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坎坷經歷讓她成熟而堅強
湯唯曾在短短4年中,就經歷了人生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2006 年初,她是成千上萬北漂大軍中的一員,還是經常混跡于小劇場的文藝女青年。她的人生因為被李安選中成為王佳芝而完全改變,一夜成名,舉家北遷。同時,她也被成名的銳利鋒芒所傷,在大紅大紫之時突然從公眾視線中消失。
然而,正是她的坎坷經歷,讓她成熟淡然優雅。
2010年3 月21 日,湯唯和張學友主演的影片《月滿軒尼詩》成為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湯唯一身素色碎花小裙,低調踏上紅毯。
湯唯已經足足3 年沒拍任何新片,也絕跡于各種商業活動。她的上一部作品,也是第一部作品,是李安的影片《色戒》。
每個人和另一個人中間,都有一條軒尼詩道
隨便扎個馬尾,高挑的湯唯就走上了香港《月滿軒尼詩》首映的紅毯,沒有性感的衣衫,沒有出挑的顏色,沒有珠寶,沒有濃妝。
每次湯唯接受專訪,導演岸西總會陪伴左右。岸西曾經是《甜蜜蜜》、《男人四十》等多部經典愛情電影的編劇,也曾經執導過影片《親密》。遇到湯唯被媒體圍攻時,她就會開開玩笑,岔開話題。岸西一直否認影片《月滿軒尼詩》是為湯唯量身定制。多年前她就寫好了劇本,也給好幾個導演看過,但別人都沒興趣,岸西就決定自己來拍。張學友是最先確定的演員,他曾經在岸西編劇的《男人四十》里,有過令人動容的表現。
正在四處找女主角的時候,安樂電影公司的老板江志強提議:“你要不要見見湯唯?”岸西的第一反應是:“她是外省人,我拍的是一個廣東話的電影。”江志強堅持:“你看看再說。”
岸西和湯唯見了3 次面,就確定了女主角。當時,她就覺得湯唯廣東話講得不錯,和角色的性格也很像,都很倔強。唯一不足的是,湯唯的年齡偏小,比張學友小一大截,為此不得不重新修改劇本。
軒尼詩道是香港的主干道之一,它把灣仔區一分為二:北面是填海新造出來的陸地,那里是高級酒店、會展中心;南面就是舊區,老房子和各種店鋪林立。在這條典型的香港街道上拍戲,湯唯有2 個多月時間,白天做“馬桶西施”,晚上去茶餐廳吃飯。
“每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中間也有一條軒尼詩道,可能過得去,可能過不去。”岸西說。電影里,湯唯和張學友扮演的愛蓮、阿萊生活在軒尼詩道上,兩人心中各有愛人,又迫于家人壓力來相親,從抗拒,相識,到成為好朋友,最后決定牽手。
影片延續了岸西式愛情的清淡和溫暖,但戲點并沒完全壓在湯唯身上,角色的戲劇性變化也不強。只是湯唯這次出鏡異常低調,她幾乎素顏,穿最普通的T 恤、牛仔褲,撅嘴、做鬼臉,張開嘴大笑,掉眼淚……喜怒哀樂皆現。
《好萊塢報道》評論該片讓人忘記了湯唯以前的角色,“她就是一個鄰家女孩。”
岸西在拍完這部片子之后,逢人就會說:“湯唯太可愛了,我都把她當我的女兒了!”
湯唯也把導演岸西變成了自己的“姐妹淘”。在攝影棚拍照時,湯唯穿著夾克,擺出一些酷酷的表情,岸西就在旁邊喊:“哇,你好朋克啊!”湯唯就很自然地用粵語和她打趣,還配合些更夸張的動作。
輪到和岸西一起拍合影,湯唯一上去就從背后熱情地抱著導演的肩膀,把自己的下巴放在她頭上。岸西都要尖叫:“哎呀,你都快把我的白頭發擠出來啦!”而當年,湯唯曾經在上海的“色·戒”發布會上,不顧阻攔,花了1 分鐘的時間,當眾幫導演李安拉上大衣拉鏈。第二天,她就成為所有媒體的頭條。
“我還不習慣穿高跟鞋”
拍照的時候,湯唯習慣性地抱著自己的胳膊,雙腿交叉站著。
“這個動作很有防御性。”記者說。“對,據說這樣是缺乏安全感。但這樣真的很舒服,這雙高跟鞋實在太高了,我這么站就穩定多了。”湯唯說。
身高171 厘米的湯唯習慣穿平底球鞋出門。踩上7 厘米的高跟鞋之后,她就像個搖搖擺擺的企鵝,要張開雙臂,才能一步步艱難地往前走。一邊走,還要一邊調侃自己:“這種感覺,真像是小時候偷穿媽媽的高跟鞋。”
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上,連續兩天她都要出席各種宣傳活動。踩著7 厘米的高跟鞋,往張學友旁邊一站,湯唯明顯高出一截。張學友指著她自我解嘲地說:“今天,我特意戴了頂高帽來,結果還是沒她高。不過好在,我能站得比她穩、比她久。”果然,沒過幾分鐘,湯唯就已經不自在地對著電視的攝像鏡頭,不停地偷換各種姿勢,改變腳的受力點。
湯唯和章子怡同齡,但相比章子怡,湯唯更像個溫婉的鄰家女孩子。
在拍照現場,湯唯身邊只有一個化妝師、一個造型師以及經紀人。她沒有生活助理,她習慣獨立做事,而且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見到記者,她首先問:“你需要我做什么?”
“可以拿掉項鏈嗎?”有人提議。她急忙動手去拉扯自己的衣服,把項鏈往下拽。在脫靴子的時候,實在有難度,她才會求助經紀人:“你要幫我一下,這個鞋很難拔下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