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這也宣告,在苦熬初伏、中伏和末伏后,一年當中最悶熱的“伏天”結束了。
處暑過后還會熱嗎?
處暑日過后還會熱。一般要到白露節氣氣溫開始轉涼,民間流傳“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的說法,說明在白露日以后還有人赤膊。
處暑是華南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
處暑以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日較差增大,晝暖夜涼的條件對農作物體內干物質的制造和積累十分有利,莊稼成熟較快,民間有“處暑禾田連夜變”之說。黃淮地區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割,這時的連陰雨是主要不利天氣。而對于正處于幼穗分化階段的單季晚稻來說,充沛的雨水又顯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時灌溉,否則導致穗小、空殼率高。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