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營養品讓媽媽們望而卻步,國外的營養品備受媽媽們親睞。代購成為媽媽們購物的一種新方式。但是,對寶寶來說,海外代購實則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代購,已經成為不少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化妝品、護膚品、名牌包包,甚至寶寶的奶粉、輔食、紙尿褲都成了媽媽們網淘代購的商品。但是,對寶寶來說,海外代購實則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兒科主任張思萊在微博中表示,海外嬰幼兒食品、營養品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寶寶的身體狀況。例如:日本奶粉中含碘量低,不適合中國嬰兒食用。日本的嬰兒配方奶粉含碘量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日本國民吃海產品、海鹽多,不怎么缺碘。但對于中國內陸地區和缺碘地區就不合適,除了碘外,日本的配方奶粉里鋅含量也低,因為日本人吃海產品吃得多,而海洋里的貝殼類食物含鋅較高,所以奶粉里的鋅含量就低。因此,專家建議媽媽們謹慎選擇從國外代購的寶寶的營養類產品。
盲目代購嬰幼兒營養產品風險高
風險一:國情有區別,營養產品有差異
目前,很多媽媽都會選擇網淘歐洲代購的嬰幼兒奶粉。而歐洲奶粉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微量元素含量達不到我國標準,其中鈣、鐵、鋅尤為突出。因為歐洲人的飲食結構和中國人不一樣,居民整體體內鈣、鐵、鋅等營養素儲備相對多,且歐洲母親通過膳食攝取的鈣、鐵、鋅相對充足,能夠通過母乳傳遞給孩子,因此在微量元素的添加上要求不高。而我國規定,每100克奶粉中應含鋅2.5—7.0毫克,含鈣300—600毫克,含鐵大于等于6毫克,歐洲奶粉是遠遠達不到這一標準的。對此,專家建議:代購海外產品時應注意其中含有的營養素是否符合本國標準,是否會影響孩子發育。
風險二:火眼金睛識假貨
有報道稱,2010年某網站上的日本名牌嬰兒奶粉總銷量,竟然超過了日本該品牌奶粉的年產量。有消費者認為,在購買時代購方都展示了購物小票,產品應該是真。但是,很多買家并未收到小票原件,這就存在一張小票重復使用甚至代購方自買收銀機打印小票的可能;另外,香港、日本等地超市和藥妝店一般都對顧客單次購買量有限制,那代購者們好幾千罐的月銷量又是如何進貨的呢?
風險三:質量問題無法獲得保護
代購海外原裝進口的營養產品,除了可能存在營養含量不適合中國孩子和假貨的問題外,更大的隱患在于無法提供中華人民共和國入境檢驗檢疫合格證,衛生質量和安全性無從保證。如果遇到原產國召回、爆出食品安全事件時,媽媽們也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媽媽們是否選擇代購的方式購買孩子的營養產品,還得綜合自己的情況考慮。與其采用代購購買“底細不詳”的產品,還不如選擇本土市場的一線大牌產品,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更有保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