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那不是,如何教好孩子?在父母眼里,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必然會變成一棵大樹。長為大樹的過程中,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比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和習慣,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我,積極爭取表現。
指南43:教育孩子獨立,不能舍不得。
指南44:培養好習慣,培養好性格,從小教開始,從小事開始。
指南45:告訴孩子不要斤斤計較,鉆牛角尖。教孩子學會原諒和寬容。誰對誰錯?原諒就是答案。
指南46:很進步,一分也是進步。孩子,你不笨,但你還沒學會。
指南47:鼓勵和肯定是成長所必需的雨露和陽光,培養自我意識,教育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指南48:如果孩子大聲說不,應該為他高興,鼓勵他,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拒絕成年人的要求。
指南49:不要把謙虛和自我表達混為一談,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傳達熱情,教孩子敢于站起來,敢于唱歌,敢于說話。
自由大于限制
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發展將是無限的。在德國父母看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既不屬于父母,也不依賴父母。他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獨立的思維。因此,德國的孩子大多以自我獨立發展為成長目標。作為父母,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指南50:看到自己孩子的特點,也要看到別人孩子的特點,記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比較兩個孩子的優缺點,會讓孩子失去自己。
指南51:不要將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貶低孩子,會讓孩子的信心歸零!鼓勵孩子向別人學習,而不是貶低孩子。
指南52:避免父母主導的教育方法,避免更多的教育方法,遵循個性,兒童也應因材施教,不同的兒童需要不同的教育計劃。
指南53: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學會對自己負責,父母偷孩子的日記,等于侵犯孩子的自由!接近自然,自由放養的孩子,視野更開闊!
指南54:孩子要放養,不要圈養。
指南55:做決定前要思考,做決定后要負責,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培養意見。
自控比控制好
從小就建立了財務管理的概念,教孩子們節省第一桶黃金。德國人很富有,但絕對不奢侈,所以德國的年平均消費不是很高,這主要是由于德國父母從小就教育他們的孩子。在這種教育下,德國兒童從小就養成了一個很好的財務習慣:不花零花錢,隨時去銀行存錢,即使玩游戲也很經濟。
指南56:與其多給錢,不如學會用錢。
指南57:二手市場體驗,讓孩子學習交易常識,舉辦兒童舊貨市場,讓孩子體驗交易過程。
指南58:在游戲中浪費,在現實生活中浪費。你知道導彈的價格嗎?玩游戲也要抓住機會教育!
指南59:擁有自己的賬戶,存自己的零花錢,為孩子開立銀行賬戶,從小學會計劃金錢,發紅包V.S對賬簿理財觀:教育孩子記賬力量大!
指南60:讓孩子知道多花錢屬于父母。
指南61:在買東西之前,你應該想清楚。你不能再要錢了。帶孩子去銀行存錢,感受儲蓄的氛圍,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告訴孩子:考慮花每一分錢!告訴孩子:亂花錢是欲望的放縱!
指南62:小時候亂花錢,長大后不懂得節儉。帶孩子去銀行的關鍵不是存多少錢,而是有儲蓄意識。
END
撫養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對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每個家庭都面臨著不同的育兒問題。
當然,德國62條不能完全作為中國父母的標準。畢竟,每個國家的國情都是完全不同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在努力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當我們看這62篇文章時,我們只是鼓勵每個人從中學習,然后看看我們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來處理它們。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