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進口奶粉長期缺貨,消費者買不到,渠道手里也沒貨,不知道市場上的貨都去哪了。今年年中,一些渠道向我們反饋,上半年奶粉缺貨漲價,尤其是進口產品多的精品母嬰店。
但這種情況從7月份開始逆轉。
根據中國海關最近發布的一組數據,上半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量低于去年同期,其余兩個月與去年基本持平;但下半年進口量開始快速增長,7月進口嬰配粉同比增長30.2%,8月同比增長22.9%。
7.8月份嬰配粉進口量大幅增加
根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至8月,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總進口量達到17.22萬噸,同比增長3.1%。其中,從歐盟進口最多,進口12.55萬噸,占72.9%,同比增長8.7%。其次,新西蘭是第二大來源,進口3.53萬噸,占20.5%。
數據來源:《中國乳業貿易月報》2022年9月
上半年(1-6月)進口總體低迷,符合終端渠道的狀況和感受。當時有店主說:一些進口大品牌貨源非常緊張,一直處于缺貨、漲價的狀態。為什么貨源短缺?最直接的外部因素是全球疫情頻發、疫情防控難度加大、俄烏戰爭等不穩定的國際安全形勢,對全球貿易物流產生影響。特別是對于荷蘭、新西蘭等中國主要嬰配粉進口國,在疫情和國際形勢的影響下,物流速度放緩,奶粉在海上漂流時間延長,影響產品的新鮮度和終端銷售。
但從7月份開始,嬰配粉進口量進入增長期。據海關統計,7月份嬰配粉進口2.2萬噸,同比增長30.2%,8月份進口2.63萬噸,同比增長23%。歐盟進口增長18.7%,新西蘭進口增長54.3%。
再看價格,到目前為止,4月是進口奶粉價格的高峰期,甚至超過2021年全年最高價。價格從5月份開始逐漸下跌。今年的價格高峰不禁讓人想起4月份母嬰圈廣為流傳的一張圖片,其中提到受疫情、物流等諸多因素影響,奶粉行業將圍繞兩個字展開:缺缺、漲。包括第一季度奶粉大規模囤積,熱門進口品牌奶粉銷售超過800元,很難找到,奶粉銷售人參價格,消費者也想找到各種聯系人,資源購買,背后的原因是嬰兒除了這個,其他奶粉不習慣。
但下半年漲價的趨勢暫時結束,從數據來看,進口嬰配粉的價格也在逐漸下降。
數據來源:《中國乳業貿易月報》2022年9月
從嬰配粉進口量來看,奶粉市場格局的變化
隨著國內奶粉市場和進口品牌格局的變化,可以看出,從2020年開始,嬰配粉的進口量逐年下降。
荷蘭、新西蘭、法國、愛爾蘭和德國是中國進口嬰兒粉的國家,常年排名前五。大多數消費者熟悉的進口產品都來自這里。然而,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有渠道告訴我們,當消費者進入商店咨詢進口奶粉時,他們顯然更加擔心,甚至有些消費者當時也從進口轉向了國內。政策端對國家乳品企業的支持和渠道選擇端對國內品牌的傾向都促進了進口奶粉份額的下降。
2008-2021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量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乳業貿易月報》2022年9月
根據前8個月的數據,今年嬰配粉進口量略有增加。
作為新國家標準和二次配方注冊疊加的特殊時期,從目前批準的產品和品牌來看,國內力量非常強勁,特別是以飛鶴、伊利、君樂寶等領先品牌為代表,率先獲得身份證,新產品迅速進入市場。但另一方面,進口奶粉通過二次配方注冊的審批速度也在加快。
在一些渠道從業者看來,一些進口品牌的用戶頭腦仍然很強,但國內品牌的市場策略相對靈活,可以更好地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變化。淘汰仍在繼續,新一輪重組后的市場模式應該更加清晰。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