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問題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北京上海廣東的異地高考問題沒有解決,就等于全國的異地高考問題沒解決。那么北上廣異地高考究竟有什么難言之隱呢?
新聞鏈接: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許博)近日,異地高考的話題一再升溫,而一些消息顯示,外來人口較多的北京、上海和廣東,推進異地高考的態度顯得較為謹慎,引起大家熱議。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平穩推進異地高考,受到學生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民表示,考慮到地方財政的投入力度是否能與放開后的教育規模相匹配,是遲遲不能出臺細則重要因素之一。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程方平則認為,對於北上廣流動人口較多,情況較為復雜的地區來說,這不僅是教育部門的事情,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依靠資源投入、社會保障、監管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地推進。
隨著12月1日北京市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網上報名工作的開始,“本市戶籍考生和2012年12月5日前完成外地轉京戶口在京落戶考生”均被通知可報名參考,非京籍考生則被北京市教委建議“回戶籍所在地報名參加高考”。記者從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北京異地高考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提交北京市委市政府審定。
廣東公布的政策也規定,非本省戶籍考生不能參加明年的高考報名。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表示,異地高考方案正在制定中,也在廣泛征求意見,方案將在年底出臺。同一天,上海公布,在滬參加明年高考報名須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并參加該市社保等,但積分指標體系并未公布。
雖然從今年春開始,上海即承諾將在年底出臺異地高考方案,但顯然,由於居住証方案尚未定稿、積分制細則有待公布,“異地高考”缺少操作基礎,真正試行的時間表,至少要在2014年以后。
可以看出,京滬粵政策的出臺表明教育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超乎想象。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曾表示,如果京滬粵的異地高考問題不解決,基本上等於我國整體的異地高考問題沒解決。
錄取分數低 優秀高校集中“被嫉妒”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程方平說,異地高考放開后,考生可能會由錄取分數高的區域向錄取分數低的區域遷移,北京、上海這類城市,一時間造成考生人數呈現井噴式增長。
分析稱,京滬粵動向引關注,不僅是因為這三地外來人口多,關系更多人的利益,還因為這三地作為全國高考洼地,享受了更多的教育特權。尤其是京滬兩地,優秀大學集中,更加突顯了對考生的吸引力。
“改革有一定的風險,在決策前必須經過充分的討論。法律、政策必須細化,對不同的情況加以甄別。”就此現狀程方平這樣認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