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都怕孩子發熱,一摸額頭、一量體溫發現寶寶居然發熱了,這可是全家都要緊張的大事,趕緊往醫院跑。有的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先把抗生素吃上了。這種先吃藥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孩子發熱后先要做檢查沒錯,確定有沒有感染性、病毒或其他問題引起的發熱,然后再根據檢查結果來對癥用藥治療。
除了疾病引起的發熱,還有一種特殊的小兒暑熱癥,與其他感染性發熱和 感染性發熱熱型都不一樣,通常不需要使用藥物治療,今天就來說說這個暑熱癥吧。
暑熱癥又名夏季熱,為嬰幼兒時期特有疾病,尤以6個月~3歲嬰幼兒多見,有時候2~3個月的嬰兒也會發病 。此種疾病的發生與氣候有密切關系,發病時間多集中在 6~8月份,此時是夏季,氣溫高、空氣濕度大。
暑熱癥的癥狀主要是發熱,既不咳嗽、流鼻涕,也不腹瀉,嬰兒的精神狀態也不錯。相對來說,出汗會比平時少一點,食欲會有些減退,但通常不會一點奶都不喝。在一天24小時,孩子發熱有周期性變化:零時開始升溫,到上午8 時左右達到最高峰,然后逐漸下降, 下午2時至晚上11時降至最低,然后又復升,這種發熱現象為反時象發熱。這種發熱經抗生素治療均無效,使用退熱藥的效果也不好,把孩子放置空調房后不發熱了,或者天氣轉涼后自行恢復。
目前,關于暑熱癥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發生機制被認為是在高溫環境中機體失去調節代償功能所致。發熱是指致熱原使體溫中樞體溫調定點上調導致體溫上升,而退熱藥能使上調的體溫調定點下調,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很多發生暑熱癥的家庭房間通風不好,環境溫度高進而引起的高體溫,這是環境溫度上升、 身體散熱機制失調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導致體溫升高,因而退熱藥的效果并不理想。
也有研究推測暑熱癥的病因是胎兒或嬰兒期缺血缺氧,引起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比如患兒有腦積水、腦發育不全和難產窒息等情況,避免圍生期損傷可能是預防暑熱癥的途徑。
暑熱癥是炎熱造成的疾病,只要把患兒放到涼快的地方,病情就會有改善。現在還沒有發現暑熱癥致死的病例,從前家庭條件差,有的暑熱癥患兒需要住院治療,但現在都有空調,把室溫調節到比室外溫度低4~5℃就可以了。在夏天的時候,有嬰兒的家庭還是要注意及時開空調,不要認為寶寶小就不能用空調。恰恰相反,寶寶比成人更不耐熱,該用的時候就要用,注意控制空調使用的時間,室外溫度下降后開窗透風換氣,這樣一般不會有問題。
如果孩子出汗多,要及時補充水分,鮮榨果汁或白開水都可以,放涼到10℃左右后再喂給孩子喝。如果是喝奶粉的寶寶,奶要沖的稍微稀一些,寶寶如果愿意喝涼一點的奶,把奶放涼到10℃左右再喝也沒有問題。寶寶如果想吃其他食物可以讓他吃。
當寶寶發熱時,可采用溫水浴或冷水浴物理降溫,水的散熱作用是空氣的20~30倍,洗澡會讓寶寶感到舒適。有的家長用冰水擦浴或酒精擦浴,可能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甚至引起寒戰,一定要注意。
有的家長會反復給孩子測體溫,發現還在37.2℃時就會很擔心,是不是孩子還沒好呢?其實孩子和健康兒童平時的體溫也未必都在37℃以下,只要孩子愿意進食,吃的好,玩的開心,通常都不用太擔心。
#寶貝健康課堂##清風計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