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這個時間段陰雨潮濕,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而乍寒乍暖的的天氣也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等。春季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腦等疾病多發的季節。
清明以后,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如精神病,關節炎,哮喘等等,有慢性病的人在這一段時間內要忌食易發病的食物,如海魚、海蟹、海蝦、竹筍、毛筍、咸菜、公雞、羊肉等,以免舊病復發。
春季進補的原則:
1、春季濕度相對冬季要高,易引起濕溫類疾病,所以進補時一方面就健脾以燥濕,另一方面食補與藥補也應注意利濕滲濕。
2、中醫認為“春以胃氣為本”因此應改善和促進消化吸收功能。不管是食補還是藥補,都應有利于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以保證營養能被充分吸收。
3、針對原有慢性疾病患者的虛證,給予有關的食療與藥補。
4、食補與藥補補品的補性都應該比較平和,除非有必要,否則不能一味使用辛辣溫熱之品,以免在春季氣溫上升的情況下加重內熱,傷及人體正氣。
春季食補方法
根據春季的特點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膳食計劃,適當地選用一些扶助正氣、生發元氣的食物,以開發人體之陽,強壯精力。
在飲食上應該由冬季的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在春季膳食調配上,注意食量的調控。
一是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如春筍及菠菜、芹菜等各種綠色蔬菜。
二是在動物性食品中,少食肥肉等高脂肪的食物,應注意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雞蛋、大豆及豆制品。
三是春季是新鮮果蔬大量上市的季節,每天都應吃些蔬菜水果,總量不少干500克。四是主動飲水,可以有效地降低血黏度,起到“內洗滌”的作用。
春季食物以選則一般性調補食品為宜,如雞肉、雞蛋、瘦豬肉、紅棗等。不僅可改善慵懶的體質,還可充沛體力。然而,對于身體明顯虛弱的人,則需要選擇適當的滋補中藥來調養,如西洋參、龍眼肉、黨參、黃耆等。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