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園焦慮老師教你幾招
典型案例
開學第一天就做“小逃兵”
爺爺帶子昊去家附近的一家幼兒園報到,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小朋友,子昊一下子變得膽怯了,死死地拽住爺爺的衣角,不愿進校門,老師走過來準備帶他進去,他卻哇哇大哭起來,臉漲得通紅。爺爺不忍心看孩子這樣,只得帶他回家,第一天上學,子昊就做了“小逃兵”。
第二天,爺爺費盡口舌終于把他送進幼兒園,等下午接時卻發現他滿臉沮喪。“老師不讓我亂動,說我再哭就要給我打針。”小子昊向爺爺訴說委屈,不愿再去幼兒園,爺爺有些后悔以前對學校考察不周。到第三天,子昊發低燒,爺爺干脆不讓他去學校了,就這樣,小子昊在人生的第一道坎前就敗下陣來。
得到承諾才去幼兒園
3歲的苗苗正式去幼兒園了,開學第一日,她還是蠻興奮的,媽媽沒費什么事就將她順利送入幼兒園。可是第二天早上,她卻賴著這不想去,“幼兒園一點都不好玩,媽媽騙人。”可不能讓孩子打退堂鼓,苗苗媽開始給她講道理,最終軟使硬磨地將她帶去幼兒園。
可是以后,每到上學的時間,苗苗就開始找茬,什么肚子疼、耳朵疼、鞋夾腳……這時,奶奶就哄著:“寶寶乖,好好上學,奶奶給你買漂亮的玩具。”在各種承諾誘惑下,苗苗不排斥上幼兒園了,可是,又多了一個毛病,就是每次上學都要講條件,這讓媽媽很頭疼。
名師解答
深究原因,對癥下藥
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面臨一個陌生環境,要從個體生活過渡到有規律的集體生活,必然會產生很多不適應,不愿意去幼兒園,這是一個常見現象,家長需要做的是深究原因,對癥下藥。
有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較差,對于上廁所、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能力都沒有掌握,因此會感到恐慌不安,家長要注意提前培養孩子的這些基本能力。有的孩子是因為碰到語言障礙,比如他只會說普通話,而班上很多同學都說粵語,致使他不能順利和其他孩子交流。幼兒園的老師一般都是雙語交替教學,保證每個孩子都能聽懂,此外,年齡越小,學習語言天分越高,在這方面,家長不必過于擔心。還有的孩子因為性格內向等原因,不能及時融入團體,家長和老師都要盡快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讓他不感到孤單。
將孩子放心地交給老師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哭鬧,就不忍心離開,這只會增長孩子的依賴心理,家長應該放心地將孩子交給老師,相信他能做好一切。一般來說,在老師的努力下,兩三周之后,他們都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對于家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堅持來幼兒園,不要中斷,持之以恒,養成習慣。另外,家長也要及時來接孩子,不要讓他有被拋棄的感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