2、調整一下寶寶的生物鐘,一般入園通知體檢的時間都會事先告知,有具體的日期以及上下午,盡量避開寶寶的睡眠時間,一般寶寶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假如正好是寶寶的睡覺時間檢查,大部分的寶寶都會精神不佳,甚至大哭大鬧,給檢查造成很大困難。 3、給寶寶盡量穿方便穿脫的衣服和鞋子,體格檢查都需要脫衣服拖鞋,方便穿脫也是帶來很大的方便,洞洞鞋什么都是很好的選擇。 4、給寶寶帶好水壺,我所在的體檢中心需要寶寶在中心留尿,大家注意給寶寶適當補充水分吧,否則看到好多家長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 5、可以適當帶一些小玩具什么的,去了一個陌生地方,見了那么多陌生醫生,寶寶難免害怕,帶點寶寶平時喜歡的小玩具是不錯的選擇哈。
打疫苗后哪些情況需警惕 回放:幼兒被打錯疫苗胸部起紅疹 黃女士說,今年7月10日,她的母親帶著孩子去千陽縣婦幼保健院接種疫苗。按疫苗接種卡上的信息,孩子該注射第二針A群流腦疫苗。打完疫苗后,再看接種卡上的信息時母親卻嚇出一身冷汗,接種記錄顯示,孩子被注射了“麻腮風疫苗”。 黃女士的丈夫杜先生說,誤接種疫苗當晚,兒子胸部出現大量紅疹。“是不是疫苗引起的,醫生也說不準。”杜先生說,兒子身上的紅疹連著起了5天,吃藥后漸漸消失。 調查:涉事醫生被調查 婦幼保健院負責人說,經調查,當事醫生將給前一個孩子剛剛開過的麻腮風疫苗專用處方“順手”給黃女士的兒子也開了,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屬流程上的疏忽。他們一直密切關注孩子的狀況,通過觀察,他們確定孩子已經安全。對給家屬帶來的精神痛苦表示歉意,并愿作出5000元賠償。
目錄: 1、所有疫苗都不是終身免疫的 2、水痘容易在孩子中流行 3、接種水痘價格價高 4、接種疫苗后會出現副作用 什么是水痘疫苗 水痘疫苗的作用 1、所有疫苗都不是終身免疫的 沒有一種疫苗是終身免疫的,水痘疫苗也是如此。接種完水痘疫苗之后確實還會有部分兒童出現了水痘,而且水痘疫苗本身也會讓孩子出現水痘。 2、水痘容易在孩子中流行 但發水痘的確是一件麻煩事。水痘病毒在空氣、飛沫中傳播,凡是傳染到水痘的孩子都是一個傳染源。而且孩子發水痘后需要經過1-2周的時間才能痊愈,期間給孩子帶來了比較大的痛苦,對家長來說也有很多不便。 3、接種水痘價格價高 目前接種水痘疫苗的價格在160元-380元,疫苗分國產和
目錄: 1、輪狀病毒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2、秋季腹瀉疫苗如何接種? 3、秋季腹瀉疫苗接種時機 4、秋季腹瀉疫苗接種對象 輪狀病毒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1、出現輕微癥狀 在疫苗測試中發現,有些嬰兒會比那些沒有接種的嬰兒多出現一些輕微癥狀,包括腹瀉、嘔吐、耳部感染、流鼻涕等 這些癥狀大多是一過性(指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在短時間內一次或數次出現,往往有明顯的誘因)的,不需要處理。 2、發燒 如果寶寶反應比較嚴重,則需要對癥治療,如發燒超過38.5℃,可口服退燒藥 3、腹瀉 腹瀉嚴重時可用腸粘膜保護劑和微生態制劑,但這時不需要使用消炎藥和抗病毒藥 不過,如果是接種疫苗期間合
目錄: 1、秋季腹瀉疫苗有必要打嗎? 2、接種秋季腹瀉疫苗的注意事項 3、哪些情況下不能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4、怎樣預防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疫苗有必要打嗎? 可以打,但不是必須的。 那個疫苗是自費的,醫生當然希望你打了。秋季腹瀉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哦,所以不用太擔心啦。 寶寶體質好可以不打,但是如果經常有個小感冒什么的,最好還是預防一下比較好。 接種秋季腹瀉疫苗的注意事項: 1、注意時間 使用輪狀病毒疫苗前、后必須與使用其他活疫苗間隔2周以上。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時,不建議同時服用抗病毒藥。具體情況,請詳細咨詢保健醫生。 2、寶寶不舒服不能接種 如果寶寶身體只是稍稍有點不舒服,
預防針自費的和免費的區別 我國防疫部門把疫苗分成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 目前常用的第二類疫苗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肺炎疫苗(23價多糖疫苗、7價結合疫苗)、狂犬病疫苗、流腦A+C群結合疫苗、流腦A+C+Y+W135群多糖疫苗、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百白破-Hib聯合疫苗、傷寒副傷寒疫苗、霍亂疫苗等,可以預防流感、水痘、b型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侵襲性疾病(肺炎、腦膜炎等)、嬰兒腹瀉、傷寒、副傷寒、霍亂等疾病。 兩類疫苗是相對的,不會絕對不變。由于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疫苗的供應等多種原因,第二類疫苗暫時實行自費接種,隨著條件的成熟,許多第二類疫苗也將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第二類疫苗對第一類疫苗是重要補充,因為有些第
目錄: 1、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2、百白破 3、流腦A+C群 4、乙腦活苗 5、輪狀病毒 6、麻風腮 7、流感 8、甲肝 9、23價肺炎 10、霍亂 11、水痘 1、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價格:160元 接種目的:預防肺炎、腦膜炎、中耳炎、心包炎等。 接種時間:2、4、6月接種,1歲加強 建議:2歲下寶寶根據條件打。 5歲以下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癥、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建議體質較弱的寶寶接種。
秋季早晚氣溫變化劇烈,寶寶患病幾率大幅上升,每位新媽媽都要加強寶寶日常疾病的防治知識,提高我們寶寶的免疫力,使寶寶早日遠離常見病的傷害。 為寶寶選用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物,這些食物既含有豐富的多種營養素,又都味甘性平,只要適量進食,不失為寶寶強身壯體的天然食物滋補佳品,更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1、菌菇類食物 其中的多糖類有明顯增強寶寶免疫功能作用,還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銀耳含有17種氨基酸、鈣、維生素等,有滋陰潤肺、生津養胃的作用。香菇、蘑菇所含的多糖類化合物,能預防佝僂病及貧血。 2、黃、綠色蔬菜 纖維素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
進入6月,蘇城溫度逐漸走高,有些單位和家庭早早地把空調開了起來。近日,記者從蘇大附兒院了解到,由于吹空調導致的感冒發燒患兒逐漸增多。專家表示,兒童調節中樞功能相對不穩定,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因此若家中有小孩,家長在使用空調方面需多加注意。 小寶貝易患“空調病” 蘇大附兒院大內科主任嚴文華表示,目前,來醫院就診的患兒,基本上70%左右為呼吸道疾病。“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空調的廣泛使用,呼吸道疾病患兒的數量可能還會增加。” “家中空調長期不清洗,過濾網、散熱片上會堆積很多灰塵,風會把這些細菌吹出來。孩子抵抗力較弱,一旦吸入這些過敏原,很容易引起感染。”嚴醫生說道。 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5℃ 在兒科,與空調有關的疾病主要是感冒發熱、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鼻炎。兒童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發育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