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出牙規律
小兒正常出牙順序是這樣的,先出下面的二對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后是上面的緊貼中切齒的側切牙,而后是下面的側切牙。小兒到1歲時一般能出這八顆乳牙。1歲之后,再出下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緊接著是上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而后出下面的側切牙與第一乳磨牙之間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后是下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共20顆乳牙,全部出齊大約在2-2.5歲。
如果小兒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可能會是佝僂病的一種表現。嚴重感染或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也會出牙遲緩。
出牙的時間和速度是反映寶寶生長發狀況的標志之一。雖然由于氣候、生活水平、體質等方面的差異,嬰兒出牙的時間略有不同,但如果超過1周歲仍未有牙萌出的,則應請醫生診治,以排除疾病情況。
牙齒發育時期需多種礦物鹽,如鈣、磷、鎂、氟和維生素類,若孕婦從飲食中攝取的礦物鹽不足,造成孕婦體內維生素D缺乏,就會影響胎兒牙胚的發育,使寶寶出牙延遲,因此,孕婦應多吃綠色蔬菜和豆制品類,并經常曬太陽。
寶寶患了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會妨礙乳牙的發育和生長,佝僂病的發生往往與寶寶出生后日照不足有關,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夠促使人體皮膚中一種叫7-脫氫膽固醇的物質轉化為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促進骨骼和牙齒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營養不良往往是由于喂養不當引起的,比如單純給寶寶喂牛奶和米糊類食物,不按時添加輔食,就很容易造成寶寶體內維生素D缺乏和嚴重營養不良,為使寶寶乳牙正常地發育生長,就應防治佝僂病和營養不良。
第一、做到合理喂養。及時給寶寶添加輔食,如餅干、饅頭、蔬菜、水果等,既補充營養,又有助于乳牙的發育。
第二、多曬太陽。冬季出生的寶寶,2個月即可抱出戶外活動,曬太陽的時間夏季宜在早晨,冬春季可以在午后。應盡量暴露皮膚讓陽光直曬,寒冷季節可只露出面部和雙手。曬太陽時要注意保護眼睛,可用紗巾或帽子等物遮擋一下。夏季曬太陽應注意防止皮膚灼傷,可以在陽臺或樹蔭下活動;冬季要避免著涼而感冒;屋內曬太陽應打開窗戶,因為紫外線不能透過玻璃。
治療佝僂病除了曬太陽,還應服用維生素D和鈣劑。
出牙晚不一定是鈣"出錯"
好多媽媽常會有這樣的問題:寶寶10個月了還沒長牙,會不會是因為缺鈣所致。專家解釋:出牙晚不一定是缺鈣,與遺傳也有很大的關系。
孩子出牙時間的早晚,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的。通常孩子在出生6~7個月便開始長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個月便開始長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個月左右才萌出,個別孩子要到1歲以后才長出第一顆乳牙,這種情況與嬰幼兒時期骨骼生長的快慢有關。
出牙有哪些癥狀:
出牙晚說明孩子骨骼生長較緩慢,出牙早說明孩子骨骼生長較快,當然這是相對而言。只要不是由于缺鈣或疾病所致的出牙晚,一般來說是不會影響今后骨骼的生長發育的。孩子的長高主要是靠長骨(四肢骨)的生長,長骨的生長主要是在骨干兩端的干骺端和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