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皮膚變黃
新生寶貝的皮膚,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黃,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叫做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這種現象常常發生在寶貝出生后2-3天,表現為皮膚呈淡黃色、眼白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黃尿布,可寶貝吃奶有力、四肢活動好、哭聲響亮。出生后7-9天,皮膚黃疸逐漸消退。
生理性黃疸的發生,是新生寶貝建立了自主呼吸引起。自主呼吸使血液中的氧濃度增高,因此體內多余的紅細胞被破壞,分解成膽紅素,使血液中未被結合的膽紅素增加。可寶貝的肝臟發育還不成熟,不能對血液中增加的膽紅素立即進行處理,因而膽紅素只好沉積在皮膚上,使皮膚變黃。
媽咪恰當應對法:
1. 足月出生的寶貝不需要進行任何特殊治療,過幾天就會逐漸消退下去。
2. 如果皮膚發黃是在出生后3天出現,但在10天后還不消退;或是消退后重又出現,或是黃疸明顯加重,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3. 如果寶貝是早產兒,出現黃疸應該密切觀察,必要時去醫院做光療和藥療。
七、皮膚有黃白色疹子
很多媽咪都會發現,自己剛出生的寶貝,鼻尖、鼻翼或小臉上,長滿了黃白色的小疹子,這種黃白色的小疹子稱為粟粒疹,是母體雄激素作用的結果。雖然寶貝出生了,可來自于母體的雄激素仍使他們的皮脂腺分泌很旺盛。
媽咪恰當應對法:
1. 一般來講,這種黃白色粟粒疹,在寶貝出生后4-6月時就會自行吸收。千萬不要用手去擠,以免會引起局部感染。
2. 也不可隨意往疹子上涂抹藥物,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八、皮膚有乳白色物
寶貝出生時,會在皮膚上帶著一層薄薄的乳白色油狀物,有些人會趕快擦掉。其實,這層薄薄的油狀物是胎脂,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脫落的表皮細胞形成。胎兒在媽咪體內時,胎脂可保護他們的皮膚不受羊水浸潤。當寶貝出生后,胎脂不僅保護皮膚,如果環境溫度低還可減少寶貝身體熱量向四周發散,保持體溫恒定。
媽咪恰當應對法:
1.一般來講,胎脂在寶貝出生后1-2天會自行吸收,媽咪不必擦掉。
2.當胎脂吸收后可給寶貝洗澡,但要輕輕擦洗皮膚。
九、皮膚出現大理石花紋
寶貝的身上的皮膚時常出現猶如大理石般、略帶藍色的花花條紋,尤其是在溫度低時更為明顯,不知因何而起?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皮膚深處分布著很多細小的血管叢,用來調節溫度變化。因此,這些血管網對溫度是非常敏感的。當環境溫度降低時,血管叢收縮,管腔變小,血流變緩慢,使一些血液滯留在表淺的靜脈血管叢中。由于靜脈血中的氧含量較低,所以血液的顏色發暗、發藍。由于小寶貝的皮膚非常薄,所以從外觀上看皮膚就好似大理石一樣,有暗藍色花花條紋。
媽咪恰當應對法:
1.如果是因身體冷而出現,不必著急,注意保溫即可
2.當寶貝體內存在某些疾病時,也可能出現這種花花條紋。因此,在排除皮膚受冷情況后,如果花紋仍不消失,就應帶寶貝去醫生那里做進一步檢查。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