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懷孕第幾周胎兒最易發生畸形?產科醫生:過了這個階段可以松口氣 查出胎兒畸形是一件讓令所有準備做父母遇到最傷心的結果了,尤其是那些在出生之后才發現畸形的孩子,父母又心疼自己的孩子更會擔心自己孩子的未來會怎么樣子。 婦產科專家:其實胎兒畸形發生的時間并不是整個孕期都會發生的,只要記住孕期容易發生胎兒畸形的時間段里注意好一些事項,就可以避免胎兒發生畸形的情況。 1.胎兒畸形情況最容易發生的時間。 在生物學當中,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那么一個小小的受精卵是怎么發育成一個孩子的呢?這個過程當中,受精卵要經過不斷的分裂和分化,尤其是在懷孕的前三個月,細胞分裂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胎兒發生畸形的機率也會比較大,因為一旦在分裂或者分化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差錯,或者是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就有可能出現胎兒畸形
新生兒窒息多久影響大腦 最好不要大于5分鐘。 一般新生兒在順產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難產的原因導致窒息的情況;如果不是時間太長的話是沒有很大的情況,不能超過5分鐘。慢性缺氧的時間越久,對腦癱的影響就越大。所以肚子的胎兒缺氧5分鐘以上,引起腦癱的概率就會大大的增加。另外羊水過少或嚴重的臍帶繞頸,導致宮內窘迫、心不穩定,大于5分鐘也會有引起腦癱的危險。 新生兒窒息5分鐘腦癱概率 腦癱是新生兒對缺氧的耐受能力不夠引起的,腦癱可引起新生兒智力障礙。 窒息在5分鐘之內,且得到及時改善,新生兒發生腦癱的概率很低。依據新生兒行為評分標準進行評估:0分為死胎;1-2分經搶救,在5分鐘內胎兒膚色、心跳得到改善、反應尚可且長期隨訪,腦癱概率為1/5左右;3-7分腦癱的概率更低;8-10分可判斷為正常新生兒,腦癱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
新生兒窒息腦癱醫院有責任嗎 這個需要看很多因素。 一般來說順產如果產程時間過長的話,是有可能會導致新生兒窒息的,如果此時醫護人員不及時采取措施,窒息嚴重有可能導致腦癱。如果是醫院存在過錯,是可以起訴醫院的。 新生兒窒息腦癱的概率大嗎 腦癱是新生兒對缺氧的耐受能力不夠引起的,窒息在5分鐘之內,且得到及時改善,新生兒發生腦癱的概率很低。 依據新生兒行為評分標準進行評估:0分為死胎;1-2分經搶救,在5分鐘內胎兒膚色、心跳得到改善、反應尚可且長期隨訪,腦癱概率為1/5左右;3-7分腦癱的概率更低;8-10分可判斷為正常新生兒,腦癱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 新生兒窒息腦癱醫院怎么賠償 具體怎么賠償需要看看法院判決。 首先要看產婦是否具有使用催產素的適應癥,其次看醫院使用催產
胎糞吸入綜合征對嬰兒以后的影響-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吸入少量和混合均勻羊水者,可無癥狀或癥狀較輕,吸入大量混有黏稠胎糞羊水者,可致死胎或后生不久死亡。一般常于生后數小時出現呼吸急促(>60次/分)、發紺、鼻翼扇動和吸氣性三凹征等呼吸窘迫表現。少數患兒也可出現呼氣性呻吟,胸廓前后徑增加,早期兩肺部有關酣音或粗濕啰音,以后出現中、細濕啰音。如呼吸窘迫突然加重和一側呼吸音明顯減弱,應懷疑發生氣胸。 胎糞吸入綜合征對嬰兒以后的影響-嚴重發紺 嚴重MAS常伴有PPHN,主要表現為嚴重發紺,其特點為:吸氧濃度大于60%,發紺仍不緩解,哭鬧、不如或躁動時發紺加重,發紺程度與腹部體征不平衡(發紺重、肺部體征輕)胸骨左緣第2肋間可聞其收縮期噪音,嚴重者可出現休克和心力衰竭。 發紺也是嚴重肺部疾
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輔助療法。 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具體方法: 把嬰兒衣服脫光,放在透明保暖箱中,遮蓋住眼睛、會陰部,保暖箱上下兩面各有一個能發出幽幽藍色光的燈,一般每次連續照射12~24小時,就可以使黃染的皮膚顏色變淺,也可以采用單面光療、毯式光療。 光療結束后需要監測黃疸,如果出現反復,可以再次光療。 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發熱、腹瀉、皮疹等,停止光療后這些表現可以很快消失。 注意事項: 對于較重的黃疸,不能單獨采用藍光治療,必須綜合治療。 不能因為藍光照射后皮膚黃染顏色變淺,就認為一定是黃疸減輕,必須查血膽紅素,以免誤診。
黃疸指數正常值 成人黃疸指數正常值: 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17.1umol為正常值范圍 小兒黃疸指數正常值: 小兒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范圍。 而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黃疸的范圍就稱為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在出生兩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膚有點黃,在3~5天到達高峰,7~10天多半就會消失,這時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范圍。 除了皮膚、眼白泛黃外,無其他癥狀,通常不需治療就會消退。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兒跟早產兒的標準不盡相同,媽媽只要發現以下情況就要送醫院觀察了: 1、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就發現黃疸,是
發現胎兒染病時,該不該繼續堅持生下孩子? 《衛報》綜合報導,許多組織呼吁中南美國家重新考慮他們的墮胎和避孕政策,因為現在有可能會造成女性生出“小頭嬰兒”的茲卡病毒(Zika)在拉丁美洲橫行,他們擔心會有很多女性為了茲卡病毒墮胎,最后卻因為不安全墮胎死亡。 小頭寶寶大增 目前,中南美洲許多國家都傳出有人感染茲卡病毒,染上茲卡病毒的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和結膜炎。此外,雖然現在還沒有確實證明茲卡病毒跟小頭癥(Microcephaly)有關系,但巴西學者推測茲卡病毒與小頭癥寶寶激增有關系。 小頭畸形,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它指的是一個人的頭圍相對于其年齡與性別的平均值小三個標準差以上的狀況,得到小頭癥的新生兒發展將會受到影響、大腦功能出現問題甚至有可能會早夭。 等2年再懷孕不合理
(可愛的小外甥) 臨近猴年除夕,寶寶順利降生,是個6斤6兩的大胖小子,兩家人都特別高興。但生活永遠不是稱心如意的,寶寶是兔唇,學名唇裂。雖然不嚴重,孩子再大一點做個手術就好了,但兩家人還是很難過,心里一直別扭著,為啥生出了“豁嘴”的孩子。 “唇腭裂”這個名詞為大眾所熟知大概是因為天后王菲跟李亞鵬的女兒是個唇腭裂患兒,其實,著名導演馮小剛與前妻生的大女兒馮思羽(原名馮思語)出生時,是先天腭裂。 (網絡圖) 唇腭裂一般指腭裂,兔唇則指唇裂,兩者可并發,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新生兒出生缺陷,根據中國出生缺陷檢測中心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466所醫院每年40萬-70萬新生兒的檢測結果顯示,1988年-1992年非綜合性唇腭裂發生率為1.625‰,其中唇裂發生率為1.4‰、腭裂發生率為0.225‰。
1 、小嬰兒的稀便 吃母乳的月娃娃,大便經常是金黃色的稀糊狀,天天排便次數多少不等,大多1~4次,也有的7~8次,甚至更多一些。只要寶寶精神好,吃得好,體重增長正常,大便和平時比較沒有太大的區別,就不能把這種稀便當成腹瀉處理。寶寶排稀便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母乳完全符合寶寶的生長需要,非凡輕易消化和吸收,所以大便就呈現為均勻的稀糊狀。有的媽媽認為寶寶是因為吃母乳導致拉稀的,硬要添加一些奶粉。這樣做寶寶的大便次數倒是減少了,可是卻輕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發生便秘。媽媽的乳汁是最好的嬰兒食品,4~6個月的小寶寶最好純母乳喂養,不需要添加任何輔食。假如母乳實在不足,再添加些配方奶。 2、呼吸忽快忽慢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自己的小寶寶喘氣不太均勻,時快時慢的,偶然還會深深地吸一口氣,媽媽為此擔心不已。其實,這在新生兒中很正常。新生寶寶鼻咽部和氣管狹小,肺泡適應性
什么是母乳性黃疸 一般新生兒黃疸2-3周便會消退,但以母乳為主的寶寶,則會持續1-2個月。這是因為寶寶喝下母乳后,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而產生脂肪酸。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造成黃疸的持續,這個現象就叫做母乳性黃疸。約有10-15%以喝母乳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爸媽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發育和成長不會有任何影響,可以按照以前一樣,繼續給寶寶喂養母乳。 母乳性黃疸的原因 其發生的原因目前認為主要是因為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有關,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測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黃疸患兒媽媽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黃疸患兒媽媽母乳中不飽和游離脂肪酸的含
新生兒生病的表現 1、新生兒的各種疾病當病情較重時,都可以出現全身癥狀,最突出的是"三不癥狀:即不哭、不吃、不動。正常新生兒哭聲響亮(尤其是饑餓時),病情較重時哭聲較弱或不哭;不肯吃奶,勉強吃下后容易嘔吐;精神萎靡、少動或不動、嗜睡或睡眠時間比平時長。 2、新生兒患病時除全身癥狀外,亦有各系統疾病的特殊表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常有發熱、鼻塞和咳嗽等癥狀,鼻塞嚴重時需張口呼吸,因此吃奶時常哭鬧不安;患新生兒肺炎時出現呼吸急促和口吐白沫等癥狀;消化系統疾病則表現為嘔吐、腹瀉、腹脹或便秘。 3、正常新生兒的皮膚嬌嫩,呈淺紅色,口唇呈深紅色。患病時可能出現:○1黃疸,雖然正常新生兒在生后3-10天可以出現生理性黃疸,但這種黃疸色不深,也不影響小兒食欲和精神狀態,如果黃疸比較深,或突然加重,或出生后10天仍持續不退,就可能是疾病的表現,需要就診。○2粘膜、唇
1、媽媽們可以給寶寶增加一些營養 比如多給寶寶喝一牛奶,還有一些保健品也是可以嘗試一下的。當然了,也要適度,不要過多的給他喝,不然如果引起了腹瀉也是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 2、媽媽們也要看寶寶們的睡眠是否充足 因為睡眠是寶寶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課,而寶寶睡眠的不充足,可能會對他的生長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寶寶的睡眠的時間不足也可能是太瘦的一個原因。 3、寶寶平時是不是經常會拉肚子 如果這樣就說明寶寶的腸胃消化系統可能不太好,而這會影響寶寶對營養成分的吸收。這種時候就需要去醫院接受一下治療,只有正常的消化系統才能正常的成長。 《兒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表示,新生寶寶體重偏輕一定要盡早給寶寶補鐵。 該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體重如果在2到2.5公斤,應及時
目錄: 1、單純母乳喂養 2、活動能力增加 3、不定時飲食 4、食物選則不當 5、時間太急促 6、餐前零食多 7、水分攝取多 8、壓抑壞情緒 9、不良習慣 10、疾病麻煩多 1、單純母乳喂養 一歲以后,母乳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身體發育需求了,單純的母乳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所以要做好母乳、輔食以及其他食物的合理配比。 2、活動能力增加 寶寶慢慢地會走了,活動能力不斷增強,需要更多的食物來補充體力,有時會因為父母的忽略而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所以要計劃添加足夠熱量的食物。 3、不定時飲食 寶寶需要有規律的喂哺,等到餓了再喂,寶寶的胃口已經受到了傷害;有時飲食時間延遲過長,也會讓寶寶的胃口沒了知覺
退燒的藥方其實很簡單,一共只有三味藥:蠶砂、竹茹和陳皮。 蠶砂雖然是中藥,但是日常生活也常用到。它可以做成蠶砂枕頭,好多百貨商場里邊都有賣的。睡覺用這種枕頭可以清肝明目。蠶砂枕頭里邊裝的一粒粒黑色的像小沙粒一樣的東西就是蠶砂。 蠶砂又叫做蠶矢,就是蠶的糞便。聽起來有些不潔,其實養過蠶的人都知道,蠶是非常干凈的動物。它的一生都待在養蠶的竹匾里,只吃新鮮的桑葉,完全不沾人間塵土。所以蠶砂其實就是桑葉的殘留物,沒有什么異味的。 蠶砂入肝經,可以祛風、活血;入脾經,可以燥濕、止瀉;入胃經,可以和胃、化濁。這些作用綜合起來,在這個方子中,就能退燒、止吐,還能解除由于感冒發燒引起的頭痛和全身疼痛。 竹茹,一般人可能聽著陌生,其實它就是竹子的中間層。把竹子最外面一層綠色的皮刮掉,露出里邊青白色的部分,把它一條條刮下來晾干就是中藥竹茹了。 竹茹的作用是
卵圓孔未閉合的原因: 卵圓孔未閉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容易導致心臟泵血不足所以導致嘴唇發黑。 而嬰兒時期的卵圓孔未閉能夠不需要進行治療,但是如果缺損較大,最好進行治療。 1、發育異常 先天性心臟病是由于在胎兒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致的心臟血管畸形,心臟卵圓孔未閉是小兒時期最常 見的心臟病。 2、遺傳是主要的內因 如果是動脈導管未閉可以用消炎痛治療3天試試,小的卵圓孔未閉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關閉。建議先不要緊張,待孩子再長大之后再看看。 3、媽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 如果媽媽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接觸過射線或吃過一些有損胎兒發育的藥物,就可能會增加卵圓孔不閉合的機會。 因此孕婦應該避免上述情況發生。超聲在診斷新生兒卵圓孔未閉方面有方便、無創、準確性高、可反復檢查的優點,可為臨床診治提
目錄: 1、卵圓孔未閉有什么癥狀? 2、什么是卵圓孔未閉? 3、卵圓孔未閉的危害 卵圓孔未閉有什么癥狀? 卵圓孔未閉是目前成人中最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異常,在正常人群中約4人中即可檢出1人患有此病。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卵圓孔未閉一般不引起兩房間的分流,對心臟的血流動力學并無影響,因而認為“無關緊要”。 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卵圓孔未閉與不明原因腦卒中患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這是因為通過未閉的卵圓孔 下列栓子可進入左心系統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 ①下肢深靜脈或盆腔靜脈的血栓; ②潛水病或減壓病所致的空氣栓子; ③手術或外傷后形成的脂肪栓子。而且對于發生過血栓事件的卵圓孔未閉患者其再發的危險性依然
目錄: 新生兒黃疸的危害 什么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吃什么藥 新生兒黃疸的危害 生理性黃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兒的肝臟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隨著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加強,黃疸會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黃疸,爸媽一般不需要額外的護理。在孩子黃疸期間可以適量多喂溫開水或葡萄糖水利尿,黃疸很快就能退去,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嚴重的病理性黃疸可并發腦核性黃疸,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后遺癥,甚至死亡。爸媽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當出現特殊情況時,應及時送往醫院,請求醫生的幫助。 什么是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主要癥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欲不振、不安
目錄: 1、生理性黃疸 2、溶血癥 3、感染或敗血癥 4、病毒性肝炎 5、先天性膽管閉鎖 6、其它溶血性貧血 新生兒黃疸的癥狀表現 1、生理性黃疸 出生后2~3天出現,4~5天最顯,7~10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好,未成熟兒黃疸可能較重,可持續2~3周。成熟兒血清膽紅質多<12mg%,未成熟兒可<15mg%。如每日增加>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黃疸及黃疸較重者,應視為異常,宜進一步查明原因。 2、溶血癥 因母兒間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黃疸出現早且重,常伴貧血,水腫及肝脾腫大。查父母、患兒血型及母血特殊抗體和患兒膽紅質含量即可確診。 3、感染或敗血癥 大都有感染病灶,伴發熱及
嬰兒血管瘤怎么治療? 寶寶的血管瘤很常見,是先天性的。大多數會自行消失,但是也會有不消失的。對于寶寶的血管瘤不要用手去壓,血管瘤就是怕手壓的。血管瘤的治療有以下的方法: 1、手術治療 適用于局限的、面積不大的體表血管瘤,且術后不會影響美容者。臨床觀察發現,手術后,血管瘤的復發率約為5%,但草莓狀血管瘤術后復發率較低。對于那些有血管瘤綜合征者(即各種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全身有出血傾向者),更應積極準備亞急診手術。 2、冷凍引錄治療 此種方法用于血管瘤自然治療源于年代(小范圍表淺病損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揮發造成的強低溫(-℃),通常狀態下,低于-℃將病損區皮膚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圍組織成功冷凝,使其細胞內形成冰晶并導致細胞破裂解體死亡,再經過知識機體修復過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會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療專業后常留下
新生兒血管瘤癥狀有哪些? 血管瘤多發于嬰幼兒,是一種良性的腫瘤,但是也要引起父母們的注意。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嬰兒患上血管瘤的癥狀。如果發現有這些癥狀,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哦。 1、草莓狀血管瘤 該癥狀是患兒血管瘤常見的癥狀,多是由于環境、飲食等因素等引發的該病。該病會在患者全身的各個部位病發,發病初期病患區多為大小不等的紅色點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紅點逐漸融合成片狀,該類型常見血管瘤的癥狀多為紅色突出于正常皮膚的病患區。 2、蔓狀血管瘤 該類型的瘤體侵犯皮膚時會可引發局部的潰瘍,進而導致出血感染,使其潰瘍面長期無法愈合,并且因為動脈短路 導致病變處的皮膚無法得到正常微循環供應的營養物質,致使局部的皮膚發生退化、壞死。 3、鮮紅斑痣 鮮紅斑痣稱為葡萄酒色斑,人們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