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是本能的需要?是親情的牽動?是責任的驅使?還是現代家庭觀念中的理財投資?總之——
你會讓孩子淹沒在你自己的夢想之中嗎?
現在的父母在培養教育孩子時,通常都或多或少的存有一個誤區,無論是讓孩子學習他們自己年輕時想學而學不了的東西;還是讓孩子向著他們年輕時想干而沒干成的工作的方向去努力,其結果都是想讓孩子完成他們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以“目標”當“起點”
現代人不是很講求“時間管理”嗎?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以“目標”當“起點”,“目標”正確了,“起點”才會正確,反過來說也是這樣。就如同有人說的“新龜兔賽跑”:小兔這次沒睡覺,一直跑著,可結果還是失敗了,原因很簡單,方向跑錯了。我們可以把這個“方向”視為“目標”。
教育、培養孩子,是為未來打基礎。孩子們真正要面對的是未來的競爭,無論是升學還是大學畢業后走向市場。如果你培養孩子是為了實現自己過去的夢想,那你就是在為“過去”培養孩子,而并沒有著眼于“未來”。
從日本人育兒的昨天得到啟發
記得9年前我在日本工作時,老板的姐姐有個5歲的女兒,那位母親每天除了要帶孩子去補習班學習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外,還給孩子報了四個“興趣”班:芭蕾、繪畫、歌唱、插花。我那時正在一邊工作,一邊研修日本的傳媒和教育,就問那位母親:“為什么要給孩子加這么多課?”她說:“未來的競爭是從今天開始的,你的孩子如果上不了最好的幼兒園,就上不了最好的小學,就上不了最好的中學和最好的大學,也就進不了最好的公司,未來的生活就難保證。在日本社會,對于女孩子來說,未來的競爭通常是如何能找到一個好老公,如果你不從今天開始全面培養她,將來就會競爭不過人家,那么她的未來將會是怎樣的呢?你是一個負責任的母親嗎?”
日本的社會與我們確有許多不同,但要從競爭壓力方面來說,日本的昨天必定是我們的明天。因而為“未來”而培養孩子這一點,我想應該是相同的。細想一下,那位日本母親為女兒選擇的那些課程是很有道理,或是說有“前瞻”性的。日本的母親都有一個共識:面對未來的競爭,養育孩子要從0歲之前開始,并且要均衡而持續地發展。說白了,孩子未來的競爭從孕期就開始了。對于4歲以上孩子的父母,有必要回顧一下你培養孩子的歷程,這有助于對孩子的持續培養。
還記得在你孩子還不會翻身、不會叫爸爸媽媽的時候,你曾經拿著一些有著很鮮艷色彩的“幾何形狀”的玩具,比如色塊、氣球之類的,在孩子眼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