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藥吃的時候要喝很多水,有的藥吃的時候不能喝太熱的水。其實吃藥的時候喝水挺講究的。中山大學第六附屬醫院藥學系主任李曉燕給出專業建議。
吃藥時應該喝多少水?
李曉燕介紹,用水服藥,使藥物更順利地進入胃,從而被吸收到身體各器官組織發揮作用。一般來說,患者可以在服藥前喝一口水來濕潤喉嚨,然后在服藥前喝 200~400 毫升水,加速藥物通過咽和食道進入胃,進而增加胃的排空率,使藥物更快到達小腸,加快藥物吸收。
然而,有些藥物需要大量飲用水或少量飲用水來保證其療效。
● 需要大量飲用水的藥物
刺激消化道的藥物:服用時應增加送水量,以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如四環素類抗菌藥物、補鐵劑等。
導致泌尿系統損傷的藥物:如喹諾酮、磺胺、抗病毒藥物,代謝物容易在尿液中沉淀不溶性結晶,可導致泌尿系統損傷、結晶尿、血尿、尿痛等,大量飲用水可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藥物濃度,避免沉淀結晶損害腎臟。
鹽瀉藥、解熱鎮痛藥:如硫酸鎂和含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應及時補充腹瀉或出汗流失的水分,防止水鹽代謝紊亂。
膠囊類藥物:膠囊易粘附在胃壁上,溶解的藥物不能均勻分散,導致局部濃度過高,刺激胃粘膜。
此外,可能引起口干的藥物(如阿托品、山東堿等),服用后需要多喝水緩解口干;服用抗痛風藥物時,也應大量飲用水,降低黃嘌呤結石和腎尿酸沉積的風險;服用腎結石后,還需要大量飲用水沖洗尿道,稀釋尿液,降低尿中鹽濃度和尿鹽沉淀的風險。
● 不宜立即飲用或少量飲用水的藥物
抗酸、保護胃粘膜的藥物:進入胃后,會變成無數不溶性的小顆粒,覆蓋受損的胃粘膜表面,如粉末,保護其免受胃酸侵蝕,服藥后不宜立即飲用水。如施林顆粒、硫糖鋁等。
消化道粘膜保護劑:如蒙脫石散,吸附力強,可均勻覆蓋整個腸腔表面,吸附致病微生物。
此外,止咳糖漿粘稠。服用后,藥物可粘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服用后不宜立即飲用水;苦味健胃劑復方龍膽酊利用其苦味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服用后不宜立即飲用水。
吃藥時應該喝哪種水?
● 不宜用熱水服用的藥物
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他命B等,遇熱后容易被氧化還原分解,失去療效。
助消化: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多酶片等。這些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熱后會凝固變性。
活疫苗:如小兒麻痹癥糖丸,含有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服用時應用冷開水服用。水溫過高,疫苗容易滅活,不能免疫身體,預防傳染病。
含活性菌類藥物:如復方乳酸菌營養劑、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等,熱后活性菌容易受損。
● 用淡鹽水服用的藥物
鹽也是中藥, 味咸寒, 具有清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咸味, 另外,可引藥入腎, 又可利用鹽的寒性, 清火腎陰虛、虛火患者。六味地黃丸、金鎖固精丸、四神丸、黑錫丹、大補陰丸、左歸丸、左磁丸、虎潛丸等, 最好用淡鹽水送服。
特別提醒:禁用礦泉水和茶
茶含有大量的單寧,礦泉水中有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容易與藥物中的蛋白質、生物堿和金屬離子相互作用,降低療效。因此,盡量避免使用礦泉水或茶。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簡文楊 郭敏琪)
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一點尋求記者、報道和幫助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點情報站,全省600多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待您報道!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