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源:飛鶴
奶粉行業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傲人深V曲線的行業。
2007年,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高達65%,外國品牌有意競爭,無法改變。然而,隨后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急劇下降。2015年跌至31%,北京、上海、廣州只有2%。2020年,國產奶粉品牌的市場份額再次超過60%,與國外奶粉品牌的差距拉大。
中國奶粉走出了多年的低谷,死而復生,背后的原因是復雜的。它不僅包括國家打擊整頓行業、清理和淘汰小車間、加強牛奶來源和安全控制的監管措施,而且與奶粉企業的集體努力分不開開的。以鶴為代表的少數奶粉企業堅持建設產業集群、升級產品、創新技術。
然而,我們也應該感謝《紐約時報》的禮物——巨大的國內市場和持續的消費升級為奶粉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加強中國人民的民族認同感,使國內奶粉獲得了與消費者建立聯系的有力起點。
由于上述原因,中國奶粉經歷了黃金十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高質量發展成為《紐約時報》的趨勢,形成經濟雙循環模式時,國內奶粉依靠什么來開啟未來十年的黃金,繼續保持陡峭的增長角度?只有科技創新。
奶粉從事科技是必經之路
銷售奶粉從事技術是由國家發展、消費者需求、產業發展階段、市場環境、競爭形勢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從國家角度看,十四五規劃明確規定,要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為戰略支撐,加快科技強國建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萍紡妵慕ㄔO需要各行業的共同努力,特別是與國民經濟和民生有關的行業。
從行業來看,中國奶粉行業已經進入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奶粉安全問題已基本解決,牛奶養殖規模達到一定水平,初步顯示了奶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但與此同時,奶粉消費也進入了股市。對于奶粉企業來說,技術是增加品牌價值的最佳手段。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均GDP連續第三年超過1萬美元。受可支配收入增加和奶粉行業本身演變的影響,中國人對奶粉的需求從喝牛奶加速到喝好牛奶。此時,持續兩年多的疫情進一步增強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消費者開始越來越關注奶粉的營養成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疫情期間含有乳鐵蛋白、益生元、核苷酸和維生素C、鋅等提高免疫力元素的奶粉,銷售數據明顯更好。因此,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奶粉企業的產業創新和產品創新勢在必行。
不僅如此,疫情層出不窮,導致乳制品整個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增加,企業經營風險激增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升級迫切需要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敏捷性。
此外,從外部環境來看,歐美一線乳品企業也認識到科技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性。2021年麥肯錫發表的《乳業何去何從?》文章指出,美國乳品公司正在將數字和分析作為解決面向消費者和提高企業效率的工具。其中,30%的乳品企業高管表示,他們正在利用預測性分析技術更好地規劃企業的發展,其中三分之二的乳品企業工廠使用機器人和自動化來提高生產效率。在接下來的一到兩年里,80%的乳品企業高管計劃使用新的數字和分析工具。
因此,中國奶粉企業迫切需要通過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來提高質量和效率,升級產品類別和品牌。
然而,在這股科技轉型浪潮到來之前,當地一些奶粉企業提前布局了科技,卡住了有利地位,取得了成功的成果。
奶粉科技大戰,國產品牌準備就緒
3月28日,中國飛鶴發布了2021年財務報告。財務報告顯示,2021年,飛鶴實現收入227.76億元,再創新高,同比增長22.5%,連續六年保持穩定增長;凈利潤69億元,排除2020年原生態牧業溢價購買收入,同比增長21.2%,明顯高于市場預期;凈經營現金流68.15億元。
當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終端產品價格保持不變時,飛鶴不容易實現收入和凈利潤的雙重增長。
與業績高增長相比,飛鶴的科研創新和可持續增長潛力更值得關注。2021年,飛鶴研發投資4.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5%,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9篇,開展科研臨床試驗2項,獲得授權專利105項,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團隊標準12項。
事實上,飛鶴長期以來一直重視和堅持科技創新。
過去,人們關注飛鶴董事長冷友斌的情感故事,感動他掏空積蓄、賣房、背負巨額債務帶領飛鶴成功創業,往往忽視了他的技術創新基因。事實上,冷友斌畢業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食品專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飛鶴的前身黑龍江趙光農場乳品廠的技術員,并擔任副廠長和廠長。正是他為飛鶴打下了深刻的科研創新烙印。
冷友斌認為,嬰配粉涉及營養元素比例復雜、生產加工工藝等,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食品加工行業。
多年來,飛鶴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母乳研究、體質研究、臨床研究、原材料研發、產品創新、農牧業創新、究、應用研究與技術創新三個方面開展了科研創新。
例如,在母乳研究方面,飛鶴從2009年開始研究中國母乳數據,開發更適合中國嬰兒體質的嬰兒配方奶粉。
2009年左右,飛鶴作為國家863計劃參與者,承擔了黑龍江和北京的母乳收集和檢測任務。借此機會,飛鶴開始建立標準化的母乳采樣和檢測標準,并開始建立企業的中國母乳數據庫。
飛鶴通過十多年持續的母乳研究,確立了兩條技術路線——
中國母乳譜系研究:采用綜述性研究方法對中國母乳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具有特定營養時間或地區代表性的中國母乳營養譜系。
CHMP中國母乳計劃:與以往只將母乳視為營養物質的混合物不同,飛鶴采用多組學分析研究,將母乳視為復雜的生物系統,研究母乳及其代謝過程,以及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
經過幾十年的科研創新,飛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僅2021年,飛鶴就發表了國內首次科研成果,如系統總結了國內首次母乳低聚糖動態變化趨勢,首次將中國母乳代謝與嬰兒生長發育相關,首次揭示不同蛋白質會影響嬰兒的免疫反應和能量代謝。
這些科研創新成果不僅可以幫助行業更好地了解中國母乳,還可以為飛鶴未來設計適合不同地區和階段的精準營養配方食品提供理論依據。
基于上述科研成果,飛鶴確實開發出了市場競爭力強、更適合中國嬰兒的產品。例如,飛鶴在研究中發現,母乳中的脂肪結構非常獨特,70%的棕櫚酸70%的棕櫚酸sn-2位上,sn-一、三位被不飽和脂肪酸占據。這種獨特的結構直接影響嬰兒消化吸收脂肪酸的過程。因此,飛鶴推出了第一款中國乳源產品星飛帆。飛鶴在2020年開發了新一代專利OPO,使SN-棕櫚酸含量達到67%,符合乳源黃金標準,并添加到星飛帆、星飛帆卓睿等產品中。
經過營養創新,星飛帆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飛鶴星飛帆已成為世界上嬰幼兒奶粉市場上最大的單品。
由于論文數量、研發質量、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不斷進步,飛鶴得到了各行各業的認可。自2009年以來,飛鶴共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研項目25個,其中國家重大科研項目17個,占68%。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貝偉團隊、北京大學醫學系、哈佛醫學院、江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團隊等近20支一流專家團隊選擇與鶴合作,繼續圍繞奶粉產業鏈和生命周期進行研究和創新。
飛鶴不僅注重產品的研發,更注重業務流程的數字化。飛鶴作為中國第一批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制造企業,2018年從銷售、物流、內部合作等領域推動數字化升級,然后擴展到整個供應鏈。
例如,在飛鶴的牧場,每頭小牛都有自己的數字身份證 出生證明記錄了免疫、轉移和其他信息。當牛長大后,脖子上還會設置一個含有芯片的項圈,記錄牛的日常飲食、活動、擠奶、牛奶量等數據。即使擠奶,也都是數字化的,擠出的牛奶通過快速冷排系統瞬間冷卻到2-4°C保鮮,自動導入奶倉。
在奶粉生產過程中,所有程序,包括成分、傳輸和交付,都是數字化的,以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偏差和質量風險。
結語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加快中國話語敘事體系建設,用中國理論解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展示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奶粉行業作為一個鼓舞人心的行業,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故事的一部分,也是對中國精神的有力詮釋,努力工作,不愿落后。
國內奶粉行業已經超越了外國品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新時代,奶粉行業要想講好中國的故事,注定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離不開行業領導者的帶動,包括飛鶴。只有全行業共同進步科研創新,中國奶粉行業才能真正贏得未來黃金十年。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