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人生的開端,寶寶要學習的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動作的掌握,包括抬頭、翻身、扶坐、獨坐、爬、站、走等。這些基本動作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每掌握一個基本動作,寶寶向寬廣的世界就又邁進一步!
當寶寶生長到第二年,就可以從走發展到跑、還能做簡單的跳躍動作了;相信嗎?到了第三年,雙腳跳、騎三輪腳踏車、踢球……,都將難不倒你的寶寶哦!
寶寶從剛開始的躺臥,到用軀干支撐學會坐,到四肢協調去爬行,再到會站立、走路,這些動作的學習小看不得,它不僅是寶寶未來的肢體動作發展的基礎,還有利于其他智能的全面提升。
要知道,寶寶出生的這頭幾年,正是他一生中最關鍵的時期。別看他是個小不點,他可是一塊擁有超強吸收力的“海綿”,你給他多少,他都能吸收進去,激發出他小小身體里蘊藏的巨大能量。越早對寶寶進行身體運動方面的訓練,對寶寶智能開發的作用就越大。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運動。
Questions&Answers
Q:同事的寶寶偶然被醫生診斷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而他們在之前卻一點不知道。請問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嬰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A: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若在1歲以內能明確診斷并治療,絕大多數能治愈。爸媽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初查:
1. 看紋路:髖關節脫位時,大腿、小腿與對側不相稱,臀部寬,大腿根部(腹股溝)褶紋不對稱,患側短或消失。洗澡時,最方便查看了。
2. 彈出試驗:寶寶安靜時,使雙下肢伸直交叉,用向下、向外的直接壓力作用于大腿的長軸上,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有彈出的感覺。
3. 外展試驗:輕柔地外展屈曲的髖關節以判斷股骨頭是否能復位或脫出。
如果發現以上異常的表現,應到寶寶醫院骨科檢查,以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Q:寶寶爬久之后難免會磕壞這磨破那,而且寶寶的皮膚很稚嫩,沒爬多久就會發紅。有沒有什么妙計可以防止這些情況發生呢?
A:首先,要給寶寶足夠并且是舒適的爬行空間,比如一張大床或是家里擺設較少的房間。
爸媽可以在地板上鋪一塊毯子,也可用泡綿拼板為寶寶拼出一塊地方供他學爬用。其次,寶寶會爬后,探索欲會很強,會開始想辦法拿比較遠的東西,所以,只要是寶寶夠得到的地方,都必須盡量維持“空曠”。
Q:我的寶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