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中國0-5歲兒童急性發熱診斷及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
中國最新指南的意見是肛溫大于39℃(口溫38.5℃)當孩子明顯不舒服時,也可以使用或發燒。
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兒科學會和中國發熱指南都認為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退熱藥對兒童相對安全。
以前的中國指南認為,這兩種藥物可以交替用于超高燒兒童。
圖源:《中國0-5歲兒童急性發熱診斷及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
但2016年最新指南已經明確不建議聯合或交替使用這兩種退熱藥。
因為這會增加使用錯誤藥物或過量藥物的風險,建議只選擇一種。
3、退熱期
退燒期是體溫下降期。
進入體溫下降期,說明兒童發燒的病因得到了有效控制,體溫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24小時觀察體溫穩定,無體溫升高。
皮膚血管擴張,大量出汗。
皮膚明顯濕潤。
雖然孩子進入體溫下降期是疾病的恢復期,但退燒并不意味著完全恢復。
當孩子的體溫下降時,由于量出汗,會失去大量體液,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
及時更衣,避免穿濕衣著涼。
科學飲食,給孩子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不要強迫孩子吃。
不要逗孩子玩太多,也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
育學園提示
雖然我們擔心孩子發燒,但它是免疫系統的表現。
在與病菌接觸的過程中,兒童免疫系統不斷完善。
孩子長大了,發燒的頻率會越來越少。
所以你的發燒恐懼癥有點治愈嗎?
希望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能越來越從容!
參考文獻:
1、羅雙紅, 舒敏, 溫楊, 等. 中國0-5歲兒童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的循證指南(標準版)[J].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6, 11(2): 81-96.
2、裴洪崗.在孩子下次生病之前.[M].2016
3.《父母必讀》育兒系列專題:兒童發燒三段護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