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早產兒的護理與喂養
1.耐心喂養:喂養是生長發育的基礎。由于瘦小的嬰兒生后即經歷了痛苦的磨難,各方面能力較正常嬰兒差,表現為吃奶的力氣不足。由于孩子嘴小,應選用適宜的奶頭;由于吸吮力氣不足,應耐心喂養。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需要30~40分鐘。而且,喂奶期間孩子經常會睡著。可以撫摩耳部弄醒孩子,完成喂養。由于控制胃部入口處的賁門肌肉發育不成熟,很容易出現喂養后的嘔吐現象。遇到這種現象時,應將孩子置于側臥位。這時,一側嘴角處于低處,口腔內存留的嘔吐物易于流出口腔。
2. 預防接種:當孩子體重達到2000克時,可以考慮實施預防接種。由于孩子出生體重不同,經歷的疾病過程也不同,達到2000克的早晚差異較大。今后的預防接種程序只能因人而異,由醫生為您的孩子制訂特殊的預防接種時間表。家長應該根據這特殊的時間表到當地保健部門為孩子進行接種。
3.家庭用藥:由于早產兒出生時發育不成熟,生后孵育治療過程會促進器官功能逐漸成熟起來,可仍然會存留一些問題。比如:貧血、骨發育不良(如早產兒佝僂病)、慢性肺功能異常(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視力發育異常(如早產兒視網膜病等。由于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孩子出院回家后會服用或吸入一些藥物。給小嬰兒喂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醫生的許可下,可以將一些藥物隨奶同時喂入,這樣可以保證藥物的服用。
4. 生長發育發育評估:由于早產兒出生體重差異很大,如何評價他的生長發育以前是一件較難的事情。現在有早產兒生長發育曲線圖,可以幫助我們作出正確評估。曲線圖的橫坐標是出生時的實際孕周。當孩子生長達到媽媽的預產期——40孕周時,可以改用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曲線圖。使用正常嬰兒生長發育曲線圖時,應注意采用矯正月齡進行評估。
1、矯正月齡=出生后月齡-(40-出生時孕周),例如:孕周只有32周的小寶寶,現已出生3個月,他的矯正月齡=3-(40-32)/4=1個月。這時可將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與正常嬰兒生長曲線表中1月齡進行比較。矯正月齡使用到孩子滿24個月(2歲)時。
2、早產兒的生長標準以矯正月齡為準。不能以出生后的時間為準。例如:今天的日期是7月1日,孩子出生日期是5月1日,預產期是6月1日。
3、生長標準按預產期計算、按1個月孩子的生長發育評價,不能按2個月孩子的標準評價。有一部分孩子喂養到位,“長勢”良好,通常很快就可以追上同齡孩子,有一部分孩子則始終處于同齡孩子發育標準最低限,多數孩子在2歲左右可以趕上同齡孩子的身高和體重,少部分達不到的,家長也不要在喂養方面急功近利,順其自然。
4、隨著機體各器官發育成熟,早產兒與正常孩子的差距也會逐漸縮小。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