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課程和親子課程并不等于早期教育。當許多家長談論早期教育時,第一個反映是去親子班或早期教育班,這個概念本身是不正確的,討論是否給孩子早期教育的起點是錯誤的。
為什么我在文章的開頭直接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我經常在工作中遇到這樣類型的父母。這些父母問你:老師,我的孩子4歲了。上早期教育課有用嗎?
許多家長對早期教育沒有非常非常清晰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一個非常膚淺的理解。家長對早期教育的理解是早期教育、與孩子玩耍、做一些簡單的行動、接觸外部世界。如果父母按照這種理解去看早期教育,它就不會發揮真正的作用。
早期教育是對兒童生活的啟蒙教育,相當于兒童未來生活的基礎。這并不夸張,因為在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建立的所有認知都將成為兒童未來生活方式的基礎。也就是說,模仿和學習的技能、行為和語言將成為兒童長大后的才能、道德和修養。
馬伊利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中國大使,認為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非常重要,他們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溫暖。
然而,有太多的家長不理解和認識早期教育。有些家長會認為這么小的孩子學什么都沒用。等他們長大了再說。誰知道呢,一旦孩子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期,以后用什么方法都可能達不到應用的高度。
誤解一:早教是給孩子的,和父母無關,可以偷懶。
這個想法應該是許多父母的想法。早期教育與孩子的早期教育與父母有什么關系。事實上,早期教育的很大一部分需要完成,這部分是最關鍵的。
誤解2:早期教育不是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掌握18種武術
一些家長認為他們非常了解早期教育。他們經常說:我的孩子從3歲開始學習鋼琴、英語和游泳。這就足夠早期教育了。這不是早期教育,而是填鴨式。早期教育是一種針對兒童安全感、毅力、注意力、思維能力、力量和社會能力的三維教育。
誤解三:早教是知識灌輸,灌多了就成了。
中國傳統教育是灌輸教育。孩子們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知識包圍著。雖然有些家長反對這種方式,但他們不能拒絕這種方式。即使是一些知識淵博的家庭也有這種想法。
作為父母,他們應該有客觀的判斷,不要因為別人說不好,別人說錯是錯的,特別是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應該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家長應該首先明確早期教育的目的,然后客觀地分析孩子缺乏教育,以及父母能做什么來改變現狀。當父母有這種反思意識時,教育就會有效果。
父母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早期教育首先是對父母的教育。
早期教育的開始不是通過外部世界來實現的。孩子的早期教育最初是從父母開始的,甚至可以延伸到懷孕期間的胎兒教育。夫妻應該從兩個世界的意識轉變為三個家庭。父母應該對早期教育有正確的判斷,不要盲目循,不要武斷地拒絕,更不用說放手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驅動力,父母的缺乏不需要談論教育。
早期教育無處不在,善于利用家庭中所有可用的東西。
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并不一定要購買一堆早期教育產品,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孩子個體也不一樣,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進行早期教育。例如,如果父母擅長表達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可以通過閱讀、講故事和日常交流來進行。例如,兒童手指的精細動作也可以通過折紙進行鍛煉。孩子的早期教育需要父母多思考,懶惰的父母只會找理由。
客觀選擇早期教育機構,正確認識機構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能上早教班嗎?上早教班沒用嗎?就像上面提到的,可以上,有用。但是父母應該知道為什么要去。最最終想要實現的目標不能是上升。在兒童早期教育過程中,有一些方面需要外部力量的幫助,這需要早期教育機構的補充。因為機構在一些方面比較專業,比如運動、體操、音樂。在選擇早期教育機構時,除了資格、課程、場地外,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教師,因為課程是由教師教授的,如果教師的能力不夠,就不會很好地培養孩子。
早期教育對兒童發展和成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許多文章都非常清楚。此外,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都同意,早期教育應該越早越好,潛力就越能激發。一些教育專家和科學家甚至提出了零歲教育的概念。
日本兒童教育家井深刻觀點是:過去的教育始于孩子們理解單詞,但為時已晚。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是無限接近零歲。
所以每個家長都要明確一件事,早教很重要,需要盡快開始,家長也要學習。
Happy爸爸,70后叔叔,42歲做爸爸,每天分享育兒經驗。希望大家關注我,感謝大家對我文章的贊美和轉發,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幫助新手爸爸媽媽和準備做爸爸媽媽的朋友。(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